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眾的生活水平和健康得到保障與改善,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峻,養老問題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這就推動著養老建筑工程的迅速發展。養老建筑作為我國老年保障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社會功能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建造與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是現代設計人員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以適老化理念為切入點和落腳點,探索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新思路,旨在更好地滿足新時期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關鍵詞】養老建筑;適老化理念;空間設計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9.009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在老齡化時代下,老年人群體的保障、精神文化、醫療衛生等一系列工作任務非常艱巨,也給我國相關部門和社會關聯性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托于老齡化社會背景,以適應老年人需求為基礎的設計工作,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動適老化工作的建設性發展,確保老年人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谶@一背景,適老化理念為現代養老建筑空間設計工作者提供了基本思路,該理念堅持人性關懷,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與身心特征,進一步提高養老建筑空間的功能性,讓養老建筑空間和環境展現出更加多元化的價值,從而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1、適老化理念的概述
適老化理念主要指適應老年人身心發展需求的思維與理念,這一思想其實在我國古代就已存在,相關典籍中記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理念,最早在先秦時期就提出了“國家養老”的概念,這些理念都充分反映出對老年人的關愛,也是現代適老化理念的起源。進入21世紀以后,全球各國都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且成為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議題。基于扶持和體恤弱勢群體的層面,當前老年人在總人口的占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促使老年人專屬的適應性革新開始成為常態??梢哉f,適老化理念具備典型的時代性,是隨著老齡化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
2、現代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影響因素
2.1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與特征
老年人主要指60或是65歲以上的群體。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年齡顯著增大,且生理機能顯著下滑,其生理表現和年輕人有著極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表現為:“慢、病、弱、虛”,具體體現為:老年人的身體控制能力與活動能力、行走與起臥能力明顯下降。另外,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生理指數也在不斷降低,大大增加了各種疾病發生的風險,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日?;顒?、衣食住行及人際交往。在現代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全面理解與認知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對適老化設計工作具備前導性意義。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性與現況,能夠明確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具體包括:(1)老年人更需要社會的關愛和扶持,還需要群體性力量的幫助、救濟,這是現代社會文明開化的關鍵一環,也是社會新養老事業的組成部分;(2)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社會性生活、休閑娛樂均需要社會與個人的關懷與幫助,也需給予特殊照料,旨在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好的社會性體驗與生活。針對養老建筑空間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有針對性地調整設計思路,優化設計方法與技術,從而提高老年人的體驗感。
2.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與特征
在老年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休閑,生活節奏更緩慢,活動范圍也更多局限在家和小區,人際交往也更加簡單,以家人和鄰居為主,這些社會環境的轉變,必然會導致老年人的心理發生一定的變化,主要表現為:缺乏安全性,極易出現孤獨、自卑感等消極情緒等。由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思維能力和記憶力能力會有所下降,使之無法迅速適應周圍的環境,加上學習能力的降低,讓老年人極易出現不良情緒。由于老年人各項身體機能的下降,使之對社會活動的參與度降低,從而會產生較大的落差感,在精神上感到空虛、孤獨,更渴望獲得社會和家庭的認同、關懷。若沒有及時發現與處理老年人的這些心理問題,將會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為此,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對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與需求進行充分考慮,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設計工作。
2.3老年人的行為特征
