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銘錕
黃石,一座擁有3000多年冶煉史、100多年工業發展史的傳統老工業基地城市。近年來,黃石大力推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群發展,推動產業發展從“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綠色、高碳向低碳、制造向創造”轉變,開創出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的“黃石模式”。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湖北黃石市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下簡稱“工改”),把100余項工程建設審批業務進行全流程、全覆蓋集成改革,從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審批材料、審批時間、審批次數實施“五減”措施,審批效能明顯提升,對全國審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工改成員部門赴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2021年對黃石市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該市騰龍、宏發、益建3家企業成功晉升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資質,新增建筑業企業400余家。同時,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大飛躍。據了解,2021年,黃石市住建局兩次全面更新了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及配套制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共計完成464個項目,涉及審批事項905個。
項目審批涉及部門多、審批程序繁瑣、辦理耗時過長,是工程建設項目的“痛點”“堵點”。如何在辦事流程上做減法、在為民服務上做加法?黃石市推行“數字化多圖聯審”,這一經驗做法,入選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百問百答》典型案例,被收錄到“辦理建筑許可”指標篇,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能,黃石市住建局牽頭,積極推行“數字化多圖聯審”工作,將消防、人防、技防、防雷等圖紙的審查統一納入聯審范圍,利用“互聯網+審圖”理念,融合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將“數字化”與“多圖聯審”相結合,打“組合拳”,變串聯審查為并聯審查,變紙質審查為電子審查,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

工改成員部門深入企業調研
據了解,建設工程往往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以前,企業辦理施工許可前,需要跑住建、人防、公安、氣象等部門多頭申請,安全性審查重復、圖審機構審查周期長,辦理效率低下;而且,企業“人帶著圖紙跑”,增加了企業負擔。
為減少企業多頭跑路,打破審批周期長、部門間信息不暢等壁壘,黃石市先后制定出臺《關于推行施工圖聯合審查工作的通知》《黃石市施工圖設計文件數字化審圖推廣工作實施方案》《關于推進黃石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聯合審查工作的通知》,將同一房屋建筑工程或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所涉及的消防、技防、防空地下室等在內的施工圖設計文件納入施工圖審查,理順住建、人防、氣象、公安等部門管理體制,通過“一窗受理、數字交付、網上流轉、聯合審查、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全面運用全省統一施工圖信息管理系統,實行“數字化多圖聯審”,大大地縮短了施工圖審查時限,超大型項目圖審時限壓縮至13個工作日,大型項目壓縮至8個工作日,中型及以下項目壓縮至5個工作日。線上進行報審,住建、公安、氣象、人防等部門實現并聯審核,信息公開透明,由傳統“人帶著圖紙跑”轉變成“圖紙在線上走”,實現企業送審施工圖“零跑路”。
據悉,自2021年6月全省“數字化多圖聯審”系統正式運行以來,該市在湖北省施工圖數字化聯合審查系統受理單體項目1043個,已辦結594個,其中低風險項目辦結通過42個;在湖北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完成消防許可辦件417個。企業、群眾都一致認為,“數字化多圖聯審”提升了圖審效率、節約了審查費用和企業成本、解決了部門間的審查意見分歧等問題,同時通過互聯網監管,有效遏制了不規范的市場競爭行為。
在壓縮審批時限上,同樣離不開行業主管部門的數據互通。為推進工程建設領域“放管服”改革,在涉及審批類的測繪服務與驗收流程上,簡化建設單位的辦事環節,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2019年5月,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行“多驗合一”和“多測合一”,先后出臺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多驗合一”實施方案(試行)》與《關于全面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改革工作方案(試行)》。“多測合一”將竣工驗收規劃條件核實測量、地籍調查底圖測量、房產測量等多項測量工作,合并為一個綜合性聯合測量項目,由建設單位自主選擇一家測繪資質單位承擔,將有效解決當前項目建設過程中測繪種類多,測繪成果不能共享,導致建設單位需多次委托、重復測繪、項目審批時間長等問題。“多驗合一”將土地核驗、規劃條件核實以及不動產登記現場查看及權籍調查合并為一次集中驗收,提速增效,大大地優化了竣工驗收流程。
