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大





【摘要】東西大街作為豐惠古城的文化核心區,因其承載了“老上虞”們群體的文化記憶,而備受各方的關注。設計發揮多年服務于上虞地區的項目經驗優勢,深入細致做好前期調研工作。以AAAA級景區的標準完善東西大街的基礎設施。著重突出“意在筆先,以小觀大;因勢造型,變化統一;顧盼呼應,動靜結合;繁簡并用,傳承有序”的設計特點。項目從設計至竣工驗收歷時不足兩年,切實改善項目地居民的居住環境,有效帶動豐惠鎮的整體建設,為上虞區的旅游經濟注入新的動力。通過全過程參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于浙江寧紹平原傳統民居的認識,為團隊開展此類項目積累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和技術經驗。
【關鍵詞】綜合環境整治;技術評估;歷史脈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9.012
1、項目概況
豐惠早在唐長慶二年便為上虞的縣城,自古航運繁忙、市集興盛、古跡眾多,乃浙東運河沿線重要的歷史名鎮。伴隨水運沒落、縣城北遷,豐惠逐漸淪為上虞的欠發達鎮。又因前期發展過程對歷史遺跡缺少保護,建城營造的風水格局所剩無幾。從運河及斷斷續續的護城河、延用至今的街巷地名、零散分布的考究宅院、縣志以及鄉賢的描述之中依稀可辯往日的興盛。2018年紹興市上虞區開展了一輪針對轄區內小城鎮的綜合環境整治,東西大街立面改造工程獲批立項實施。項目總投資約6000萬元,由沿街建筑外立面整治、路面景觀整治以及景觀照明三部分內容組成。
2、前期調研
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綜合環境整治,由于豐惠作為古縣城在上虞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注定東西大街的綜合環境整治決非拆違、整合這么簡單。因而設計前期工作側重于類似項目的考察與現場細致的調研。
2.1案例借鑒
在設計推薦、建設方牽頭之下,調研了蘇州平江路、桐鄉烏鎮、寧波慈城、杭州小河直街等國內較為成功的案例;并對紹興地區古建施工企業的優秀項目進行實地考察。為本項目的實施找到了一個規模、業態、內容相近的模板——諸暨草塔鎮老街改造。
2.2技術評估
對東西大街現場建筑逐一拍照、測量、SU建模;與此同時開展的還有建設方委托專業單位進行的建筑測繪和結構安全檢測工作。通過對建筑的產權歸屬、經營業態、藝術價值、結構安全等方面的綜合評估,為改造采集可靠的技術數據支持。
2.3素材收集
鑒于東西大街傳統民居比重低、建筑品質差、違章搭建普遍等問題突出。設計通過開展豐惠鎮城區景跡點的摸排,收集紹興地區代表性古鎮的圖文資料,比對分析確定具有豐惠地方特色的建筑年代、式樣、材料與施工工藝。
2.4意見征集
“出門問路,入鄉問俗”。雖有縣志等當地文化作品的記載,仍有不少文化信息“不形文字、口口相傳”。為此,設計提議召集“豐惠鄉賢座談會”,聆聽德高望重的離休老干部、教師、作家協會代表對于本項目的建言獻策。結合現場的問卷調查,確定東西大街的改造方向為——“體現豐惠特色,恢復老街歷史風貌”。
3、項目設計
豐惠城具“八卦”氣象,地形呈“一軸兩翼”布局。東西大街作為“一軸”的中心區段,處于古城政治、文化、經濟的核心。以今豐惠橋為坐標,原東有經正書院、等慈寺、孔廟等建筑;西有城隍廟、縣衙、關帝廟、觀察第等建筑。從全局看,此次的改造僅是恢復這條串聯上述文化景點的紐帶的打造,后續可發展為歷史街區。因此,設計需能承前啟后。
3.1設計范圍
