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8日,每5年一次的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名單公布,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
仝小林一直認為,只有嚴謹而真實的科學研究才能推動中醫藥發展,才能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要勇于創新,打破陳規,著眼新理論新技術的突破研究,讓中醫作為國家瑰寶重見光明。
在實踐中,仝小林也同樣秉持著這樣的信念。
2020年的1月24日,新冠疫情已經開始在武漢暴發。這一天,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防治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組長之一,仝小林接到國家衛健委通知,帶著全力救治患者、掌握第一手疫情資料、優化中醫藥診療方案、為國家提供中醫藥防治建議的任務,緊急奔赴了武漢。
仝小林可能是武漢前線經歷過最多次抗擊大型瘟疫的中醫專家。從上世紀70年代流行性出血熱,到2003年的非典(SARS),再到這次新冠肺炎,從29歲到64歲,從博士生到院士,他每次都沖在疫情前線。
在武漢抗疫期間,他主要做了三件事:從中醫角度給武漢疫情定性,推行萬人通治的社區防控模式——“武昌模式”;牽頭組織專家制定從第三版到第八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醫診療方案和恢復期診療方案;開展了覆蓋新冠肺炎全病程的中醫藥臨床研究,涉及輕癥、重癥/危重癥、恢復期等新冠肺炎發展不同階段。
“中西醫在看待同一個疾病時是完全不一樣的角度,比如新冠肺炎,西醫的思路更多是從細胞水平出發去研究怎么消滅病毒;而中醫則是把人體看作一個整體,通過調節內環境達到一種平衡,激發自身的力量與病毒對抗。”
“為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而勇挑重擔,這是時代賦予中醫藥人才的使命與擔當。”仝小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