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世磊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江西景德鎮,333000)
接觸器作為一種可控型開關組件,可以快速的切斷和接通電路負載,具有控制容量大、動作速度快等優點,適用于頻繁轉換和遠程控制的場合,是電氣系統自動化控制的重要元器件之一[1-3]。接觸器在直升機電氣系統中同樣應用廣泛,是直升機供配電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電氣元件[4-6]。接觸器質量的好壞、故障率的高低,對整個直升機的飛行安全十分重要。
某次直升機地面試車檢測,對直流發電機系統進行接地保護自檢測時,直流發電機停止發電,直流電網向直流發電機反向供電。將發電機開關置于“復位”位無效,置于“斷開”位反流仍存在,反流持續約40秒后自動消失。檢查直流配電盒,發現其中的直流發電機接觸器主觸點未斷開,進而導致直升機供配電系統出現異常。
此種接觸器為密封型接觸器,其電磁系統是平衡力式螺線管結構,主要由蓋子組件、動觸點組件、靜觸點組件、輔助觸點組件、電磁鐵組件、隔弧片和外罩等組成,產品主要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產品主要結構示意圖
接觸器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線圈未通電時,鐵心主磁間隙處于打開位置,此時鐵心與下磁極貼合,返回彈簧所產生的反力大于磁鋼ΦC1和ΦC2的合成力。線圈通電后,隨著線圈電壓的增加,電磁通也不斷增加,這時向上吸力不斷增加。當線圈兩端的電壓達到動作電壓值時,合成磁力大于返回彈簧反力時,使鐵心向上開始運動,隨著磁間隙的減小,電磁吸力越來越大,直至鐵心與上磁極完全貼合,運動期間鐵心組件帶動動觸點組件運動,最終實現主觸點動靜觸點完全吸合,同時常開、常閉輔助出點實現轉換。

圖2 接觸器工作原理圖
當產品線圈不通電時,常開觸點應斷開,線圈通電時常閉觸點應斷開,常開觸點應接通,線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

圖3 接觸器線路原理圖
故障接觸器外觀檢查無異常情況。不通電情況下檢查故障件各觸點導通情況,結果均正常。測量故障件線圈電阻為56.2Ω(技術要求:60±6Ω),結論線圈電阻合格。
對線圈通28VDC檢查觸點通斷情況,各觸點轉換正常,復查電氣參數并與出廠驗收參數進行對比,具體參數測試情況見表1。除釋放電壓偏小以外,其余參數均屬正常。

表1 故障件返廠、出廠參數對比
接觸器時間檢測參數見圖4、圖5所示,圖6在線圈斷電到再一次吸合之間沒有出現線圈電壓尖峰。

圖4 吸合時間和釋放時間

圖5 主觸點彈跳時間和線圈抑制電壓

圖6 線圈斷開和吸合之間的主觸點電壓波形
為了進一步分析接觸器故障原因,對故障件進行了開罩檢查。外罩打開后,產品內部沒有發現零組件脫落和多余物存在,測試產品觸動力為35N(規定觸動力≥25N),主觸點接觸壓力為23N(規定主觸點接觸壓力≥20N),滿足產品的要求。經顯微鏡下檢查,從對觸點燒蝕放大圖片來看,主觸點出現燒蝕痕跡,且熔化深度較大,可能經受過大電流燒蝕,顯微鏡下燒蝕觸點的圖像如圖7所示。

圖7 燒蝕觸點在顯微鏡下的情況
進一步解剖電磁鐵組件,檢查零件狀態,見圖8~圖10。在襯筒內部發現有明顯摩擦痕跡(圖中圈內部分),在鐵心側面發現有摩擦痕跡和外脹起鼓現象(圖中圈內部分),彈簧外觀檢查無異常。

圖8 接觸器內部襯筒情況

圖10 接觸器內部彈簧情況
用三用表測試二極管:整流二極管2CZ167正向0.413V,反向∞,穩壓二極管2CW1032正向0.454V,反向∞,二極管正常,外觀檢查無異常。

圖9 接觸器內部鐵心情況
為進一步確定產品主觸點斷不開故障原因,將接觸器故障件送專業機構進行失效對比分析。經過分析,故障件在線圈不加電狀態,觸點處于正常狀態,沒有出現A1-A2不斷開現象,開罩發現A1動靜觸點均已燒毀,可見金屬熔融。對電磁鐵組件拆解發現,襯筒內腔壁上存在有明顯劃痕,說明心桿組件與襯筒之間產生摩擦,可能導致產品在線圈斷電后,常開觸點釋放不徹底,引起觸點之間發生飛弧打火。故障件由于內部A1動靜觸點之間飛弧打火,導致觸點燒毀熔融而粘連,使得常開主觸點在線圈斷電后不斷開而失效。
根據產品的故障現象以及產品結構建立故障樹,見圖11。

