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言文學專業應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對信息技術進行運用,對實踐性教學進行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在改革中明確創新的目標,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優化專業課程,采用多媒體網絡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等專業能力。學校應提供充足的資金,加強校企聯合,建設實訓基地,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實踐性教學;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7-011-03
【本文著錄格式】朱麗.信息技術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優化探析[J].課外語文,2022,21(07):11-13.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在實踐性教學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往往會采用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少運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教學,因此我們應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重視實踐性教學并對其進行優化,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率,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加強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性。
(一)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與漢語言文學專業過去的教學模式相比,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堂更加生動,讓學生學習更加積極,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實踐性教學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對實踐性教學進行優化,能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高素質人才。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交流溝通的平臺。
(二)提高學生的現代漢語水平
培養學生的現代漢語應用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主要目標,學生不僅要掌握修辭方法和詞匯等基本內容,還要掌握現代漢語詞匯中的多音字和形近字等知識,實踐性教學要求學生具備閱讀理解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這些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枯燥的教學過程無法保證現代漢語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可以讓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具體,通過圖片、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的內涵和實際的應用。
(三)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最主要的優勢就是能快速找到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過程更加方便和高效,學生能更快速、更容易地理解教學內容。過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全部的知識教給學生,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和課后利用網絡進行預習和復習,在課堂上對重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并在課堂討論中模擬實踐場景,為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條件,從而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語言運用能力都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過程有關。目前學校在設計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時經常會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比較落后,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很少會組織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沒有設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缺少與校外企業和機構單位的合作,教學活動往往局限在校園和教室。職業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實際水平進行考慮,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漢語言文學實踐能力相對較差。
(二)教學方式相對落后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一直沿用過去的模式,即使學校為漢語言文學專業配備了相應的信息技術設備設施,教師也很少會利用其進行教學,很多教師都習慣性地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不會正確使用信息技術。傳統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多弊端,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較低,部分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比較敷衍,更不會主動思考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方法,導致整體的教學效率較低。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只會讓教學資源得不到拓展,讓教學過程非常單一和枯燥,落后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最新的教學目標要求,不利于實踐性教學的優化和創新。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
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職業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應主動研究和學習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融入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各個方面,利用信息技術獲得更多的漢語言文學教學資源,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對學生的興趣和喜好進行調查,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料,選擇教學資料時還要考慮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讓學生在閱讀和學習中掌握專業的漢語言文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喜歡上漢語言文學,主動應用漢語言文學的知識。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系統化的專業知識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文學研究和學術討論,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實踐。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可以重點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要做好監督和指導,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按照教學規劃自覺進行學習,同時在課堂上面對面教學的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更加高效、科學地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形成創新性思維,在課堂實踐中逐漸具備應用能力。
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中存在很多復雜和難以理解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哲理性,運用多媒體技術形象說明和展示這些復雜、晦澀的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圖畫和視頻,用更加生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知識進行運用,讓學生對知識的內涵和具體的應用方法進行討論,通過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主動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更加靈活地運用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知識。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
漢語言文學專業包含眾多課程,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和復雜性,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將信息技術應用到不同的專業課程中,在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結合中對課程進行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還要了解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方法。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教師應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對專業課程的內容進行設計和創新,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具備應用能力。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應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需求進行分析,調查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方向,根據社會對漢語言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調整課程內容。信息技術既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又是現代化辦公的重要方式,教師應以信息技術為主,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實踐內容相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專業課程,使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與市場人才需求相協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可以與相關企業進行交流,研究不同行業對漢語言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同時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結合人才需求來設計專業課程,培養專項人才。
(三)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
多媒體網絡教學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具有更強的觀察能力,觀察是實踐的基礎,在實踐和行動之前,學生需要先進行觀察和分析。漢語言文學的實踐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獲得圖片和音頻資料,學生在觀看圖文和影像資料時會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產生興趣,在觀察中會發現很多細節問題,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多媒體網絡教學能觸動學生的感官,通過圖片和聲音來增強教材內容的生動性和真實性,讓學生沉浸在文章描述的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多媒體網絡教學能鍛煉學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學生在實踐中可以迅速將文字內容轉化成清晰、具體的畫面,還可以將頭腦中想到的場景、畫面轉換成文字。適當的想象能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內涵,教師應合理利用多媒體的各項功能,利用圖片和聲音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讓文字、畫面和情感相互統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展現出來,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逐漸具備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些思維能力都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目的。
在實踐性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內容中最基礎的就是詞匯、句子、段落、文章,而具體的詞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能讓學生將詞匯和具體的形象關聯起來,這會增強學生對文字的敏感性,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會更容易掌握段落文章的中心和主題。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實踐應用的基礎,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涉及多個方面,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化的學習,要掌握整體的知識框架,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知識比較繁雜,學生往往只能精通某個方面的知識。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讓復雜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變得更加簡單,能以學生習慣的認知方式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能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簡單化處理,對比較復雜的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能更清晰地看到知識的整體脈絡,以清晰的思路進行學習和復習。
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當前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果學生具備閱讀能力,就可以在閑暇時閱讀自己喜歡的作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查找資料和分享資料,大量的閱讀和分析能有效培養閱讀能力,但是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較低,閱讀的內容往往局限在教材上,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閱讀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閱讀的內容。學生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目標,寫作能力不僅包含文章的構思和語句的使用,還包括寫作的方式和文章的排版等內容。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中,寫作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子化的書寫方式越來越普遍。實踐性教學應培養學生的電子寫作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有可能需要插入圖片和音頻,所以學生需要學習排版的知識,從而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培養寫作能力,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五)提供資金支持,組織教師培訓
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信息教學系統和對應的軟硬件設備需要大量的資金,學校應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實踐教學提供資金支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非常廣泛,但是缺少實踐性教學的相關內容,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不夠深入,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教師都不會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學校可以通過資金投入進行現代化建設,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室和辦公室中安裝相應的設備,還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建立實訓基地,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系統化的實踐教學。學校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重視信息技術、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專業課程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信息技術優化實踐性教學內容。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進行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應對信息技術進行運用,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提高教學效率,保證實踐性教學的效果。職業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改變過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情況,主動引入信息技術和開展實踐課程,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和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曉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探析[J].文學教育(下),2021(4).
[2]鄔晗.信息技術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20(8).
[3]張春蘭.信息技術在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9).
[4]吳媛.探究信息技術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43).
作者簡介:朱麗,女,1982年生,河南人,本科,中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