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提升,我國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是歷史發展必然。加快建設現代制造強國成為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這也對人才尤其是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承載著先進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知識的培訓教材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工具。
一、當前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的宏觀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全球經濟發展動力減弱、西方主要國家推行逆全球化、疫情影響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確定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大力發展制造業、硬科技和實體經濟成為我國實施“雙循環”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度肆Y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梢?,加快培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二、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方向
針對當前國民經濟領域需求及未來發展方向,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主要涉及以下四大領域。
(一)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也是保民生保就業的重要領域。發展農業農村、推進鄉村振興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十四五”及今后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隨著農業生產規?;?、標準化和集約化的持續推進,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對農業生產經營者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生產經營者不僅要掌握科學的耕種養殖技術,而且各環節都要求按照標準化流程規范操作,生產中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運用也日益普遍,農業生產經營越來越成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農業領域由于經營風險大、利潤率低,因此技能人才十分短缺,這也成為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限制因素。當前在農業病蟲害防治、動物防疫、農業信息化數字化、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培養儲備大量的農村高技能人才。
(二)國民經濟短板和核心關鍵領域
當前,我國制造業在很多領域存在短板,尤其是一些重要產品和關鍵技術,包括國防軍工、檢測裝備、新材料制備等。隨著制造業加快向高質量發展,用于重大裝備和高端產品領域的制造和檢測裝備供給不足問題凸顯,這已成為制約產業升級、危及國家安全的重大短板。圍繞中國制造十大重點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應開展技能培訓,研究培訓教材的開發,配備高水平師資力量。
(三)圍繞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型制造業發展領域
未來經濟發展強調“質”重于“量”,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需要有針對性的措施辦法,更為重要的是,要有人力資源支撐,尤其是傳統產業人才的改造提升及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員工接受再教育、再培訓情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發展需要的人才提升是傳統產業升級的保障。
(四)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是“十四五”重要任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人才,更需要能進行高水平操作的人才。
三、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思路及建議
在綜合研判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及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領域和方向基礎上,筆者就職業技能培訓教材開發提出以下思路及建議。
(一)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的整體研究規劃,科學合理編制教材
首先,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研究設計,借鑒制造強國高水平技工隊伍建設經驗和職業技能培訓教材編寫經驗,了解調研產業部門當前及未來需求,合理設計教材大綱內容。其次,要建設一支構成合理的教材編寫隊伍,由相關領域學科專家、高技能專家、教研人員、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技工院校一線教師等組成。最后,優化教材編寫規范,完善教材編寫程序,做到教材科學、規范、先進、實用。
(二)立足產業發展需要,與國家戰略發展規劃相結合,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構建相應的教材體系
由于農業發展地域性及差異性較大,農民培育及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教材要進行統籌規劃、統分結合,建立以國家級、省(區、市)級教材為基礎,市、縣教材為補充的培訓教材體系。針對農民群體的特點,要科學設計內容,突出實用性,做到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易于學習者掌握。在相關教材編寫過程中要邀請知名專家、具有實踐經驗的一線教師和農技人員及本土專家共同參與,確保教材在選題、大綱、編寫、審定及編輯出版等各環節做到務實、科學、有效。
(三)圍繞企業加大職工崗位安全生產技能、數字技能、綠色技能,以及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創業創新、健康衛生等方面培訓力度,設計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訓教材。
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緊扣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之急需和企業未來技能需求,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企業培訓評價規范開展相應職業(工種)培訓,積極應用“互聯網+”、職業培訓包等培訓模式,設計配套教材。教材體系建設應以崗位技能為主線,以崗位能力要求為標準,基于崗位核心能力和工作任務開發教材。教材應在需求調查分析基礎上確定不同的培訓目標,根據培訓內容和目標,進行教材大綱編制、架構和內容設計;基于培訓目標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法、所需案例及考核方式。在教材開發過程中,應兼顧通用知識與專項技能、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銜接,體現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實用性、規范化原則。
(四)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對技師、高級技師的需求,通過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培訓以及技術研修攻關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教材開發編寫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以做好相應培訓教材開發工作。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所涉及的產業領域,以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為引領,擴大一體化課程教材規模。世界技能大賽是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促進我國技能型人才與世界技能型人才通過比賽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平臺,應充分發揮世界技能大賽的帶動作用,做好相關教材開發工作,推動技工院校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標準對接。集培訓目標、培訓內容、教學資源、考核大綱為一體的職業培訓包,是一種適應新經濟、新產業、新職業發展的先進的培訓教材設計方式,依照《職業培訓包開發技術規程》,結合實際需求不斷健全、創新,充分激發相關行業專家的潛能,開發能靈活組合應用、易于迭代更新、確保技術領先的培訓教材。
(作者單位: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