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芳
摘要:“多通道參與”理論強調幼兒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多角度、多方位的感知和理解,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唱、演等的方法。由于學前兒童的動作尚未完全內化,還做不到僅憑一些音樂符號對音樂作品進行靜態的藝術再加工,使大腦“熱鬧”起來,因此,在幼兒的歌唱活動中,成人必須借助一些手段,吸引兒童的視覺、聽覺、動作同時與作品發生作用,對作品進行動態加工,使活動成為多通道參與的綜合性藝術活動。這樣,對激發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歌唱的方法、技能,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歌唱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有著很大地促進作用。
關鍵詞:多通道;參與;精準教學
一、小班歌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蓖瑫r,歌唱是人類音樂活動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人類表達、交流情感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在幼兒園,唱歌活動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甜美清新的聲音來表現快樂和喜悅等各種心情,是展示自己能力,獲得成功體驗的重要手段。它對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啟發孩子的智慧,激活孩子的思考,完善孩子的人格,具有積極的意義。
然而在當前的幼兒園歌唱活動中,還普遍存在著傳統的歌唱模式。主要表現在:
1.教師過分追求歌曲藝術“成品”的灌輸,關注歌唱結果,輕視學習過程,漠視幼兒在歌唱活動中的情感體驗,致使幼兒學習興趣降低。
2.活動中,教師缺乏對幼兒歌唱方法和技能的引導,致使幼兒歌唱技能薄弱,有大聲喊叫、走音現象。
3.教師為幼兒選擇的歌曲沒有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沒有及時了解把握幼兒的經驗,而且內容和旋律平淡,缺乏感染力,組織活動形式單一,只是單純地教唱和學唱。
以上種種致使歌唱教育的本質流失,幼兒對歌唱活動缺乏興趣,幼兒就會不喜歡音樂,不喜歡唱歌。
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發展和《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針對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現狀和弊端,意圖改善歌唱活動的模式和方法。因此,嘗試將“多通道參與”理論運用于幼兒園的歌唱活動中,旨在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尋求更科學、更合理的幼兒歌唱活動藝術的途徑和方法,促使幼兒激發對歌唱活動的興趣和喜愛。
小班的幼兒喜歡唱歌,尤其對有喜劇色彩的熱情洋溢的歌曲感興趣。根據小班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根據歌曲的風格和難易度,如何將歌唱活動有趣而有意義地開展。
二、歌唱活動精準化教學策略的運用
(一)多通道導入活動
有效導入是一個活動成功的開始,因此,在開展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歌曲的特點靈活的進行。
1.情境導入。情境在幼兒歌唱教學中也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創設豐富的故事情境,可以提高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音樂,會更好的促進了幼兒歌唱活動的開展。教師根據歌曲的內容,設計情境導入,既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又使活動變得生動有趣。
2.難點前置導入。當歌曲中存在歌詞或旋律方面的難點時,教師可以將此部分的內容進行前置,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集中精力感知學習,從而較快地突破難點。
3.游戲導入。幼兒學習本身是以游戲為主的,教師根據歌曲內容是否具有游戲性,就可以和幼兒玩游戲,在玩游戲的基本上逐步地熟悉歌曲,演唱歌曲。
(二)多通道欣賞旋律
歌唱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喜歡歌曲、熟悉歌曲、欣賞歌曲、感知歌曲、理解歌曲。
1.律動法。如學習《紅蘋果》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音樂編排一些進入果園的腳步或模仿摘果子的動作等。這就形成了律動,通過音樂的節奏簡單的動作。
2.節奏法。歌曲活動中,有些符點音符和切分音符的節奏,幼兒較難掌握,教師可以先把這一段節奏重點練習直至掌握。如《雞寶寶的搖籃》中,這首歌曲很簡短,但是其中有兩句歌詞比較難唱,所以,在活動一開始就進行多種形式來練唱這兩句話。
3.欣賞法。直接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風格,可以讓幼兒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與想象,一般用于歌曲旋律優美,而歌詞相對簡單或有重復的歌曲。
(三)多通道理解歌詞
在幫助幼兒熟悉理解歌詞的過程中,教師要借助多種通道,形象生動地幫助幼兒了解歌詞內容,主要的方法是:
1.實物法。有些歌曲所表現有關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那么我們就可以就可以直接呈現,幫助歌詞的理解。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奔跑姿態等,這樣通過觀察和講述,幼兒能很快地理解歌詞的內容。
2.圖譜法。利用圖譜使幼兒更能理解樂曲的旋律、節奏、感受樂曲的情緒,使幼兒投入到歌曲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情景扮演法。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設置一個情景,讓幼兒置身于歌曲的情境中。如歌曲《辦家家》中,教師把活動在區域角“娃娃家”中進行,直接吸引幼兒,并帶領幼兒根據歌詞進行扮演角色表演。不僅能有效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且能讓幼兒明白易懂,激發學習的愿望。
(四)多通道表現歌曲
音樂活動崇尚的是幼兒的自主表達和個性化表達,那么在幼兒學會歌曲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歌曲,讓幼兒對活動產生一種自我陶醉和自我滿足感。
1.動作表演。動作表演就是用歌表演的形式,邊唱邊跳來表現,還可以利用教具和背景來豐富歌曲的感染力。如用五顏六色的包裝紙剪成漂亮的紙花,可用于歌表演“花兒朵朵”之中;以此來增強幼兒表演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表演能力。
2.演奏表現。利用一些樂器進行演奏,如木魚、碰鈴、三角鐵等。也可以用自制的樂器,如在瓶子中裝上各種豆子,可以是紅豆、黃豆、綠豆、黑豆等,它們可以變成有趣的樂器,用于歌曲的演奏之中。
3.游戲表現。通過做游戲的方法來表現歌曲。如學會了《許多小魚游來了》歌曲后,就可以和孩子開展“許多小魚游來了”的游戲。
總之,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多樣的形式將歌唱活動滲透到一日的生活中,讓幼兒充分游戲,參與情景,大膽想象,善于表現。從而使幼兒樂昌、勤唱、善唱、敢唱,使歌唱活動真正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讓幼兒張開喉嚨,放聲歌唱。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1(09).
[2]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D].人民教育出版 1996(10).
[3]陳淑琴.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D].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01).
[4]曹冰潔.走進幼兒音樂世界[J].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