依據草塔老街的建設成本測算,危、舊房立面改造平均造價約10萬元一開間,此次共計改造約400開間。東起百封路,西至溪弄,總長約920米。為后續觀光游覽考慮,把東西大街建筑南北立面、街河南北建筑立面、東西小街建筑南立面以及紅線范圍可視面的山墻作為改造范圍,確保東西大街路面以及街河水面游覽過程中看不到與老街風貌不協調的建筑。此外把街河清淤、駁坎埠頭修繕也納入此次東西大街路面景觀整治。
3.2設計目標
以AAAA級景區的標準完善東西大街的基礎設施,切實改善項目地居民的居住環境。以此帶動豐惠鎮的整體建設,為上虞區的旅游經濟注入新動力。
3.3現狀分析
3.3.1場地分析
除東大街剩余北面建筑,雙面街格局不復存在外,其余街區基本保留原有格局,現存建筑層高以兩層為主。其中解放前的磚木結構傳統民居經過檢測危房居多,且改建嚴重;后續新建、改建建筑全無傳統民居特色。考慮按評估的優劣,分局部修繕、整體修繕與落架大修三類實施立面改造;東大街入口北面,玉堂橋北面,豐惠橋北面以及西門糧站東面四處建筑層高達3~6層。因體量較大,嚴重破壞了老街的天際線和建筑機理,與老街風貌極不相稱。但考慮到拆遷補償資金過高等問題,這一部分建筑近期還是以立面改造處理。現狀路面以水泥地面為主,其中東大街路面較寬可通消防車,需按古街樣貌修復;街河駁坎整體完好,除玉堂橋需修繕外,其它均保存完好。但河床淤積嚴重,需清淤處理;場地內植被較少,東大街沿街河留有一排香樟、廣玉蘭、構樹、法國梧桐混合的行道樹可保留利用。
3.3.2業態分析
舊時豐惠地區逢單日攏的“草市”有:豐惠橋南北的米市和炭市;新通明堰的鹽行;百云門的柴市;城隍廟的布帛絲棉市;新街口的雞鴨市;九獅橋的豬市等等。街河兩岸店鋪有的臨河而開,有的夾道而設,多商住結合。且以“單向式”店鋪為主;少量 “前店后坊式”店鋪則多為復合型作坊。而今東西大街的商業僅存零星的幾家雜貨鋪、理發店和祭品鋪等,商業占比不到2%。房屋產權方面私房與公房的比例為9:1,房屋的空置率達30%左右。受制于消防、排污等現實因素,東西大街不適合入駐大型的商業服務設施。從建筑較小的開間及進深預測,后期的業態宜“小而精”,更符合老街“商住結合,前店后坊”的靈活業態。
4、設計特點
4.1意在筆先,以小觀大
但凡有歷史積淀的老街,除卻建筑、景觀就數傳說故事最是動人。短短幾個故事便可串聯起一條游線,成就一段歷史記憶。為此,在設計構思期間,針對東西大街涉及歷史遺跡、典故傳說的節點,在設計效果成型階段取景點名點題。如山水大家黃公望所言:“取名既是發問,也是點醒,不問,無名,景就是沉默的。”這些景點名化為書法,或以匾額懸掛于亭、廊、門楣間,或以銘文鐫刻于井圈、石欄上。于虛實交融處,平添詩意。東街取九景,西街亦九景。景點形式各異,距離不一,造就游線的節奏變化與空間想象。其中“城關啟文”景點一座五柱三間的牌樓寓意古城東城門“啟文門”,成為東西大街的入口地標;“八太娘井”既是對老嫗捐資鑿井義舉的緬懷,亦為古城風水堪輿的“七星”靈穴;“九月夾巷”則源自鄉賢胡士誨老先生文集隨筆《古城豐惠風情》里一幅關于兒時北門路玉堂橋頭當鋪的畫;“快船碼頭”記錄街河上漕運繁忙期快船穿梭如織的盛況;“金埠接官”所展現的是舊時縣衙南街河上專門迎送官員碼頭……
4.2因勢造型,變化統一
現狀建筑雖外立面樣式距離傳統意義上的老街有較大差距,除前面提到的那幾幢不協調的高大建筑外,老街建筑的進退與高低還是基本延續了舊時的輪廓。為此改造順勢而為,堅決拆除違章搭建;明確改造建筑的面積、朝向、層高、入戶口保持不變;層高三層以下的建筑嚴格按紹興地區傳統民居樣式改造恢復;立面連片缺少變化的位置,局部山墻加觀音兜、披檐加馬頭墻略為修飾;兩層以上的建筑能降層處理的降層;對后續不太可能拆遷的多層建筑,一層改為傳統民居樣式,二層以上著重以窗、檐口部位的改造為主;個別能體現時代特色的建筑予以保留,僅作原構件的修繕,如豐惠塑料廠辦公樓尊重業主方意見不作改造,保留原味。以上措施確保老街特有的雜而有序的天際線以及引人入勝的街巷空間得以完整地呈現。景觀方面,利用原有水泥基地面作為鋪裝基礎,上鋪老石板,節約成本;主街面中間設計車馬道,豎向錯縫鋪老條石,兩側則橫向多種規格混鋪老石板為主;于巷弄、建筑交接的邊角增加回收利用的碎石板、小青磚等拼花鋪裝樣式,豐富鋪裝的肌理;場地內能保留利用的大喬木,景觀創造條件盡可能予以保留,確保項目完成后能維持綠量;新增的綠化以外擺盆栽為主;燈具、指示標牌、外擺室外家具等新增的設施,在造型、色彩上做到與老街的風格一致,以維持老街的古樸氛圍不變。
