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到如今已開始成為世界經濟版圖中的一個亮點,幾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和情懷。
在2021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馬化騰再次提到了大灣區建設。他建議嚴格落實紅線制度,提升海洋保護地面積,建立海洋國家公園、海洋保護區、海洋公園的保護體系等,重視科技力量,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智慧海洋灣區的樣板。這已經是他連續五年在全國兩會上為大灣區建設獻計獻策了。
早在2017年3月3日,馬化騰就將“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寫進了兩會建議里。在那份題為《關于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的建議》中,他提出建立粵港澳科技灣區常態化合作機制,打造“中國硅谷”搖籃。之前,關于大灣區的公開討論和報道,多見于民間,這份在全國最具政治代表性的會議中出現的議案,被認為是獻給香港回歸20周年最好的禮物,也是獻給“一帶一路”最好的推動力。
很快,這份建議被采納,并被寫進了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馬化騰的“灣區情結”至此一路鋪開:2018年,他開始關注具體產業,提出大灣區“科技+金融”產業創新;2019年,他的議案更“接地氣”,著眼三地通行和生活的便捷性;2020年,他關注的重點則在于粵港澳大灣區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合作。
2018年7月,一本名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革命開啟中國灣區時代》的書籍出版,作者正是馬化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行動計劃的主要倡導者,馬化騰從經濟、政治、法治、創新等多個角度,結合全球各大灣區的發展經驗和趨勢,闡釋了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宏大構想,并明確提出了中國灣區的未來發展路徑。
在馬化騰心中,騰訊的發展史,就是灣區奇跡、中國奇跡的鮮明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