圖11 主觸點不斷開故障樹
根據故障樹、故障現象及工作原理等,對故障事件進行排查。
(1)底事件X1:觸點材料異常
故障接觸器觸點材料為AgCu8.4,熔點900℃,產品在制造過程中若出現材料使用錯誤(采用低熔點材料),導致產品主觸點耐高溫能力降低,可能出現熔化粘接現象。對該故障接觸器以及同批次返廠接觸器觸點材料化驗分析,觸點材料為AgCu8.4。所以該底事件X1可以排除。
(2)底事件X2:線圈輸入欠壓
正常情況下,產品在額定電壓(28V)下工作,產品運動部件工作正常。在欠壓(小于額定工作電壓但高于動作電壓)條件下使用,產品可實現正常工作,但線圈磁場明顯減弱,產品電磁吸力降低,主觸點吸合時間增大,閉合大電流時熱量增加,可能造成主觸點熔化粘接。如果欠壓工作,鐵心不能吸合到底,導致接觸壓力和返回力偏小,可能導致發熱嚴重(接觸電阻增大)和返回不利索(返回力減小),甚至不能有效斷開。
通過提供的使用工況以及現場排查,該底事件X2可以排除。
(3)底事件X3:觸點彈跳時間長
觸點接通瞬間會產生彈跳,彈跳是觸點短暫分離又接通現象。觸點分離會產生電弧,大電流下的電弧危害更大,更易引發觸點熔化粘接。經過對故障件進行復測,觸點彈跳均在合格范圍內,所以該底事件X3可以排除。
(4)底事件X4:觸點壓力過小
觸點壓力過小,觸點接觸壓降可能增大,接觸電阻增大,長時間通電觸點溫升過高可能造成觸點熔化粘接現象。
開罩前對接觸器的觸點壓降進行檢測,參數合格。開罩后對觸點壓力的檢查,參數合格。所以該底事件X4可以排除。
(5)底事件X5:內部多余物
如果接觸器內部有多余物,多于物卡在運動部件之間,會導致接觸器線圈斷電主觸點不斷開現象。
通過故障接觸器開罩后的檢查情況,內部無多余物,所以,該底事件X5可以排除。
(6)底事件X6:鐵心磕碰傷
鐵心在運輸、裝配過程中出現磕碰傷,可能導致鐵心與襯筒摩擦嚴重,使產品在工作過程中造成鐵心與襯筒摩擦產生阻力,嚴重影響產品正常工作。
對故障件接觸器鐵心、襯筒關聯尺寸進行測量,襯筒尺寸合格,鐵心測試三個位置尺寸,其中一個位置不合格,原因是鐵心的端面存在磕碰傷缺口,缺口出現外脹起鼓所致,因此底事件X6不能排除。
通過以上故障樹分析,故障接觸器主觸點不斷開,有一個底事件不能排除: X6鐵心磕碰傷。
故障接觸器產品主觸點不斷開的原因為:鐵心磕碰傷,引起鐵心與襯筒之間產生摩擦,使心桿組件運動不暢,摩擦力使得產品在線圈斷電后,主觸點斷開力變小,釋放緩慢,造成在做過壓/接地保護自檢時,該故障通道的發電機大電流反流,拉弧嚴重,最后導致主觸點溫度急劇升高熔化粘接,進而不能脫開。
生產現場正在裝配的產品中抽2臺,其中1臺心桿組件模擬裝配過程受磕碰傷后裝配(件1),另1臺零件未受磕碰傷正常裝配(件2),接觸器不封罩,記錄接觸器參數。然后在線圈通28V DC電壓下進行機械時效試驗,完成5000次試驗后,檢查接觸器參數。通過對接觸器參數進行對比,發現模擬心桿磕碰傷進行裝配的接觸器釋放電壓明顯下降,另一臺正常裝配接觸器參數幾乎沒有變化,并且發現模擬心桿磕碰傷進行裝配的接觸器鐵心與襯筒摩擦嚴重,正常裝配接觸器鐵心和襯筒之間幾乎無摩擦痕跡。
由上述摸底試驗可以看出,鐵心與襯筒之間嚴重摩擦會導致產品在線圈斷電后,使觸點斷開力變小,釋放電壓變小,釋放緩慢,當接觸器觸點通過大電流時,接觸器觸點存在粘連風險。
(1)嚴格貫徹《接觸器鐵心、磁極、磁極座、心桿零件加工制造過程管理規定》。以前沒有對鐵心、磁極、磁極座、心桿等零件加工過程中、貯存、轉運、裝配的擺放作具體要求,后續生產應按《接觸器鐵心、磁極、磁極座、心桿零件加工制造過程管理規定》進行管理,要求加工過程嚴禁堆放、疊壓、滾動放置;貯存、轉運明確要用轉工箱或轉工盒,并用珍珠棉墊隔離;裝配過程要求防止傾倒、滾動造成損傷,嚴禁將跌落零件不經確認用于產品裝配。
(2)完善裝配工藝資料,對心桿組件,增加裝配前先檢查鐵心零件表面狀態,無磕碰傷、無變形情況才能用于裝配;對電磁鐵組件,增加先檢查鐵心零件表面狀態,無磕碰傷、無變形情況才能用于裝配。
(3)加強相關人員培訓,宣貫故障原因,嚴格裝配工藝要求,確保產品質量。
綜合上述分析,故障接觸器線圈斷電主觸點不斷開的原因是:鐵心磕碰傷,引起鐵心與襯筒之間產生摩擦,使心桿組件運動不暢,摩擦力使得產品在線圈斷電后,主觸點斷開力變小,釋放緩慢,造成在做過壓/接地保護自檢時,該故障通道的發電機大電流反流,拉弧嚴重,最后導致主觸點溫度急劇升高熔化粘接,不能脫開。
接觸器作為直升機供配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電氣元件,質量問題對直升機供配電系統的安全運行存在很大影響。接觸器加工運輸過程中的一點小的疏忽,即使造成很微小的損傷,在頻繁的使用過程中,同樣會造成接觸器的損壞,甚至對整個供配電系統造成災難性后果。接觸器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質量問題需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針對出現的質量問題完善相關工藝過程,增加重點檢查項,并對相關人員加強質量培訓,保障接觸器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