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青 鄧彥博
某市政道路建設工程項目屬于市政府督辦形象工程,該項目全長設計為1700m,道路紅線的寬度設計為50m。市政道路兩側設計為雨水管道,雨水管道與道路中心線的距離為19.25m,污水管道設計在道路中心東側20.75m部位,污水管道均鋪設在非機動車道下部。施工現場區域內的交通便利,施工場地寬闊,所以可以使用全幅施工方法,以縮短施工工期。
組織技術人員對施工沿線的管道分布情況進行排查,保證施工員透徹了解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然后,組織各方參建單位結合施工圖進行圖紙會審,并在施工單位內部進行技術交底,確保施工人員充分了解施工的具體內容、特點以及技術。
(1)開挖溝槽前的準備工作。應全面調研地質情況、地上障礙物的情況,為后期溝槽開挖的加固保護處理提供依據,組織施工班組與準備施工機械設備,做好充足的施工準備工作,保證項目順利展開。
(2)溝槽開挖的具體形式。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確定管道的材質、尺寸,結合現場開挖的溝槽標高確定管道埋設的深度,控制管道鋪設的坡度,避免出現雨污水倒流現象。假若溝槽開挖深度未超過3m,那么管道鋪設的坡度應當設置為1∶0.33;假若溝槽開挖深度超過3m,那么管道鋪設的坡度應當設置為1∶0.5。
(3)溝槽開挖的具體方法:以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輔助。嚴禁出現超挖現象,避免地基受到影響。對于地下障礙物,使用人工進行開挖,避免地下構筑物受到破壞;溝槽開挖的過程中,應按照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作業,便于溝槽中的積水向外排放;開挖出來的土方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擇處理方式。對于適合回填的土方應妥善保管,但是不能將前期的標記覆蓋掉。
當溝槽開挖成形以后,施工單位應當上報總監進行報驗,在監理單位驗收合格以后,施工人員才能對墊層進行施工。管底基礎應澆筑混凝土,在實際澆筑的過程中,使用人工對混凝土進行初步找平處理,然后使用振搗棒振搗混凝土,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找平處理,然后使用木抹搓壓進行拍實。管底基礎的施工標準參照標準化的圖集要求。當施工完成以后,應配備專人進行養護,當混凝土的強度養護至設計強度以后才可以鋪設管材。
(1)當管底基礎驗收合格后才可以鋪設管道,在正式鋪設管道之前,質量員應對管材的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假若檢查不合格,直接作清退處理,嚴禁將不合格的管材鋪設在溝槽中。
(2)管材在吊運的過程中,應使用堅固的鋼絲繩吊具,保證管材平穩落入溝槽內,保證管材在吊運時不會與溝壁、溝底發生激烈的沖撞。管材下放或安裝過程中不得擾動管道基礎。
(3)施工人員在墊層表面彈線出管道中心線的位置,為保證下管以后,管材不會向兩側移動,在管材兩側放置混凝土墊塊。施工人員在轉動管道時,應當保證轉動以后的管道高程、中心線滿足設計要求,不得超過標準偏差值。不同節段連接完成以后,應當對連接部位作加固處理,以免溝槽回填過程中導致管道的中心線發生偏移。管道的中心線偏差應當控制在10mm內,相鄰兩節管道的底部高程差異控制在3mm以內。
(4)管道接口。該項目使用的是承插式混凝土管,所有的承插管在連接時必須安裝橡膠圈接口。橡膠圈應逐一進行檢查,不得出現破損。橡膠圈必須附帶出廠合格證及質檢報告。當產品進入施工現場以后,應按照產品總數量的5%進行抽檢,抽檢內容為硬度、抗拉力、壓縮率,各項檢查指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管口連接時,將承插口附近的雜物清理干凈,并在連接處進行沖洗,然后涂抹潤滑劑。將橡膠圈表面擦拭干凈,使用清水進行沖洗,并涂抹潤滑劑。密封圈必須平順,不會出現扭曲。管道安裝時確保滾動至指定部位,當外力放松以后,管道回彈控制在10mm以內,膠圈應當折彎為大口徑裝置在承口槽中,人工對膠圈四周進行按壓,保證膠圈緊緊的卡在槽口。
