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美ZHANG Wu-mei
(廣東省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州 510060)
自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國大量醫院暴露了很多建設上的短板,很多綜合醫院門診因沒有嚴格的隔離辦法不得不大規模停診。而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發展,醫院的抗疫工作仍然充滿考驗和挑戰。為應對疫情,全國范圍內又開啟了新一輪大型醫院建設潮。后疫情時代,醫院的建設工作備受業內人士關注。如何在有限的財政資金下,使現有醫院建筑滿足疫情常態化救治需求,新建醫院如何更好的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事件等問題成為近期醫院項目前期策劃和設計方案研究的重點問題。而前期策劃思路和設計思路的調整也將引起醫院項目投資的變化,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如何準確把控投資估算的要點和投資控制的要點也值得深入探討。
在疫情的沖擊下,業內人士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醫院該如何建設。北京建筑大學的滕偉等人總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醫院建筑空間使用方式發生的四大變化:利用預檢分診減少院內人員聚集,利用醫院功能流程調整適應傳染病治療流程(包括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流程布局調整和重點科室功能流程調整),利用標識牌引導發熱患者就診路線,利用預留場地建設臨時裝配式建筑。并提出未來醫院建設的展望:注重發熱門診感控設計,完善傳染病醫療流程相關功能房間,重視醫院病房“平疫結合”,“平疫結合”病房在非疫情期間可作為普通病房使用,疫情期間經過簡單的改造便可使用[1]。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譚念瑩認為疫情對醫院建設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應收大幅下滑,診療模式從線下到線上,向智慧醫院演進,向醫聯體靠攏,由“平時”到“平疫”模式轉變,醫療流程再造,從治病到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2]。廣州市設計院的胡偉航結合粵東公共衛生中心醫院項目方案設計,嘗試從總體布局平疫結合、門診單元平疫結合、住院護理單元平疫結合三個方面考慮了平疫結合的設計[3]。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的胡松借鑒人防“平戰結合”的模式從七個方面提出了傳染病醫院和擔任應急救治任務的綜合醫院建立“平疫結合”的體系及應對方法,包括:預留室外空地為醫療隔離區,提供普通病房改為隔離病房的可能,規范發熱和腸道門診的設計,保證自然通風采光,減少“設計接觸性感染”,完善通風、消毒等設備設施,設置一定的醫護保障用房等[4]。
綜合以上作者觀點,總體而言醫院建設項目未來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①疫情推動醫院建設“平疫結合”。
后疫情時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常態化發展,醫院建筑設計應既能在突發事件中快速反應,又能做到靈活多變、平疫結合、形式多樣。
疫情發生之前,醫院在設計就醫流程時首先考慮的是就醫和診療的便捷高效性,功能布局和流線設計以應對常規傳染病的診療工作為主,無法應對突發性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搶救,容易造成院內醫患交叉感染。疫情之后,預防院內交叉感染成為第一要務。醫院作為疾病治療的地方,本來就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和疾病傳播。疫情的爆發對醫院預防感染的標準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隨著疫情常態化發展,大部分大型醫院將再造就醫流程,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等流程將重新設計并固化貫穿到日常診治工作中。未來的醫技流程會充分考慮“平疫結合”,把握門診防護關,提高醫患安全,在確保足夠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使就醫流程更便捷高效。
