孫培培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以往老舊的城區由于建設時間悠久,存在嚴重的隱患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給該地區的居民帶來了不便,已經難以契合時代發展需求,所以必須對其進行優化改造。但舊城區建筑往往承載該區域的歷史文化,因此相關工作需結合該地區的情況對其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規劃,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古建筑保護,促進城市建筑整體化的建設與發展。文章將對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舊城改造;規劃建設;古建筑保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07
現代化的城市服務體系不僅在時代技術的發展下需要得到更新,舊城改造現已成為城市開發建設的一個熱門詞匯,在改造項目執行中必須結合城市更新理念,從各個方面來滿足群眾需求,發展出智慧型城市服務體系,體現項目人性化的特征,滿足多功能智慧型城市服務體系的需求。同時,在舊城改造中不僅需要重視創新優化,且需要著重關注古建筑的保護問題,避免因改造失去區域的底蘊,導致歷史文化遺存無法保護與傳承,以此契合區域發展建設的實際需求。
1 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概述
1.1 舊城改造
在當代建筑發展的過程中,危機和機遇并存,很多城市在追逐潮流的同時出現了雷同情況,在改造中未能重視后續發展建設,使得一些古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因此,舊城改造項目需要結合現代更新理念,代表著城市未來發展的主題,把服務的精神、科技的理念和人性的需求充分貫穿舊城改造項目當中,是在政策框架下重新提出的解決方案,和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實際建設中必須遵循以人為本這一基礎,發揮出自身的根本作用①。
1.2 古建筑保護
舊城改造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需求,是改善民居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舊城中往往會存在古建筑,而古建筑作為當地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在改造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F存古建筑大部分是磚木質結構建筑,受自然、人為等因素的影響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在舊城改造中必須對其進行保護。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代久遠,所能參考的建設資料可能存在缺失,因此必須嚴格按照古建保護相關規定,合理借助現代化手段構建擬保護古建筑信息模型,結合各類政策方針避免對其造成損壞,實現區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 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綜合分析
2.1 實例概述
以田鎮四街舊城改造為例,該項目位于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城中心,曾是老高青縣城的標志性核心區域。隨著城市更新發展,該區域日漸破敗,街巷狹窄、設施老舊,成為縣城內規模最大的老舊城中村片區,也是歷史遺留問題最多、拆遷難度最大的區域,直接影響了高青的城市形象??h委、縣政府本著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對城市未來發展負責的態度,按照“決心一次下足、規劃一步到位、拆遷一鼓作氣、建設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啟動實施田鎮四街改造項目②。
2.2 保護要點
“四街”改造戶數眾多,情況復雜,加上土地性質、房屋產權、信訪穩定等多方面因素,社會關注度高,工作難度大。對此,縣委、縣政府既有清醒認識,更有堅決態度,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干就干到位。該建設地區要求在舊城改造中以修繕、保護為主,不可出現古建筑損毀問題,且改造中必須要突出建筑群的歷史性價值,保護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在改造中進行了相關處理,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堅持陽光征收和群眾工作方法,挨家挨戶征求群眾意見,注重完善商業、文旅、運動、休閑等時尚業態,打造“水系聯通、清水潤城”的江北水鄉優美生態,全面提升片區改造的內涵和品質,打造功能完善的高品質綜合性城市生活示范區。
2.3 改造方向
