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麗

【摘要】目的 對產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方法 選擇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干預。對比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與護理滿意度。結果 在護理前,SDS評分無明顯差別。在護理之后,2組該評分都獲得一定的降低,但,觀察組更顯著。結論 心理、生理、社會、性格等相關因素是導致產婦產后抑郁的關鍵成因,開展對其的針對性護理,可使患者實現抑郁狀態的有效改善。
【關鍵詞】產后抑郁;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714.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1--01
產后抑郁是女性在生產之后因心理、生理等而出現的抑郁癥狀,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發現,其通常會出現焦慮、恐慌、沮喪等各種不良情緒,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自殺等表現。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嚴重的威脅,而且,對嬰兒成長、產婦婚姻、家庭等均會產生負面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產后抑郁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分組模式劃分,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9.13±2.31)歲。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為23歲,最大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28.94±2.88)歲。對2組患者在年齡等方面基礎性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所以,可對比。
1.2方法
產后抑郁原因分析。在心理方面,產婦對于分娩、育嬰并未做好心理準備,并未適應角色轉變,精神、心理負擔大。在生理方面,產婦在停經、妊娠、分娩的過程中,激素會受到作用,導致內分泌變化大,身體存在嚴重不適。在社會方面,家庭、社會不和諧,居住條件差,產婦不能得到有效休息,也會對其產生作用。在性格方面,內向產婦更容易出現產后抑郁。
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的孕產期檢查與護理。觀察組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加大健康宣教工作,為患者講解在待產過程之中需要注意的相應要點、分娩過程等。也為產婦講解產后抑郁的成因、癥狀、預防與治療方式。護理人員也要指導產婦家屬的陪伴,為產婦提供足夠的情感方面的支持,將產婦的心理壓力大幅度的緩解,盡量使產婦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組織產婦適當的參與娛樂性質的活動,使其保持心情的愉悅,讓產婦達成對負面情緒的有效控制。而且,也要為產婦提供發泄情緒的渠道,讓產婦及時的達成壓力的緩解。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構建溫馨的病房環境,利用音樂、電視節目、閱讀等方式讓產婦保持輕松,將其注意力有效分散,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且,也要將產婦的家庭關系協調,引導產婦的家屬實現各方面壓力的分擔,一起參與到育嬰之中。同時,也將母嬰間的接觸增加,在感情的不斷增進中改善產后抑郁情況。
1.3觀察指標
運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抑郁程度就越嚴重。通過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開展統計,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研究中,運用SPSS20.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通過%表示,以X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x±s)表示,以t檢驗。并且,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價值。
2.結果
2.1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為80%,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0.05)。詳見表1。
2.22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對比
結合表2結果可知,在護理前,2組評分無明顯差異。但,在護理后,觀察組比另一組低,而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產后抑郁是因多種因素作用而導致的心理障礙,情況嚴重甚至會發生病理變化。產后的抑郁疾病會對母體與嬰兒有較大的傷害,不但會導致患者身體健康受到影響,還會導致產婦的家庭和睦以及婚姻幸福受到影響[1]。產婦在分娩后,容易出現內分泌紊亂,情緒不夠穩定,而且,也未能適應角色轉變等,致使消極情緒的產生。對此情況,可采取針對性護理,加強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利用多種方式幫助產婦盡快適應新角色,改變抑郁心理。
總之,針對性護理能夠在患者的心理、生理、家庭以及社會等多方面出發,實現對其全面的護理工作,幫助患者轉變負性心理,也產生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對于母嬰健康有著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孟丹妮. 產后抑郁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措施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2):161-162.
[2]汪霞. 產后抑郁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護理[J]. 現代職業教育,2018,(10):263.
[3]張云嬌,許麗婷. 產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8):147-148.57B74F00-2513-474C-AD0B-390D1ADD24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