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茶道文化作為日本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的重要結晶,同時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日本人生活的規范,是日本人心靈上的重要寄托。現如今,有五百年悠久歷史的日本茶道文化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歷史發展時期。茶室、茶亭等等,遍布世界各地,而且成為了與日本人們密切相連的重要項目,千姿百態的茶道文化成為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種景象。
關鍵詞:日本;茶道文化;歷史與由來
引言:
日本的茶道文化世代相傳,數百年的發展歷程當中長久不衰,而茶道聯通水墨畫、庭院等內容,都受到禪文化帶來的重要影響,并且在發展過程當中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美學思想,至今依舊支配者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沒有接觸過日本茶道文化的人大多難以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即便參觀過日本茶道文化表演的人也很難深入理解,由此,本文主要以“基于日本茶道文化的歷史與由來分析”作為重要研究視角,希望通過本文研究,不斷探究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與特點。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
《吃茶養生記》作為日本最早的一部重要的茶書,在書目當中曾經記載,日本的茶葉種子,種茶、制作茶、煮茶以及飲茶等不同的方式與方法,所使用的茶具等等都是源于中國。日本的茶道也是源于我國的禪僧,通過日本的禪僧將中國的茶種帶回到日本進行播種,并且還將中國的茶種以及飲茶方式進行傳播,并且不斷發展起來。除此之外,在日本的《類聚名物考》當中也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的《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載。
通過這些內容我們也可以充分看出,中國的茶文化作為日本茶道當中的重要源頭,并且中國的文人、僧侶在飲茶的過程當中所形成的一種“他界的觀念”以及文人、僧侶所表現出來的那樣一種針對幽寂、高遠情趣體味與追求,都可以說是日本茶道所形成的重要的基礎。
二、日本茶道的形成
日本的茶道開衫鼻祖村田珠光,茶道的中興之祖都是通過拜禪師來學習禪,并且將禪宗的哲學內涵和茶道所追求的精神境界進行有效的融合,一步步的將日本的茶道發揚光大。禪宗在此發展過程當中,無疑是影響日本茶道精神主要內涵形成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所在。日本的茶道在后期的發展以及演變的過程當中,主要可以概況為三種不同的表現類型:追求理想境界當中的幻想型內容,注重實物性能的一種養生型以及升華為一種審美已經的理念型內容。后者主要是前兩者的一種綜合的表現內容,將對茶的他界觀念型的幻想與對茶的一種具體的實物性的認識綜合起來,這就是日本茶道所展現出來的本義所在。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這一發展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逐漸從模仿中國,并且逐漸消化外來文化的特殊表現,然后對所吸納的一些文化進行創新,進而形成日本所獨有的一種茶文化的表現內容。日本的禪僧將中國的茶文化逐漸引入到日本之后,便在日本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文化氛圍當中進行再次創造,將點茶與飲茶活動逐漸上升為茶道,并且形成了一種具有綜合性質的文化表現內容,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色與風格表現內容,這對日本人民世俗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產生都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現當代日本針對茶道的體驗,除了觀賞裝飾掛軸的床之間與美麗的和果子,整體氣氛的沉謐與放松所帶給人的精神享受,應該是許多人對茶道之美的共同感受。追溯日本的茶文化的發展,應當從上溯到8世紀的上半夜。那時候的日本逐漸從中國引進一些茶道文化,這時候完全都是照搬中國貴族疏遠當中的一種茶道的發展模式,課時,在經過四五個世紀的吸收以及消化之后,一直到十六世紀的時候,日本茶道文化通過“無中萬般有”、“一即是多”這樣一種特殊的禪宗思想作為重要的根基,在這過程當中去掉了一切人為產生的裝飾,在發展過程當中追求的是一種簡單的發展內容。其首先改革了茶室,并且針對書院形式的茶道發展為一種草庵的茶道模式,日本的茶道文化也逐漸從茶道建筑、裝飾、擺設逐漸過渡到一種煮茶的方法,并且通過運用茶具不同的樣式以及吃茶的各種不同禮儀,進一步融入到了禪的簡素清寂的一種精神,這時候也被人們稱之為“空寂茶”,由此,在日本也會有“茶禪一昧”這樣一種說法。
結論:
綜上所述,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后期的影響之下,逐漸成為了最適合日本人以及日本特色的一種極具典型的文化內容之一,日本的茶道當中所蘊含的藝術以及哲學思想等多種不同的因素,也逐漸成為極具綜合性特點的特殊文化表現內容。日本的茶道在其本質上來說,也是日本人獨有的一種性格特點,孕育成為日本人審美意識當中最基本的表現內容,在這過程當中,崇尚自然,追求寂靜,在平淡當中展現出一種奇趣,并且也在簡單當中展現出一種特殊的深意。
參考文獻:
[1]從《〈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看茶文化在東瀛的傳承和發展[J]. 尉海瑩. 北方文學. 2020(05)
[2]關于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的比較研究[J]. 劉杰. 青年文學家. 2020(03)
[3]茶文化對日本茶道文化的影響探究[J]. 韋一. 福建茶葉. 2018(07)
[4]從中日茶文化對比探討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道文化的影響[J]. 張洪梅.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11)
[5]中日茶道文化交流的歷史淵源及其影響[J]. 周春霞. 文化產業. 2018(24)
[6]日本茶道文化的審美內涵與特征[J]. 陳曉明,孫舒和. 福建茶葉. 2018(05)
[7]從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看其獨特性[J]. 裴建楠. 鴨綠江(下半月版). 2014(12)
[8]唐宋文苑與茶道文化[J]. 文野. 農業考古. 1995(02)
[9]中國茶韻與日本茶道文化的比較研究[J]. 徐輝,孫麗麗. 福建茶葉. 2020(06)
[10]茶道文化對教師教學發展的啟示[J]. 張月. 福建茶葉. 2018(12)
作者簡介:譚慶靜(2000.08.18),性別:女,民族:漢 籍貫(湖南省株洲市),單位(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系)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