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春生
本文作者為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董事長、黨委書記、金陵分公司代表
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助推“雙碳”工作穩妥、科學、精準推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他指出,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作出了深入分析。強調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4對關系,提出5個方面的工作部署,方向明、任務清、措施實,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重要指導意義。
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應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落實問題導向,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助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穩妥、科學、精準推進,確保目標高質量完成。
為此,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政策措施力度。
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法工作。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全面展開。然而,與任務要求和時間進度相比,我國仍然存在著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立法與政策實施相脫節、下位法缺乏上位法依托等問題。例如,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法律體系建設明顯滯后,現有立法不能滿足“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的實際需求;法律體系不健全,如碳排放管理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尚屬空白,導致地方政策缺乏法律支撐與長期約束力;專門制度尚未建立,如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規雖然可能涉及“碳達峰”“碳中和”的內容,但并不是其直接立法內容;各相關法律缺乏統籌,立法目的難以協調;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的監管體制機制不明,如“碳達峰”“碳中和”實現過程涉及哪些監管主體,監管主體的法律地位如何,監管主體間的事權如何劃分,如何開展本行政區域或跨行政區域的聯合性或綜合性執法活動,監管主體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監管職責時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等問題尚無法律加以規定。
建議加快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納入立法內容,完善碳稅、碳交易等碳減排根本制度,為低碳投資提供長期穩定法律環境。同時,明確政府、企業、公民各方責任義務,構建國家統一管理和地方、部門分工負責相結合的碳排放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避免個別地方出現“一刀切”管理和“運動式”減碳現象,對能源保供和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加快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用能權交易、電力交易機制。
市場化運作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國家已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目前僅納入發電行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整體看,全國碳市場建設仍處于初期階段,存在著制度體系不夠健全、配額分配仍需優化、推廣應用范圍較小等問題。以上問題在用能權交易和電力交易中也相應存在。例如,用能指標配額不夠精準、區域綠電配額不足(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2年初江蘇省電力總成交量為2647億千瓦時,綠電交易僅有9.24億千瓦時)等。

建議加快全國“碳、能、電”市場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制定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細則,完善基礎框架設計,推動企業將碳減排成本、超額碳排放成本、購買碳配額的成本與超額排放生產帶來的收益進行比較并作出相應決策;科學制定配額分配機制,通過優化配額總量有效調節價格、穩定碳價,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適度增加傳統企業用“碳、能、電”成本,并將其中成本收益轉向新能源等領域,促進能源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擴大覆蓋范圍和參與主體,逐步增加試點區域,適時將石化、建材、鋼鐵等行業納入碳市場,設計更多的交易品種和準入機制,提高碳市場活躍度。
科學把握、鼓勵支持傳統能源企業主動轉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下大力氣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
在當前階段,傳統能源行業依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保持行業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應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傳統能源企業實施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對企業主動投入實施的節能減排、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項目,應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審批節奏,不能“盲目定性”(如單純認為“兩高”企業的投資就一定是“兩高”項目)。
應在符合國家整體戰略的基礎上,將行業先進指標作為項目規劃審批的重要依據,防止低效產能進入,鼓勵先進產能高質量發展。同時,政府進一步完善稅收補貼、產業規劃、碳配額投放、綠色金融等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示范應用節能低碳技術裝備,引導促進行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加大力度開展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CCUS)項目建設。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紛紛加大研發力度。隨著技術的進步及成本的降低,CCUS前景光明。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視察勝利油田時對CCUS項目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
過去的全球碳循環數據表明,如果我國2060年排放25億~30億噸二氧化碳,統籌考慮生態吸收、生態建設等各方面降碳效果,在此基礎上如果發展5億噸規模的CCUS技術固碳,則大致能達到“碳中和”。
建議政府加強宏觀政策激勵引導,鼓勵加強CCUS項目技術研究和投入應用,對相關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加大支持審批、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實現項目工業化和經濟化運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