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杰軍
某大橋主橋為(35+60+35)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橋,跨越國道與山區河流,0#塊(包括邊跨現澆段)采用裝配式型鋼托架現澆,其余節段采用菱形掛籃對稱懸臂澆注。采用裝配式型鋼托架減少了交通安全風險,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施工成本;通過Midas有限元計算軟件對型鋼托架結構進行計算,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均滿足設計要求,成橋后監測結果表明橋梁內力和線形均與設計狀態吻合。
某山區高速公路大橋主橋為(35+60+35) m三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橋,左右幅分離布置,單幅橋寬12.5m,采用單箱單室斷面,箱梁底寬6.5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3.7m呈2次拋物線漸變至跨中的2.0m;箱梁0#塊長10m,兩側懸澆段等分為6個節段,每段長4.0m,懸澆節段最大控制重量1109 kN(1#塊);邊跨現澆段長度為4.0m,在過渡墩墩身外懸挑3.2m;邊跨與中跨的合攏段長度均為2.0m,大橋主墩采用矩形墩,過渡墩采用柱式墩。大橋橋址地形起伏大,地質條件復雜,上跨國道和山區河流,國道交通量較大。為最大限度降低大橋施工對國道交通的影響,減少交通安全風險,加快施工進度,降低施工成本,連續剛構橋上部結構0#塊(包括邊跨現澆段)施工采用裝配式型鋼托架施工技術。
連續剛構橋上部結構0#塊(包括邊跨現澆段)采用裝配式型鋼托架施工,其余節段采用掛籃懸臂澆筑。主墩施工完成后,搭設0#塊托架,利用千斤頂反壓進行0#塊托架預壓,對稱、分層澆筑0#塊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90%且齡期不小于7 d后,張拉頂板鋼束并錨固壓漿。0#塊施工完成后,進行墩梁臨時固結,在0#塊梁段上拼裝掛籃并預壓,調整模板標高,安裝1#塊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和內模系統,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和齡期要求后,安裝預應力鋼束并張拉、錨固和壓漿。掛籃前移就位,重復上述工序,完成2~6#梁段懸澆施工。在懸臂澆筑6#梁段時同步進行邊跨現澆段施工,在過渡墩上安裝托架并預壓,在托架上立模、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管道,澆筑混凝土并養生。最后一個懸澆段澆筑并張拉完成后,掛籃前移至合攏段,拆除主桁架,利用其底籃、外側模進行合攏段施工,按照先邊跨后中跨的順序完成全橋合龍。
在主墩墩身施工時預埋錨固件,沿橫橋向設置4榀托架,托架分為兩組,布置于箱梁兩側腹板附近,托架橫桿采用2[28a(上下貼10mm鋼板)型鋼,斜桿采用2[28a,銷軸采用?70直徑45#鋼,托架順橋向兩邊側長度均為3.75m,中間段長度為2.5m,在托架上沿順橋向布置2道12.5m長的雙拼I45a橫梁,托架與橫梁間設置脫模墊塊,橫梁上沿橫橋向布置I16a組成的排架。各縱、橫向分配梁與三角撐縱梁之間點焊連接,防止出現滑移。
(1)荷載取值參數:
①混凝土比重取26kN/m3;
②風荷載:

⑤計算模板支架構件承載力時的荷載設計值,取其標準值乘以荷載的分項系數,分項系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3,計算結構抗傾覆穩定且對結構有利時,取0.9。
