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連起認為,反分裂國家法側重于“反獨”,而祖國統一法將側重于“促統”。建議通過祖國統一法規定包括臺灣居民在內的全中國公民推進國家統一的法定義務,明確界定違反國家統一的法律責任,打好兩岸關系的“法律戰”。
3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進行視頻通話,臺灣問題是焦點之一。習近平指出,美國一些人還繼續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實際上,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國便慫恿臺灣當局加入到制裁俄羅斯的隊伍中,聲稱這樣可以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為了拉攏臺灣,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到臺灣竄訪,和島內的“臺獨”分子沆瀣一氣,企圖進一步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就制定祖國統一法的相關問題提交了提案。他表示,以法律手段推動祖國統一——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非和平統一,條件漸趨成熟。
祖國統一法將側重于“促統”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
“這表明我們對‘臺獨’零容忍,絕對不允許有任何分裂祖國的行為來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說,“把反對和遏制‘臺獨’放在這么重要的位置,說明‘臺獨’是影響當前兩岸關系發展的最大威脅,也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大的挑戰之一。當前,‘臺獨’分裂勢力十分猖狂,不斷推動漸進式‘臺獨’、法理‘臺獨’、文化‘臺獨’,損害了兩岸同胞的利益,損害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提及臺當局頻頻介入香港事務、勾結“港獨”勢力,操弄“反中亂港”,沆瀣一氣分裂祖國的行為,臺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凌友詩說:“我認為,出臺一部國家統一法十分有必要。島內目前的種種‘臺獨’行為,反國家分裂法并沒有相關的懲罰細則,‘臺獨’勢力分裂祖國日益猖獗,存在嚴重隱患。”
“只有‘反分裂’,沒有‘促統一’,就不能真正促進國家及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張連起說,“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緊要。當前,兩岸關系復雜嚴峻。臺當局與美勾連,不斷挑動兩岸對立對抗,進行‘謀獨’挑釁。在此形勢下,我們必須堅持運用法治方式和手段推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因此,制定祖國統一法就有了迫切性、必要性和正當性。”
張連起認為,反分裂國家法側重于“反獨”,而祖國統一法將側重于“促統”。他建議,通過祖國統一法規定包括臺灣居民在內的全中國公民有推進國家統一的法定義務,明確界定違反國家統一的法律責任,打好兩岸關系的“法律戰”“輿論戰”“道義戰”,展現更堅定的意志、更充分的信心、更足夠的歷史主動,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同時抓緊時機做好對臺立法、執法和軍事、經濟、輿論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切實推動祖國統一進程,“中國必將統一,也必然統一,時與勢都在我們一邊”。
“‘愛國者治港’對完善港區選舉制度以及反‘獨’促統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臺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說,可以總結香港國安法的成功經驗,通過修訂和完善反分裂國家法,出臺有關涉臺的國家安全法,依法反擊和管控“臺獨”,牢牢掌握兩岸關系的主動權,推動兩岸統一的歷史進程。
制定統一法不會操之過急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大陸對臺戰略和政策具有連續性,制定統一法不會操之過急。
報道援引中國學者的話說:“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確實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不過對于要制定什么法律以及制定的時機等還在研究中,不會倉促上馬,肯定會有一個過程。”
一些臺灣問題專家認為,大陸在處理該問題上有自己的節奏。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認為,目前還不具備推出統一法的條件,但可根據兩岸局勢,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進行立法解釋,明確界定哪些行為屬于“臺獨”,會碰觸到大陸底線。
3月16日,就制定祖國統一法一事,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說:“對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利于促進祖國統一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都認真聽取和研究。長期以來,我們團結兩岸同胞,推動臺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進而走上和平發展道路,引領兩岸關系朝著統一方向不斷邁進。統一是歷史定論、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我們將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加強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打擊’臺獨’分裂勢力,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臺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往來
結合目前的國際形勢,美國所謂的“支持”已讓臺當局喪失信心。
評論員張彬表示,拜登在與習近平視頻通話時重申了“四不一無意”。“四不”指美國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一無意”指無意與中國發生沖突。拜登的表態打了臺當局的臉,讓“臺獨”挾洋自重的幻想再次遭到沉重的打擊。
日前,一份民調顯示,61.5%的臺灣民眾認為美國會以提供武器裝備的方式協助臺灣,高達77.3%的臺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往來。由此可見,臺灣主流民意已經不再相信美國會“救臺灣”。
張彬強調,在得不到外界輿論跟軍事支持的情形下,臺當局只能靠自己加強相應的防衛,先保護好“中樞”,再尋求打造對大陸的“不對稱戰力”。
有臺防務部門高層建議,將臺陸軍“特戰指揮部”位于金門、馬祖、澎湖三地的“101偵察營”全數移防到臺北,負責駐守淡水河以及執行“反特工”及“反斬首”任務。張彬指出,從此舉可以看出臺當局十分膽寒。
實際上,從會打“第一槍”到“掃帚護臺論”,再到“大陸慘勝”,為了蠱惑臺灣民眾,臺當局不斷渲染“大陸威脅論”,這種做法必然會付出慘痛代價。未來,一旦祖國統一法通過,將為兩岸統一迎來新契機。
(《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