管道安裝,管道接口處必須經過監理工程師進行質量驗收,在驗收合格的情況下,才可以澆筑混凝土。
管道兩側的模板應同時進行安裝,內部模板可以使用方木作為臨時支撐,外部模板也應當進行加固,支撐結構的高度應略微高于管底基礎的標高。在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將模板表面的雜物、渣土清理干凈,復核模板的尺寸,管底基礎應進行鑿毛處理,然后將管材直接對管底基礎進行接觸,使用管材相同強度的混凝土砂漿進行填充。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當選擇對稱澆筑施工方法,確保管道兩側的混凝土澆筑標高一致,然后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進行振搗作業。振搗過程中保證管道不會發生位移。在澆筑混凝土管座時,預留混凝土試塊,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留置標養試塊,試塊的數量應結合混凝土澆筑的方量確定。
(1)檢查井的井底應當保持平整,井底的標高符合設計要求,井身的尺寸滿足設計要求。檢查井砌筑必須保證灰縫飽滿、平整,抹灰密實,嚴禁出現空鼓、裂縫等現象。檢查井砌筑的砂漿強度也應滿足設計要求。
(2)模板安裝過程中,應當保證模板的表面足夠潔凈,支撐體系穩定,鋼筋表面不存在污漬、銹蝕,且鋼筋搭接的長度符合規范要求,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使用振搗棒對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應當足夠密實,不得出現氣泡。
(3)控制好的檢查井允許偏差。
(1)實驗管段在注滿清水以后,侵泡時間不得低于24h。
(2)在進行閉水試驗時應滿足以下要求:假若上游管段的水未超過灌頂內部時,實驗水頭則是試驗段上游水頭高度加上2m;假若水頭超出了10m,施工人員可以將上游的檢查井標高作為標準值進行施工。
(3)當水頭開始進行計時以后,觀察管道的滲水情況,在試驗結束之前不斷向試驗段內注水,確保水頭處于穩定狀態,持續觀察的時間至少為30min。
(4)管道24h的滲水量必須滿足相關管理規定的要求。
排水管在混凝土基礎的強度達到設計強度要求,且閉水試驗合格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鋪設。回填料盡可能使用基坑內部外出的土方,回填土方中不得含有有機物質、淤泥。回填土料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在回填之前,需要對回填土的含水量進行測試。假若施工單位選擇的是明溝排水方法,則保證排水通暢,盡量不要出現積水現象。
實際回填應沿著排水的方向由低至高分層進行回填,管道兩側的土方回填同步進行施工。溝槽底部與管道頂部500mm以上部分全部使用人工進行回填,超過管道頂部500mm部分則應使用機械進行施工。土方回填必須經過碾壓,回填土方的壓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每層土方的虛鋪厚度可以參照下表1信息。

表1 回填土鋪設厚度標準
回填土的夯實有2種方法:人工夯實與機械夯實。在實際夯實的過程中,使管道兩側同時進行,避免管道發生位移。回填土碾壓分層進行施工,管道兩側管頂部位500mm以內范圍使用人工進行夯實。在使用木夯、蛙式夯工具時,確保每一處部位夯擊均勻,在使用壓路機進行碾壓時,碾壓的重疊寬度不得低于200mm,壓路機碾壓的速度必須控制在2km/h以內。假若溝槽內的水位過高,則使用水泥土或石灰土進行回填,雨水管道的回填高度控制在管頂以上300mm處左右,污水管道的回填高度則控制在管頂以上500mm處。
綜上所述,市政雨污水管道的施工高質量會對整個城市功能的效能造成顯著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必須對多方面的問題予以關注,加強施工過程中的防治問題,確保每一個施工環節均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