2)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5。
3)計算模板支架及腳手架構件變形(撓度)時的荷載設計值,取其標準值乘以荷載的分項系數,各類荷載分項系數均取1.0。
(2)建立模型
采用MIDAS CIVIL2015建立模型,三角托架預埋件牛腿處采用鉸接,分配梁中間采用鉸接進行連接,即上層分配梁不傳遞彎矩至下層分配梁。
(3)計算結論
①托架結構強度、剛度及穩定性滿足受力要求。
②在混凝土澆筑前按照設計荷載的1.1倍系數進行預壓。
③托架構件焊縫、構件與預埋件之間的焊縫均應保證焊縫質量,確保安全。
根據圖紙尺寸,在墩身施工至托架支點位置預埋剪力鍵預埋盒,并在預埋盒底對墩身混凝土進行加強,預埋盒預埋時要平整,定位準確。
(1)利用托架安裝平臺配合汽車吊將托架剪力鍵安裝在預埋盒內,并通過JZ32精軋螺紋鋼進行對拉錨固。
(2)在場地內將托架桿件拼裝成整體骨架片,各桿件通過銷軸進行連接;然后利用吊車將骨架片整體吊裝至設計位置,并通過螺栓錨固在剪力鍵上。
(3)所有托架骨架片安裝錨固就位后,利用連接螺栓將平聯安裝在骨架片上,使所有骨架片形成整體。
(4)安裝分配梁時,采用吊車將型鋼按照先中間后兩邊的順序吊裝到位。型鋼吊裝時必須設置兩個起吊點,并且等距離分布,保持吊裝過程中型鋼平衡。
(5)橫向分配梁鋪設完畢后,在其上部安裝排架、翼緣板承重梁與施工平臺及通道。
(6)排架安裝時,可采取臨時固定措施,將幾榀排架通過橫向連接拼成一組,然后分組進行安裝,并在安裝完成后通過槽鋼將所有排架進行橫向連接。
(7)在排架上鋪設人工操作平臺及臨邊防護護欄。
預壓目的是為了驗證設計參數和承載能力,確保托架的使用安全,消除托架各構件間的非彈性變形,測出其彈性變形值,為0#塊箱梁施工高程控制提供基礎依據。
在墩頂設置貝雷梁反力橫梁,利用臨時錨固在墩頂的φ32mm精軋鋼筋,在反力橫梁與底模間安裝千斤頂,用千斤頂施加荷載模擬混凝土澆筑荷載。
加載按照最大荷載的1.1倍,兩端對稱均勻的原則進行,模擬混凝土的分布情況及澆筑順序用千斤頂加載。
預壓采用分級加載方式進行,分級加載按總重的40%、80%、100%、110%系數考慮。加載時專人清點、記錄、觀測沉降。
測量基準點設置在主墩外側,托架上共設16個觀測點。
每級荷載持續時間不少于2小時,進行觀測并記錄相關數據。加載完成及完全卸載后持荷半小時、6小時、12小時、18小時、24小時,各個觀測點記錄相關數據。
在混凝土澆筑前,要對托架的標高進行調整,確保澆筑后梁體標高和設計要求一致。底模前端標高:為設計標高+設計預抬值(含墩柱總的彈性壓縮值、預應力張拉對梁體擾度影響值)+托架彈性變形值(托架彈性變形值+牛腿及托架彈性變形值+橫梁、縱梁彈性變形值+底模平臺彈性變形值)。
采用裝配式型鋼托架施工0#塊(含邊跨現澆段),在托架預壓、施工監測和施工精度控制方面優勢明顯,各項實測數據均小于理論計算值,具體數據統計如表1:

表1 托架施工變形值對比表
該橋通過施工監測和施工精度控制,最終實現箱梁在合龍時各項施工參數均滿足要求,合龍后的橋梁內力和線形均與設計狀態吻合。該橋的成功實施有如下幾點值得在同類型橋梁施工中借鑒和推廣:
(1)采用裝配式型鋼托架施工0#塊(包括邊跨現澆段)技術成功實現了山區剛構橋上部結構無落地支架施工,避免了臨時落地支架結構地基處理、支架搭設、交通導行等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施工風險。
(2)利用裝配式型鋼托架施工0#塊(包括邊跨現澆段)工藝簡單,安全可靠,與常規的型鋼托架相比,在安全性、經濟性、進度控制、文明施工與質量保障等方面優勢明顯。
(3)預壓試驗成功采用了反力架千斤頂加載法,加載過程簡單快捷,施工人力物力投入降低,預壓數據準確可靠,明顯優于傳統的水箱或砂袋加載預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