活動空間中涵蓋到的人機工程學,主要是對人、產品與環境之間的聯系性,該學科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應結合不同居住人群的尺度為數據前提,明確室內各功能空間與設施的尺寸。隨著老年人的年齡增長,其肌肉萎縮和骨質疏松癥狀會越來越嚴重,并在外形上表現為身材的縮短?;谶@一特征,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人員需要注重無障礙設計相關設施的布設,旨在契合老年人的行為特征。
3、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適老化理念的應用原則
3.1安全性
老年人相比于年輕人,其身體機能明顯較差,行動能力也顯著下降,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走路不穩、摔倒等情況,加上老年人的記憶力明顯衰退。所以,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將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置,確保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即養老建筑內外的空間均必須從安全防護、無障礙設計等方面入手,對每一個技術環節進行嚴格把控,消除安全隱患,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交際等活動的安全系數。同時,設計人員需要對養老建筑空間流線進行科學規劃,在各種器械設備外增設防護物,確保老年人的安全體驗,還需結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與行動特征,確保室內空間的安全性,做好防滑、防摔等工作。
3.2舒適性
養老建筑空間是一個整體性的場所,所以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別是要契合老年人日常休閑娛樂、學習及運動的情感需求?;诖耍憬菪耘c舒適性就成為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重要目標。如:對于建筑室內的休閑娛樂空間、家具等,應滿足“軟化+舒適化”的需求。
3.3靈活性
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必須堅持靈活性原則,強調可完善和可調整的價值取向,如:針對室內的休閑運動空間和學習空間,需留出一定的預留空間,以滿足今后完善、調整及豐富的需要。針對養老建筑空間中的陳設、器械的設計與使用,建議選擇綠色環保的材料,以此來踐行低碳綠色的理念,提高設計的靈活度。
3.4通透性
通透性是確保養老建筑空間設計質感的關鍵理念,且直接指導著養老建筑空間的設計實踐。對于老年人而言,適老化理念要求整個建筑空間要自然、通透與開闊,讓老年人能夠在這一空間中進行自由地活動、快樂的學習,為老年人提供更優的服務?;诖耍WC養老建筑空間的整體通透性,突出空間的設計細膩度是設計人員的根本要求。
3.5整體性
整體性是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根本要求,也就是在具體設計中必須對養老建筑的周邊環境、地理情況、天氣等進行充分考慮,選擇合適的場所進行設計;還需對養老建筑的室內外空間和區域進行綜合考量,提出一套整體化的設計方案,保證設計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契合適老化理念,讓老年人可以從中獲益。通常而言,養老建筑空間設計必須以鬧中取靜、繁簡融合為出發點,也就是空間要素盡量做到疏密有致,獲得一種緊密搭配的效果,各種設備設施、陳設、器材等應符合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可以說,要想確保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有效性,設計人員必須做到統籌全局,提出整體性的方案,從而為老年人更好地生活、休閑娛樂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4、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適老化理念的具體應用策略
4.1注重增加空間功能的質感
對于老年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素質顯著下降,使之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產生失落感和孤獨感,這些不良情緒必然會影響到其身心健康,也不利于老年人的生活開展?;诖?,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設計人員應注重文化娛樂空間設計,這一部分是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核心區域,還是老年人開展休閑娛樂、文化活動的基礎空間?;谶m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應強調空間的質感屬性,將更多的相關因素融入到設計中,以此來凸顯出空間功能性,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和特征。同時,文化娛樂空間的各要素組合必須突出實用性,增加豐富多樣的審美性裝飾元素,如:在養老建筑空間內規劃書畫室、棋牌室、閱讀室、舞蹈攝影室等,利用這些多元化的休閑娛樂空間,讓老年人獲得更多的開心與快樂,以此來增強其正向積極的情感因素,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適、愉快的生活環境。另外,設計人員應重視老年人居室的科學設計,居室承擔著老年人更多的休息和活動功能,除了睡眠以外,還包括上網、看電視、閱讀等,所以需合理設計老年人居室的空間尺寸,盡量滿足其讀書、上網、與家人好友交流等休閑活動要求。
4.2保證運動健身空間的安全性
運動健身空間設計是養老建筑空間的一個重點,特別是老年人休閑娛樂、日常學習治愈,需要提供一個能夠開展身體活動的場所。針對養老建筑中的運動健身空間設計,設計人員應按照適老化理念,合理規劃和設計健身房、乒乓球室等,設置一些老年人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從而滿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還需結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與日常運動需求,科學把控運動的材料、質感與安全性,從而保證老年人在運動健身中的安全性與舒適性。同時,運動健身空間應配備各類設施設備,并及時更新和維護設備器械,保證這些設備器械的安全性,且能夠滿足不同身體情況、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的需求,增強運動健身空間的功能性價值。由于老年人的年齡較大,無法長時間運動,所以需要注意在各運動健身空間內設置休息座椅,或是設置休息空間,讓使用輪椅的老人能夠參與觀看。