4.3顧盼呼應,動靜結合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我們看到造型的炫耀常常讓位于精彩絕倫的空間轉換。似乎左右能看見的部分都是假象,而一切真正的主體是那些可供人穿過、停留、迂回的‘空白’”。通過在現有建筑空間基礎上,增加景觀院墻、臺門形成閉合、半閉合、開敞的多重空間組合;臨水布亭,貼墻架廊,于岸邊、檐下布置石欄坐凳、美人靠,營造互動、停留、思考的場所。應用傳統園林對景、借景、框景多重手法,涼亭、長廊、古橋、石埠化為動態的載體,與建筑、游人實現多維度空間的互動交流。借水、陸游線有效串聯起街頭至巷尾的景觀。
4.4繁簡并用,傳承有序
民居是依照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及民間的傳統建筑藝術,根據不同的經濟條件,從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生產需要出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修建起來的。磚木結構的特性使建筑歷有損毀更替,再加上貧富差距等因素,使得一條老街匯聚有不同年代、不同品質的建筑。設計為體現老街發展的歷史脈絡,在建筑材料、工藝、年代上予以體現。按當地做法建筑木材以杉木為主;在屋頂修繕時瓦片蓋瓦用回收舊瓦,底瓦用新瓦;涉及墻體的采用青磚空斗砌工藝,外墻刷紙筋灰工藝,做舊處理,“修舊如舊”。建筑立面既有質樸、易于經商的排門,也有精美的花格門窗,便于居家使用;有簡易的圓木支撐,也有雕工細致的牛腿裝飾;有明、清的老式建筑,也有民國的西洋小樓。把東西大街的文化傳承融入到這些細節之中。
結語:
東西大街立面改造工程于18年初啟動,當年年底通過區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檢查組驗收,19年10月項目全面竣工驗收。本項目給予設計的體會:街區改造項目工作紛繁復雜,涉及的專業涵蓋規劃、建筑、景觀、裝修、照明、給排水等,其需要設計具備的綜合能力不下于做EPC。設計服務過程中需體諒鄉鎮工作的難度,契合現場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必要時能做出適度的妥協。基建只是景區的打造旅游產品的第一步,后續的策劃運營、產品升級等需要持續地投入。如鄉賢座談會上多次提及的熱點問題:豐惠古縣城的城樓、孔廟、縣衙、城隍廟等“標配”沒有恢復,東西大街就缺少了“靈魂”。就東西大街目前的旅游資源來講,尚缺少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豐惠古城后續建設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王澍.造房子[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6.
[2]蔣勛.美的沉思[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
[3]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浙江民居[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