早期的城市舊城改造完全可以將其理解為拆除重建,所謂改造即對不符合規劃的部分進行“清理”,雖然實現了現代化發展,但也相應失去了文化傳承,大量古建筑不復存在。舊城改造規劃建設工作是貫徹落實新一輪發展戰略理念,要求在實際執行中通過更新政策優化功能,改造過程中必須有效保留現有文化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規劃,要求基于當前我國城市群整體發展的新常態形勢,重新深入思考和研究,堅持做好頂層的策劃和設計。如上述田鎮四街舊城改造中,聘請上海交通大學規劃設計總院進行總體設計,強化品質理念、精品意識、工匠精神,通過水系建設和帶狀公園,將整個“四街”片區串聯起來,注重傳承田橫忠義文化保護四街舊貌,滿足了群眾的實際需求。
3 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問題分析
隨著舊城改造的進行,雖然在表面上實現了脫胎換骨,但原有的文化氣息、建筑氣息早已不復存在。雖然舊城改造取得了異常顯著的效果,但也再難以找到原來的舊城文化,下面將對古建筑保護相關問題進行分析③。
3.1 舊城改造的問題
我國有著燦爛輝煌的建筑歷史及建筑遺產,但早期建設中為了實現現代化發展,對城市內的古建筑進行拆除重建,一座座花費了大量金錢卻毫無個性的建筑拔地而起,原有的古建筑群落數量逐漸減少,區域內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自然風光蕩然無存?!肮沤ㄖ魇А笔菍嵸|性現象,其原因在于發展建設中過于注重短期利益,沒有真正認識到古建筑遺產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地區在舊城改造中進行“虛假保護”,在拆除后以仿古建筑的形式出現,但這樣的建筑卻全都是現代工業,絲毫沒有“古”字的氣息。
3.2 古建筑保護問題
早期的城市建設和開發,可以說是眼前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舊城改造及開發建設中,此類古建筑大面積被拆除破壞,最終陷入了“復古、毀古”這一怪圈,最終使得整座城市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蘊。中國古建筑和歷史遺跡星羅棋布、無處不在,因此在舊城改造中必然會遇到古建筑的存留、保護問題,所以必須結合其價值進行規劃設計,重視我國古建筑對于區域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要以歷史文化遺存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大根基,在外來游客參觀時帶給市民深深的地域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如何合理地保護與利用古建筑是當今城市建設開發中的重點問題?,F在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古建筑的重要性,必須在舊城改造中結合實際情況耐心尋找方案,解決古建筑在改造保護中的各類問題。
4 舊城改造設計與古建筑保護的原則分析
4.1 整體協調
舊城改造是為了使原來的城市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功能作用,新建的建筑物在外形結構、高度體量上應與古建筑相照應,避免因現代建筑群而埋沒了具有城市標志性的古建筑群,這樣的城市設計將會是一個失敗的作品④。因此,上述田鎮四街舊城在改造建設中,建設街37號宅、建設街156號宅是高青縣四街改造項目里邊涉及的兩個文物點,屬于清代的四合院古建筑,因此在周邊建設時要求以協調感為基礎,整體與古建筑盡可能保持一致,保護區域的獨有文化。
4.2 文化保護
古建筑物的風格可能表現出時代精神,不同城市的歷史建筑物能夠充分展示其歷史風采,所以要求在改造執行過程中著重強調文化保護,防止大批具備歷史特色的建筑物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例如,上述案例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四合院古建筑時常受到白蟻的侵害,使該建筑物遭到不可逆的危害。而在進行舊城區改造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改進,以此推動區域的文化發展。
4.3 滿足需求
舊城區改造人員需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舊城區水電等基本生活設施必須加強改進,同時部分區域可能存在空間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對居民生活的便利性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在對舊城區進行改造規劃的過程中,應進行嚴格管理與控制,在保留該城區特色的基礎上對其空間利用進行改造,使舊城區在整體風格、空間布局形成統一的整體,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4.4 和諧發展
在開展舊城區的改造設計與規劃的過程中,需要盡量減少對舊城區及其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目標相一致。因此,應該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對舊城區及其周邊的環境進行協調,如上述四合院古建筑保護中,使用新型無污染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污染作用強的原材料對舊城區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將綠色環保的生態理念融入舊城區改造的方方面面。
5 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對策