與室內空間相比較,養老建筑的室外空間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從室內外組合的角度來看,室外空間設計必須高度重視功能性、便捷性、安全性的相結合,既要保證老年人能夠在室外呼吸新鮮空間,還要能夠獲得強身健體的作用。針對室外運動健身空間而言,設計人員應更加注重各類設施與器械的組合設計,達到便捷性與安全性設計的效果。與居民建筑的戶外運動健身活動空間與設施相比,養老建筑的戶外空間設計必須基于適老化理念來做好細節調整,例如:適當增加健身設施之間的間隔距離,并將一些泡沫、軟性材質等覆蓋到健身設施和器材上,以避免老年人在運動健身過程中受到傷害。常見的跑步器、太空慢步器等,均要在適老化的基礎上加以合理調整,降低這些器材的表面剛度,適當縮減比例,從而提高老年人運動健身的安全系數,改善老年人的運動健身體驗。
4.3嚴把交通空間的設計
4.3.1細節設計
針對養老建筑中的交通空間設計,設計人員需要對老人們的身心需求、精神需求進行全面分析,持續優化養老建筑交通空間的細節,從而提高養老建筑空間的安全性與舒適性。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合理優化建筑內部的色彩搭配,這樣做有利于緩解老年人的身心壓力和精神壓力,幫助其更好地作息和生活。針對建筑的裝飾物選擇,盡量選擇暖色調,以此來打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2)針對建筑頂棚高度設計,切不可將棚頂的高度設計得太低,需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來對棚頂高度進行合理設計,從而確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針對建筑內部空間的窗戶設計,應注重窗戶的透光性與透風性,建議選擇下拉式設計,以此來有效避免高空墜物情況的出現,也防止出現老人墜落問題;(4)基于老年人思維能力和記憶力能力明顯下降的特征,需要對房門設計加以特殊的改進,以便其更好地辨認與記憶。
4.3.2電梯與樓梯的空間設計
電梯與樓梯是養老建筑空間設計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設計人員需要按照適老化理念,嚴格把控電梯與樓梯的舒適性與安全性。一些低層的老年人居住者,在上樓時主要選擇步行樓梯,然而其步行一段樓梯以后,往往會發生心律不齊、胸悶氣短等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設計人員可在樓梯的拐角位置布設休息的座椅,以便其及時休息,從而確保其步行樓梯的安全。針對電梯的空間設計,主要做到以下幾點:(1)電梯的橋廂必須足夠寬敞,方便坐輪椅的老年人進出,也能夠容納較多的人員;(2)杜絕選用較大塊的平面鏡,這種鏡子會對視力不佳的老年人產生不良影響,使之錯過電梯信號;(3)電梯內必須設計醒目的求救信息,并安裝監控設備,保證能夠及時解決老年人乘坐電梯時遇到的問題。
4.3.3走廊設計
走廊作為養老建筑空間的一項核心設計內容,其具有非常多的功能性,包括:休息、聊天、休息等。若戶外天氣惡劣,不能開展戶外活動,這一區域就成了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所以,在養老建筑空間內的走廊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確保走廊的寬度足夠,避免拐角過多,并配置適量的休息座椅,針對部分人流量較大的走廊區域,需在其附件設計緩沖空間,以此來避免發生踩踏事故。
4.4醫療保健的空間設計
隨著年紀的增大,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顯著下降,其患病概率和嚴重程度也很高,所以醫療保健空間是養老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優化配置醫療保健空間,確保該空間能夠滿足老年人日常的健康檢查需求,還能夠滿足特殊病癥監護、看護料理服務等服務需求,關鍵的空間應涉及到醫療室、護理站與康復室等。針對重大疾病的病人,則應及時送至醫院就診治療。針對醫療保健空間的地塊總體布局,必須堅持“潔污分離和動靜分區”的原則,選擇在僻靜、遠離喧鬧的區域,且確保該區域具備良好的可達性。同時,醫療保健空間必須與餐飲廚房保持合適的衛生距離,且做好衛生清潔工作。另外,醫療保健空間內的各項設施、家具等方面的設計,必須進一步增強家庭的氛圍感,盡量減少醫療感,從而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親切、整潔、安靜、舒適的就醫診療環境。
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養老建筑空間的設計,設計人員必須對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與特征、心理需求與特征、行為特征加以全面考慮和分析,充分了解適老化理念,堅持安全性、舒適性、靈活性、通透性、整體性等原則,合理增加空間功能的質感,加強運動健身空間的安全設計,嚴格把關交通空間中的細節設計、走廊設計、電梯與樓梯設計,還需科學規劃和設計醫療保健空間,從而為老年人打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真正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參考文獻:
[1]郭淳,王斌,張冀友.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研究[J].居業,2021(12):40-41.
[2]周樹瑞.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05):22-23.
[3]明秀英.適老化理念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應用探討[J].科學技術創新,2019(23):125-126.
[4]李和易.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概述[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9(07):27-28.
[5]范惠媚.適老化理念在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的應用探討[J].低碳世界,2019,9(06):118-119.
[6]張偉,劉麗萍,王超.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J].住宅與房地產,2018(11):133.
[7]王錦輝,蘭少鋒,牛筱甜.基于適老化理念的建筑空間設計探析[J].智能城市,2019,5(18):42-43.
[8]王桂勇.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研討[J].建材與裝飾,2017(51):97-98.
[9]張宏博.基于適老化理念的養老建筑空間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7(30):104.
作者簡介:
鄭軍(1978.11-),漢族,男,河北豐潤人,碩士,國家注冊高級室內建筑師,國家注冊高級住宅設計師,研究方向:高端私宅定制設計,環保舒適住宅設計、生活美學研究、人居環境研究、人與空間與自然關系探究、建筑設計人文美學,居住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