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原創音樂劇以黛安娜王妃璀璨又心碎的人生為主軸,在百老匯正式開演前事先錄制完成。愛情不應該是女孩子一生追求的嗎?她從渴望愛情到放棄,從依從到綻放自我。她登上高位,從未忘記平民身份。其他王室成員只會維護統治身份,大談他們做不到的政治經濟,而她心懷慈悲,熱愛民眾,醉心慈善。在人人都對艾滋病人充滿誤解的時期,戴安娜依舊和他們親切地握手,在撒切爾政府的統治下,戴安娜王妃簡直是一抹圣光。
老實說音樂稍顯俗套,甚至很多場景中音樂與故事情節不匹配。比如在戴安娜與卡米拉對峙的情節中,音樂壓根就沒表現出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而是完完全全地作為一個鬧劇來處理。主創的婚姻觀和價值觀有一些偏差,比如在劇末,主創竟然還安排了女王接見卡米拉,并說“我欣賞你的耐心。”

蘋果令人敬畏的紀錄片《Fathom》(《探尋鯨之音》),在Apple TV+上可以搜索到。由德魯·Xanthopoulos執導和拍攝,《Fathom》跟隨Dr.艾倫·加蘭和博士米歇爾·富內特,兩位科學家專注于座頭鯨歌曲和社交的研究所拍攝。當他們在世界生態維護的研究之旅時,尋求了解鯨魚文化和交流。這部紀錄片獨特地揭示了對科學對自然的敬畏,以及人類追尋周圍世界的答案。
早在人類社會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已存在一個鯨魚的社會,它們以一套漸趨復雜的聲音系統溝通,并讓自己的大腦一些區域逐漸進化,有了相當精密的功能。它們是如何交流的?這促使海洋科學家們從阿拉斯加到法屬波利尼西亞海域,進行了漫長的調查,終于有了一些收獲。影片節奏比較緩慢,里面最動人的莫過于鯨歌,一直回響在影片中,質樸而生動,復雜而多變,真如天籟之音。

中國臺灣高雄市鳳山順安中藥房1936年創立,80多年來一直為鄰里鄉親默默服務。從孕婦產后的七帖生化湯、小孩半夜發燒的犀牛角水,到隔壁總鋪師的專屬藥膳配方、為街坊泡制的養生藥酒、病人離世后的藥懺。
點評:過去,中國人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仿佛都離不開傳統中藥鋪。這本書是一家傳統中藥鋪經歷社會變遷的備忘錄,也是對那個物資匱乏但充滿鄰里溫情時代的回憶錄;是中醫藥行業從業者的回望,更是展望。這本書里,有發生在傳統中藥鋪里的熱鬧故事,也有作者無私分享的私房配方,有真情、有智慧,飄散著濃濃的中藥香!

腦力是我們所擁有的最稀缺的資源,而且極容易被消耗和浪費,尤其是在工作中,多任務切換、分心、壓力等都可能讓我們腦仁兒疼,感到身心俱疲,工作效率當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解決之道就在于,我們需要按照大腦自己的運作規律來行事。本書作者根據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耗費數年時間寫出了這本腦科學著作,其中的方法經過了知名企業的多次驗證,切實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為了便于理解,作者采用了講故事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埃米莉和保羅在工作中遭遇的困境,并結合腦科學對此進行了分析和拆解,隨后給出了改進方法,同時以“重演”的形式向我們呈現了故事主角在應用腦科學知識之后的工作改善。
在所有介紹“大腦如何影響我們怎么做、為什么做以及做什么”的書中,這是我讀過的最好、最有幫助和最充滿智慧的書。讀完前四章之后我就覺得自己在安排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對于所有想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更高效、更自律的人來說,《效率腦科學》是一本必讀的書。

一個病癥的背后,有很多的可能,面對復雜的病情,醫生需要“按圖索驥”,對癥下藥。每一次急診救治都是一場對疾病種類的邏輯推理。重癥醫學科中的診療過程,有時可以上演一場關乎生命的“大反轉”……本書以故事形式,講述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疑難癥狀,以及醫生如何像偵探一樣,從疑惑不解到抽絲剝繭,綜合種種原因,最終得出確診結果與背后邏輯。對確診過程中關鍵癥狀的發現、緊急狀態下的醫療處置及其如何改變了醫生的醫學認知,或改變了患者的人生命運,進行了細致而發人深省的描寫。
中國人雖然都認可醫生的社會地位,但是對醫院又很容易不信賴,對于醫生喊做的檢查或是要求總帶有一絲絲抵觸。我陪母親去檢查身體時,也遇到過抱怨“明明是肚子痛非要喊做心電圖肯定是騙錢”的病人,而大多數醫生也懶得跟病人解釋看病的過程是運用排除法的過程,比如肚子痛或背痛,甚至手痛,都可能和心臟問題有關。如何解決這種認知落差,是需要科普的。

林帝浣
任職廣州中山大學,畫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電腦報》專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