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杜佳晨 通訊員 王小娟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漢陽坐落于武漢西南角,與漢口、武昌隔江鼎立,并稱“武漢三鎮”。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漢陽歷經了東漢末年的烽火連天,見證了盛唐的詩意繁盛,目睹了“東方芝加哥”的誕生、武昌城的變遷,從軍事要塞到旅游勝地,再到工業重鎮,千年古城漢陽,風起云涌,攬盡世間繁華。
六十余載寒暑冬春,六十余載勵精圖治,從肩挑背扛到歸元老院,從泥濘小道到山遼海闊,漢陽市政人一直胸懷夢想,破浪前行。近年來,企業規模日益壯大,企業實力不斷攀升,漢陽市政建設大廈是漢陽市政集團未來的總部大樓,也是市重點工程,不僅寄托了公司以匠心鑄就行業標桿、以品質引領房建市場的美好愿望,也承載了全體漢陽市政人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夢想。
作為漢陽市政集團總部大樓,既是漢陽一座工程設計建造產業的“億級樓”,也是“智能建造”的典型示范工程,其用建筑傳達使命與責任、聯系過去與未來。
漢陽市政建設大廈由漢陽市政建設集團與旗下武漢博宏建設集團聯合承建,包括一棟17層綜合樓及附屬裙樓、兩層地下室、兩棟住宅樓,總建筑面積12萬㎡,用地面積2.6萬㎡。 項目一開始便以國家AAA級文明工地、國家綠色施工標準,爭創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搭建出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優質工程。“為達到目標,公司前期做了許多調研和準備,編制前期策劃書、施工組織設計書、質量創優計劃書、項目科研創新計劃書,并組建了一支以博宏建設集團總工辦牽頭的創優小組,以高標準、嚴要求搭建創優工程。”說到這里,技術負責人姜昊的臉上滿是驕傲與自豪。
項目的具象化靈感來源于魯班鎖,并融入中國古建筑中榫卯的設計結構。嵌入大廈建筑外形的魯班鎖,寓意漢陽市政 “厚德善建、實干興邦”的企業使命,彰顯漢陽市政人矢志不渝地堅守“工匠精神”的建設初心。
除卻建造上的匠心獨妙,大廈在設計上更是集自然、人文、科技于一體,采用“9大項34小項”新技術,充分利用空間,打造多元立體景觀。辦公樓外部玻璃幕墻清一色采用三角拼接設計,三銀玻璃與石材面板結合,鋪貼復雜且難度大,卻有著極好的節能、隔熱功效,一磚一瓦之間彰顯高端大氣。廣場外墻是由百年古樹環繞形成的自然屏障,做到與自然和諧統一。屋頂花園設計將室外與室內空間聯通,大面積綠化,室外休閑長廊,工作之余在這里賞花、健身,與大自然“零距離”。應用中水雨水收集系統,循環利用可再生能源灌溉,這里的每個角落都散發人文科技的氣息。
四月初夏,漢陽市政建設大廈施工現場,儼然一派緊鑼密鼓的景象。“目前施工已進入精裝飾面階段,整體施工接近尾聲,預計5月30日可迎來全面竣工。”項目經理劉海軍說道。為創建國家綠色施工示范項目,項目自立項以來,便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信息化為手段,依托智能建造+BIM技術,三維可視化貫穿施工全過程,搭建花園式智慧工地。

走進項目,滿目的碧草如茵,以博宏建設logo為圖案的工地花園和“八牌兩圖”整齊排布。身臨其中,施工環境卻格外干凈整潔。在土方施工階段,為防塵降噪,技術團隊們十八般武藝齊上陣,一系列降噪除塵的“黑科技”頻頻亮相。
先是首創綠色天幕系統,綠色防塵網如同一張綠色的天幕,窗簾一般在基坑兩端收放自如,施工人員可遙控調節,相比傳統人工鋪蓋,該系統可實現防塵網的重復利用。據悉,項目自啟用天幕技術以來,現場防塵數值均在預警值內。
與天幕系統相配合,工地安裝了智慧噴淋系統,運用先進的傳感技術,可實現全自智能化、定時、定量精細化噴淋降塵。結合揚塵監測及噴淋聯動功能,對建筑工地的PM2.5、PM10進行24小時實時動態監測,當粉塵數據超標時,噴淋設備即刻智能啟動,當粉塵數據達標時智能關停。