黃石市住建局審批人員積極轉變工作作風,主動上門服務企業辦理審批手續,傾聽企業訴求,不斷優化工作流程,確保企業項目早落地。對于當地重點民生工程,項目一進入前期規劃、審批階段,行政審批專人對接服務,加快推進審批進度,確保項目盡早開工。
“以前辦理項目竣工驗收,每個單項都需要逐個申報、分別驗收,申報材料多、辦理時限長。現在不一樣了,可以合并申報、同步驗收,申報材料也少了、辦結速度更快了。”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行政審批工作人員一次次深入項目現場、網上指導我們填寫申報材料,過程中不厭其煩查看進度,我們非常感動。”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旗下負責3個環保督察的項目:冶煉廠危險廢物填埋廠、冶煉廠環保設施升級換代、冶煉廠雨污分流水處理升級改造項目。因對相關審批流程不熟悉,黃石市住建局組織工作專班,深入該企業現場辦公,解決項目審批中的困惑和難題。
黃石工改成員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就項目立項備案和節能審查、土地規劃和工程規劃、環保審批服務,項目涉及土建建設內容的施工圖設計審查、消防設計、質量監督、安全監督等手續的辦理服務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和交流。通過對審批環節的梳理,以及對有關政策的解讀,讓企業人員掌握了有關事項的辦理流程和要求。同時,雙方還共同探討了依法合規加快辦理的路徑和方法。如此走心的上門服務,獲得了企業的高度肯定,贏得了群眾的贊譽。
2019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9〕11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在全國全面啟動。2021年5月,湖北省把“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小切口”。2021年12月15日,黃石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印發《黃石市工業項目“五證同發”審批改革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圍繞“拿地即開工”目標,全面推行工業項目“五證同發”審批改革,進一步整合各部門的審批資源,優化融合部門行政審批流程,最大限度提高工業項目審批效率,要求相關部門在“交地”同一天,同步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特殊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合格意見、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不動產權證書等“五證”,確保項目又快又好落地建設,打造一流營商服務環境。
2022年2月24日,黃石城區首例“五證同發”實施項目、大誼健康管理(湖北)有限公司總經理蔡華勇在西塞山區政務大廳領到醫藥物流倉儲基地項目“不動產權證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消防設計合格意見書、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后高興地說,“‘五證同發’這項政策真好,為項目快速落地、早日建成投產,贏得了寶貴時間。”

2021年,大冶被省政府列為“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審批模式改革試點城市,圖為首發儀式現場
“五證同發”徹底改變原來五證審批的“串聯辦理”模式為“容缺受理、并聯審查、模擬審批”模式,推行一個綜合窗口受理,五證一次性同時發放到位。原來企業需要提供40多份資料,現在只需1份共性資料,在政務服務中心提交后,當天即可辦理。不久前,大冶市祥源礦業有限公司、大冶市世泰新能源有限公司也成為“五證同發”的受益者。大冶市多部門聯動,在每個階段提前介入服務。在中心窗口受理階段,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牽頭實行一次性告知,提出項目建設意見;在入園審查階段,自然資源規劃局對擬選地塊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合規性審查;在土地掛牌階段,自然資源規劃局及住建局進行施工數字化“多圖聯審”;在土地成交階段,自然資源規劃局督導建設單位簽訂出讓合同;在交地階段,自然資源規劃局及住建局實行模擬審批轉為正式審批。
據黃石工改相關負責人介紹,“五證同發”審批模式,由項目申請人對相關審批事項做出相應承諾,并對未履行承諾導致的風險和損失自行承擔責任,相關主管部門加快審批。相關部門對實行“五證同發”的項目提前介入,提供審批咨詢服務,項目簽訂出讓合同時,補齊相關材料和費用后,原模擬審批意見轉為正式審批意見,實現“拿地即開工”。
“以前要花3個月甚至半年才能辦好的五個證,現在開工當天就拿齊了,速度真是太快了!”新的審批效率和服務質效,讓大冶市祥源礦業有限公司、大冶市世泰新能源有限公司辦理“五證同發”手續的負責人驚喜不已。
作為政府的自我變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仍然任重道遠,黃石將進一步推進全流程、全覆蓋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