具體從建筑規劃設計方面來看,總平面規劃、門診單元布局、住院護理單元等方面都要考慮“平疫結合”。預留用地,預留場地,靈活場地,不同的通道會增加。在設備設施方面也會進一步完善,比如病房單元預留負壓風井,醫護走廊與病房之間預留緩沖空間,預留自動流水洗手設施,醫輔區預留淋浴更衣空間等等。而這些變化對功能用房面積分布,建筑平面布局,柱網尺寸,建筑形體,設施設備等都有一定的影響,也直接影響投資的變化。
②疫情推動智慧醫院建設加速。
疫情爆發后,受防控措施的影響,線上醫療、遠程醫療、互聯網醫院等得到迅速發展。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 等技術的發展,智慧醫院建設已迫在眉睫。智慧醫院一般包含三個重要內容,即智慧管理、智慧醫療和智慧服務。現在智慧醫院建設的內容大多體現在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上,在提升醫院管理效率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方面獲得了患者及家屬的接受和認可。智慧醫療作為智慧醫院建設的真正核心內容,主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混合現實全息可視化技術、云計算技術、遠程AR 影像融合技術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與融合,打造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為醫患溝通、查房帶教、手術計劃、術中影像參考、多學科會診(MDT)、多終端遠程實時交互等工作提供強大助力,能大大提高臨床工作效率,有助于醫患溝通順暢,大幅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后疫情時代,如何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更靈活、更敏捷、更精益、更專業、更便捷的醫療服務,加強醫院現代化管理,成為未來醫院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未來的醫院將圍繞智慧管理、智慧醫療和智慧服務全面提升智慧醫院建設。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和相關設施設備的全面升級對醫院建設投資也有著較大的影響。
本文所指前期階段主要是從方案策劃到方案設計階段,包括概念性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以及工藝流程設計與建筑設計幾個階段。從全過程造價管理的角度來看,前期階段是影響醫院建設項目的關鍵因素之一。項目建設單位與咨詢單位對項目前期咨詢工作是否高度重視、醫院功能定位是否明確、醫院建設規模是否合理都對投資有很大的影響。
2.1.1 對前期策劃工作不重視
項目前期策劃階段包括概念性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階段,主要工作是提出項目的概念性規劃方案,明確項目的定位,項目的建設規模,確定項目的選址和初步建設方案等。醫院項目的定位直接影響醫院建設的規模和投資。醫院的定位是什么級別,服務什么區域,服務什么人群,醫院特色學科的發展情況等等,對醫院的建設規模和投資都有很大的影響。若項目建設單位和相關咨詢單位對項目前期咨詢工作不夠重視,醫院功能定位不明確,醫院建設規模沒有經過市場調研和論證,這些都會造成建設規模的不穩定和不合理,從而對投資有很大影響。比如前期項目定位不準確,沒有科學預測項目建設規模,在設計階段調整項目定位和建設規模,則可能出現設計規模和投資估算超出批復的情況。
2.1.2 設計方案變動較大,沒有在規模的限定下進行限額設計
大多數情況下,設計方案的修改,工程量的變更都是由于項目建議書或者可行性研究階段等前期論證不夠引起的。由于項目單位對前期工作的不重視,在前期策劃階段項目單位沒有提出項目的建設需求或者方案要求,在設計階段根據前期策劃階段的初步方案進行深化設計,無法滿足項目單位的需求,從而導致方案變更較大,投資估算偏低包不住。或者設計單位沒有根據立項審批的規模和投資估算進行限額設計,過度追求設計方案的效果,出現投資估算偏離較大的情況。
2.1.3 沒有結合后疫情時代醫院項目的特點和最新政策進行投資估算編制
前期咨詢階段如果沒有考慮到后疫情時代醫院建設項目的需求變化和特點,僅僅只是參照原有項目進行投資估算編制,容易導致投資估算內容不全。另外,由于項目前期階段至項目建設完成往往在幾年之后,如果投資估算沒有結合最新的綠色發展、雙碳目標、節能減排等相關政策,沒有考慮行業發展趨勢,實際建設過程中也很容易會出現投資估算缺項漏項或者金額偏低。
2.2.1 明確項目定位,合理論證項目建設規模