5.1 做好舊城整體布局
在對舊城區進行改造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做好舊城區改造的整體布局,結合改造項目的需求對各類信息進行收集和采集,全面采集各項數值,包括對舊城區基礎設施數據、舊城區及其周邊的環境條件、人文歷史文化等方面,盡量使文物建筑與現代周邊的設施融為一體,充分地結合多項數據對舊城區整體的改造方向進行統籌規劃,保護該地區四合院傳統建筑形態,避免原有的歷史人文建設特色被破壞,最終效果符合預期要求。
5.2 點、線、面相結合保護
由于古建筑既是歷史的遺存又是在發展中的城市,要充分認識建筑文化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實際執行中必須采取規劃性保護,使建筑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新的發展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建設街37號宅、建設街156號宅,實際工作中采取點、線、面的保護措施:對部分單獨存在的大型四合院建筑進行獨立規劃;對四合院中的胡同則相連成線,使其變為古建筑文物史跡;對四合院建筑群則組成保護群落,使文物史跡能夠得到優化傳承⑤。
5.3 古建筑保護修繕應用
5.3.1 木構架結構的修繕保護
四合院木構架因年久失修已經老化、糟朽,在保護的過程中首先對結構木梁進行加固,將木梁在原本位置固定,其次選用雕刻紫銅箍將其鎖緊,使木梁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更加突出當地的民俗和風貌特色,展示居住文化的風格特點。四合院的木架結構修繕需要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不得在修繕保護的過程中采用碎磚等不符合規定的材料,提高整體的結構修繕質量。
5.3.2 墻體結構的修繕保護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工作相繼開展,承載著地區建筑文化的高青縣田鎮四街古建筑保護與修繕工作更加重要。墻體結構的修繕與保護需要保持原有格局,建筑構件等歷史遺存墻體屋面需采用外墻保溫系統,結構修繕后需要保持外觀整齊,且色調需要符合四合院的特征,如選用現代化材料需要進行加工再制作,以便與四合院的整體風格相協調,保持四合院的傳統形式。
5.3.3 屋面結構的修繕保護
為實現三個《保護規劃》要求,需要對符合歷史風貌的房屋進行保護和修繕,逐步達到一院一主的目標。建筑屋面是四合院保溫隔熱的薄弱環節,在實際修繕與保護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建筑結構形式進行改造,采用坡屋頂修復的方法。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加入輕鋼龍骨架,并在天花板內側加入保溫層,使整體屋面結構能夠符合居民的需求,避免冬冷夏熱問題的發生。
5.3.4 地面結構的修繕保護
四合院是根據社會不同階層而出現的建筑形式,在地面結構修繕與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在地下加設地暖,恢復古建地面的同時滿足居民的取暖需求。如四合院原地面已經破損不堪,則需要應用現代化材料進行加工再制造,可以在地面上做10毫米厚干拌砂漿找平層,并在此基礎上鋪設30毫米厚的細石混凝土,加固后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完工,避免破壞四合院的原有風貌。
5.4 制定古建筑保護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保存歷史文脈要求,需要做到對老城區應保盡保,促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復興。在保護與修繕的過程中堅持城市保護與時代相銜接,規范高青縣田鎮四街歷史文化街區,貫徹現代生活的理念,精細化保護工作需要根據其構件材料實際情況制定方案,通過現場測量采集古建筑幾何尺寸數據,采用BIM建模軟件建立其三維空間模型,根據保護情況實時更新信息。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物質文化瑰寶,故在保護前應精準了解其構件材料的各項基本信息及使用情況,制定古建筑精細保護方案,通過BIM模型構建古建筑材料動態信息數據庫,為后續的其他區域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6 結束語
城市建設是為了人們更好地生存發展,要追求的是老建筑和城市建設兼顧的發展,不能盲目地為了發展而發展,保證古建筑與城市和諧不再是口號。因此在實際執行中,要根據具體的形勢來處理好現代社會建筑帶給古建筑的沖擊,通過古建筑的文化和風格向世人表明歷史意義,從而推動城市后續發展建設?!?/p>
注釋
①徐佳鶴,王超,張斌.我國古建筑木構件及木質文物保護技術發展歷程與展望[J].木材工業,2020(6):39-43,47.
②鄒鵬煌.古建筑文物保護工程中的施工管理關鍵點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2020(9):56-58.
③楊曉東.城市古建筑的保護方法研究與探索[J].城市建筑,2020(24):66-67.
④劉許文言.徽州古建筑的保護與合理性發展[J].城市建筑,2020(14):137-138.
⑤劉堯虹.現代建筑方法在古建筑保護中的應用[J].新材料·新裝飾,202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