記者注意到,項目現場距離居民樓僅一墻之隔,但小區內幾乎聽不到噪音。“如今項目進入后期裝修階段,在噪音控制上我們仍然要做好控制。”技術負責人姜昊介紹,“我們在居民樓臨界地方設置了一堵7米高的隔音墻,墻高是一般工地隔音墻的兩倍;同時,在噪聲較大的沖洗槽和工地出入口安裝固定防噪棚。另外,我們考慮到地泵在澆筑施工時會隨時移動,自創移動降噪棚,可在施工時隨時拖到現場。”一系列措施下來,目前工地白天的噪音可控制在70分貝,夜晚控制在55分貝左右。真正做到了工地的靜與凈。“這些技術的操控均是通過BIM信息化技術模擬實現,對此我們專門成立了BIM專班,技術人員可通過移動端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讓施工也變得輕松智能起來了。”項目經理劉海軍說道。
保障施工安全,創建“安全工地”是漢陽市政建設大廈建設過程中始終堅守的責任與底線。項目從一開始便是奔著“魯班獎”而來,武漢博宏建設集團組建了一批業務精良的項目團隊,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文明管理小組并搭建全面的安全制度體系。他們相互協作,迎難而上,擁有很強的補位精神,高質量完成項目的每一個重要節點。
組織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嚴格按“武漢市文明城市建設重點公共場所實地考察點位測評標準”定期檢查評定。“我們每日都會開團隊例會,每個部門代表總結當日的工作情況,反饋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在施工中我們堅持發現問題就立即上報解決,不允許拖延,全力確保每一步工作的順利進展。”項目經理劉海軍介紹。據了解,項目土建結構于去年6月份完成,年后進入精裝修收尾階段,為了確保項目達到理想狀態,從外觀到精裝修都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每一個細節上相關負責人層層把關,嚴苛程度可見一斑。“如今搶工期間,仍然有條不紊,以質量為主,晚上我們會安排一些材料的轉運和加工,涉及到安全,影響比較大的工種則安排在白天。”安全員劉子熠采訪中說道。
除去安全機制的健全,項目還借助一系列科技產品,建立了一整套智能安全體系:像設置人臉識別閘機,工人入場時自動進行實名制登記,確保工地進出安全;安裝VR安全教育設備,模擬安全事故場景,讓工人們能夠親身感受事故的危險性,提高安全意識;塔吊安全監測系統,通過在塔吊上安全傳感器,實現對塔吊的多方實時監測,并及時預警。搭建視頻監控云平臺,技術員可通過移動端隨時查看項目情況,檢查各部分安全隱患。依托智能化設備,讓施工的每一個角落都盡在掌控之中。從組織建立到過程管理,責任到人、堅決落實;從日常防范到智能監控,全面落實安全施工。
“我們每個月都會評選優秀員工,并不定期舉行項目現場觀摩會,開展安全知識培訓,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基礎提升項目員工的安全生產技能,將創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作為我們的標準。” 基于此,項目榮膺“全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地”、“2021年-2022年度市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明文施工現場”、“武漢市安全文明標桿工地”等多項榮譽稱號。
匠心鑄造精品,品質成就未來。博宏建設堅持秉承高品質、高標準承建,其一磚一瓦,一梁一棟,被注入建筑之魂,科技之力,發揮出“智能建造”的初級成效,建筑業的發展由此邁出革新性、創造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