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員工在企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想要員工為其創造利益,首先需要良好的員工關系作為前提,企業管理者需要用科學的方法管理企業員工關系。本文主要寫了企業員工關系的管理路徑,提出了企業員工關系管理創新與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企業員工關系;管理路徑;創新改進
引言
員工是企業在正常運轉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若是企業科學地管理員工的關系,可以有效拉進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其有利于發展和諧共處的工作氛圍,企業可以通過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減少員工流失,采取鼓勵措施,加強內部溝通等,來改善員工之間的關系。
一、企業員工關系的管理路徑
1.1依據法律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一個企業不能只注重企業本身的經濟利益,要同時將重點放在“依據法律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上。企業在招聘員工時,就應當依據法律來招聘,依據法律審核員工的信息,在根本上減少管理員工關系的問題。在錄用員工后,要簽訂勞動合同,在試用期對員工進行合理的管理,讓員工能接受企業的各項管理方法,從而使企業的管理方法能進行下去。同時,企業要按照法律的規定,保障員工的勞動時間,從而讓員工在企業中工作時更有安全感,員工才能夠愿意在企業中施展才能。員工在企業的安全感增加,會使員工對其他員工的安全感提高,從而能夠拉進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只有企業合法保障員工的勞動時間,才會使員工之間公平競爭,不會出現員工之間內卷的現象,減少員工對勞動時間的質疑,才能夠提高每一個員工的工作效率,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1.2減少員工流失
企業要完善管理機制,控制員工的流失,從根本上減少員工的流失。員工在工作期間會逐漸掌握企業內部的機密,很有可能會出現跳槽等狀況,因此,企業要在錄用員工初期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以此才控制員工的行為,從而減少員工的流失。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用工方式,如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公平競爭為原則設置薪酬,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薪資。此外,企業可以設置獎懲制度限制員工的行為,若是員工能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的基礎上還能夠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利益,企業可以給員工獎勵,以此來鼓勵員工,若是員工在工作時犯了錯誤,那么企業也應給員工懲罰,以此來告誡員工。同時也要設置申訴的渠道,讓員工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員工也可通過這一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使員工在企業中工作時感到舒心,員工的關系也能得到培養。
二、企業員工關系管理創新與改進的策略
2.1采取鼓勵機制,提升工作質量
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處理好企業員工之間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應當適當采取相關鼓勵機制,給予員工一定程度的動力,企業應當明確好各個職位的權力,將該做的與不該做的進行說明,這樣可以增強企業自身的信服力,給員工創造一個公平,積極的工作環境,員工在良好的環境下工作可以給予員工一定程度上的鼓勵,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也可以更好,更方便的進行管理,企業對于自己的員工應當進行充分的了解,對于他們的能力和才干進行充分的掌握,任用人才,對于能力高,積極性強的員工進行適當的獎勵,鼓勵其他員工也要積極努力的學習和工作,讓各個員工的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采取相關鼓勵機制可以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堅固的保障,更好的處理好企業員工之間的關系,推動企業更加順利的發展。
2.2加強內部溝通
企業應當加強內部溝通,通過創設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讓年輕的員工能夠更快融入到工作中來,新員工對于這個新環境還是較為陌生的,因此,管理人員需要想辦法拉進新員工與老員工之間的關系,讓新老員工能夠和諧相處、共同進步。管理者要在適當的時候關心新員工的工作情況,不能將新員工招進企業后,就對新員工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管理員應當以平等的態度與新員工交流,讓新員工順利融入企業的工作氛圍當中,使新員工和老員工之間的關系變得和諧。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對于基層的員工,管理者應該及時的和他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在工作中的困難與不適,尊重他們的意見,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適當改正,長時間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理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員工之間的矛盾,提高員工之間的協作力,拉近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距離。
結束語
總的來說,管理者在管理企業中員工的關系時,首先要正確看待員工在企業的位置,員工對企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應當注重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讓員工在企業中擁有話語權。企業為減少員工的流失,可以在錄用初期簽訂勞動合同以限制員工的行為,從而使員工愿意在企業中工作。管理員在管理員工時,可以采取鼓勵的機制,并且加強內部的溝通,使員工能夠在輕松健康的氛圍中工作。
參考文獻:
[1]杜奕欣.企業員工關系管理路徑及其創新與改進[J].投資與創業,2021,32(11):129-131.
[2]黃潔.企業員工關系優化管理路徑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20(10):93-94.DOI:10.19424/j.cnki.41-1372/d.2020.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