醫院項目的定位直接影響醫院建設的規模和投資。明確醫院的定位需要對醫院的現狀、區域所在的服務人群、患者的就醫需求、現代人的健康理念、項目周邊醫療設施情況等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分析。后疫情時代,還要進一步預測醫院未來的發展情況,明確項目的動態定位。如近期考慮是500 床規模,10 年或20 年后是否會發展成800 床或1000 床的規模,是否考慮預留后期發展的場地,特殊用房的建設規模是否需要整合考慮等等。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對未來發展的合理預測,確定項目的床位規模。明確床位規模后再根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10-2021),《中醫院建設標準》(建標106-2021)等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建設標準分析論證項目用地規模、建筑規模以及各項功能用房規模等需求。規模論證完成后應提交給當地衛生健康管理部門進行審批,作為最終確定醫院建設規模的依據。合理的項目定位和建設規模是制定合理的投資控制目標,并確保財政資金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之一。
2.2.2 前做好建設方案的技術論證
建設方案是投資估算的主要依據之一。后疫情時代,醫院的總平面規劃和建筑方案都要盡可能“平疫結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對醫院各科室的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初步建設方案等進行技術論證。尤其是后疫情時代,隨著設計思路的轉變以及“雙碳”目標、節能環保政策等政策約束之下,項目的總平面、醫技工藝流程、建筑平面、建筑結構、通風空調、機電系統、弱電與智能化系統、信息化系統、物流傳輸系統、醫用氣體系統、污物處理系統等各專項方案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需要詳細說明各專項工程的初步方案,并科學計算水、電、氣、熱等用量情況。若條件允許,建議建筑設計單位、醫技工藝流程設計單位、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組成建設方案論證小組,共同完成項目建設方案比選和論證工作。只有在建設標準、建設規模的約束和指導之下進行設計,并將醫技工藝流程設計和建筑設計完整結合,才能形成合理可行的方案,并論證比選出最優方案。建設方案的穩定性是投資估算穩定和準確的重要前提條件。

續表1 醫院項目建設投資估算表(示例)
與一般項目比較,醫院項目建設內容更為復雜,投資估算內容更多,分類更細,深度要求也更高。醫院房屋建筑主要包括急診、門診、住院、醫技科室、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用房等。除了住院部之外,每一類建筑內部涉及不同科室,不同醫療專項和系統配置,每棟建筑每一層的人流、物流、車流都會有很大區別,因此,每層的平面布局、房間大小差異會很大。后疫情時代,以上特點會更突出。另外,不同科室不同用房之間的裝修差別也很大,如醫技放射科、潔凈手術室、ICU 病房等房間裝修級別高,造價相對較高,而門診部、急診部、住院部等區域裝修相對簡單,造價也偏低,但也有所區別。醫院項目中還有一些建筑裝飾配件,包括物流運輸系統、電梯、無障礙設施、標志系統等等,也會有別于常規建筑。編制人員應充分了解醫院項目的特殊性,以及后疫情時代建筑的變化,科學編制投資估算,對工程費進行合理分類并細化,避免投資估算缺項漏項,盡可能減少不可預見因素對投資的影響。此外,在“雙碳”目標,綠色低碳建筑,節能環保等政策實施下,不同裝修材料、設備之間價格相差大,編制人員應及時掌握市場價格和材料價格,避免投資估算落后。通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綜合醫院類的項目建設投資估算構成如表1。

表1 醫院項目建設投資估算表(示例)
重視前期方案策劃,規模和需求論證,方案技術論證,嚴格根據立項審批的規模和投資估算進行限額設計。各專項設計應該在投資控制目標下進行。設計方案應同時平衡兼顧好技術方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還要合理平衡優化內部投資的結構。在建筑材料等方面應以投資目標控制為主,在投資控制下盡可能考慮市場主流用材。而在醫用設備選擇、特殊用房裝修等方面應以功能和使用需求為主,兼顧投資控制。
后疫情時代,無論是前期策劃還是實際建設,都應以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醫院建設項目。一方面是疫情防控常態化需要,另一方面是財政資金緊張。如何在有限的財政資金限制下,讓醫院項目滿足“平疫”結合的使用需求,是可行性研究單位、設計單位要長期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