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潤進
【摘要】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日益完善,已經不再局限于功能視角下對室內空間多元結構布局的研究,而是從視覺美學層面滿足人們追求舒適、輕松、安靜的室內環境空間,在此背景下,現代建筑設計中的色彩美學得到了廣泛應用,并逐漸形成了基于色彩美學的空間藝術體現。然而,色彩美學在不同設計領域的交叉特點意味著其能夠有效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之中,同時,在以空間結構功能為核心的建筑設計方面,色彩美學的應用能夠彌補空間結構布局的不足,從而使建筑空間更具有溫度,進一步豐富空間藝術特質。
【關鍵詞】傳統色彩;現代建筑設計;美學;藝術體現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9.023
引言:
建筑色彩不單單是附著于建筑上的裝飾,它更多地反映出不同區域或者民族的文化特征。從古至今,不同的建筑色彩能夠展現時代特征和美學思潮的更迭。以我國古代傳統建筑為例,用色大膽、對比強烈、色彩豐富是其色彩特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積累了豐富的建筑色彩運用經驗。因此,通過發掘傳統建筑色彩并將其運用在現代建筑中,以古飾今,能夠為城市打造專屬色彩,更能體現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魅力。
1、建筑設計中色彩元素應用的重要性
色彩元素之間的合理搭配可進一步解決建筑空間硬性缺陷問題,通過色彩之間的配比增加室內空間感與立體感,其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反饋到用戶眼中可增加實際空間氛圍,拓展空間運用功能。色彩具有不同內涵,在不同色彩的應用下,其本身可呈現出視覺影響因素,與人們的情感變化相關聯。當色彩融合效果加深時,甚至可以改變用戶當前的情感狀態。如暖色調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冷色調則給人一種沉穩大氣的感覺,在色彩多元調節下可滿足人們內心的活動狀態,提高實際居住效果。室內色彩與室外環境之間可形成精準對接。從我國地理分布情況來看,北方四季變化明顯,南方環境較為平合,針對室內空間進行設計時,應著重考慮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呈現出的交融特點,通過色調實現光線明暗度調節,保證不同室內色彩主題可滲透到整個生態環境中。北方建筑室內色彩搭配應以暖色調為主,這樣在冬季可通過暖色實現對空間感的調節,激發人體內的暖意。南方則以低亮度色彩搭配為主,通過色彩功能調節,降低色彩基調影響效果,真正實現色彩的正確比對,提高空間層次感。
2、傳統色彩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特點
隨著建筑類型不斷增多,我國一邊在吸取西方建筑的長處,一邊在發揚自己的優秀建筑文化。但是受西方建筑形制的影響,我國傳統建筑的色彩越來越少,其外觀色彩更是趨于單一。色彩依附于建筑留存下來,不僅是一個裝飾形式,還是一種文化積淀,更是一部最直觀的歷史紀錄片。在傳統建筑中,色彩是一個重要的建筑標志,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將結構創新再利用,還可以將傳統的色彩融入新建筑中,煥發新的活力。
2.1紅色
在記載中紅色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用于原始的葬禮中。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文化的交融,紅色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情況,而是出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為例,該建筑是一座紅色單體建筑,擁有大紅色外觀。這不僅是故宮紅,更是代表中國的中國紅。中國館上的紅色并非是單一的紅,其中包括了更廣泛的紅色系列。設計師以視覺形式來闡述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以藝術化的形式來展示中國對城市化發展的理解。色彩的選擇搭配往往能帶給觀者最直觀的感受,中國館的設計方案凝練了眾多中國元素。整個館的外形特別是頂部,以斗拱造型體現中國傳統的文化要素。而故宮紅的加入讓整個建筑成為令世人矚目的設計。但這個紅色建筑的設計之路并不簡單。單一的紅色飽和度太高,會給觀者造成視覺疲勞,長時間在紅色環境中停留,會給參觀者帶來心理上的不適感。經過多次試驗和商討,最后將故宮紅細化,提取不同明度的紅色來搭配。整體建筑的紅色由7種不同的紅色組成了外觀視覺統一的紅色,分布在建筑的頂部、梁、椽、斜撐、柱體等部位,不同明度的紅色搭配有一種“和而不同”的東方美。中國館將這7種不同的紅色巧妙結合,展現出穩重大氣、喜慶吉祥的魅力。
2.2黑色
傳統徽派建筑選色素樸典雅,大量運用黑和白這組反差色,但其間豐富的變化層次又顯得包羅萬象。“粉墻黛瓦”是蘇州博物館的基本色彩旋律,“粉”在這里指的是白色,形容墻壁,“黛”在這里則指青黑色的瓦片。蘇州博物館的色彩取自蘇州園林,而蘇州園林在用色方面則是在宋代受到文人以及上層人物的思想影響,他們潛意識更傾向于淡泊平和,所以蘇州園林在用色上傾向于素雅寧靜的黑白配。新館建筑的屋頂,以“中國黑”坡頂來設計,材質使用花崗石,在下雨時屋頂呈黑色,在太陽的照射下則呈現出深灰色。黑白相間的蘇博與周圍的環境以及水系相呼應,能夠營造一種恬靜淡雅的氛圍。貝聿銘先生把他對蘇州園林的理解和故鄉的眷戀之情在蘇州博物館中充分體現出來,該建筑采用了蘇州民居的白墻青瓦。他借用了水墨畫的意境,在靠近博物館水池的一面墻上設計成錯落有致的片石假山,色彩宛如水墨畫中暈染的效果,有虛有實,倒映在水中。蘇州博物館的整體建筑風格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顯得別具一格,黑色的屋頂從正面看,是一條黑色的線條勾勒整體建筑。貝聿銘先生在作品中運用了竹子,翠綠的色彩既是以灰色和白色為主的蘇州博物館中的點睛之筆,又是框景中不可或缺的景致。
2.3黃色
《周易》中記載“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群,美在其中”。自漢代起,受思想浪潮的影響,黃色的地位開始有了提升。從唐朝開始,黃色成了皇家的代表色,寓意著江山社稷。到了宋代,黃色正式成為皇家用色,民間使用則會獲罪。而黃色成為色彩中的“正統”顏色,被皇家一代代沿用至封建時期結束。在古代的建筑中,故宮作為皇家衣食住行的地方,其色彩最具有參考性。在近代,建筑色彩則更多采用飽和度低的顏色,五彩斑斕的屋頂越來越少。但是在室內裝飾色彩的運用上,黃色則是新的寵兒。以人民大會堂為例,它是為了慶祝1959年建國十周年而準備的建筑獻禮,作為級別相當高的國宴廳,是宴請重要賓客的重要場所。大會堂天花頂的燈光色彩裝飾,以黃色為主。奶黃色的墻壁和巨大的圓形廊柱裝飾著瀝粉貼金花飾,周圍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點金石膏雕塑和棋盤式的彩色藻井。這個國宴廳承載著政治與外交功能。黃色的裝飾色彩,不但體現出整個國宴廳隆重的氛圍,更凸顯出整個大廳的金碧輝煌。
3、建筑設計中色彩的應用原則
3.1年齡分化原則
受限于不同年齡群體所具備的情感因素、生活因素及各類習慣因素等,其本身對于空間結構及相關色彩具有不同的需求。在室內裝修設計體系中,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層的主觀需求。如老年群體對于色彩的要求一般傾向于中式風格,這就需要整體室內色調偏向于暗系;兒童群體對于色彩的要求則是以明亮活潑的顏色基調為主,這就需要在色彩設計過程中充分滿足孩子們的游玩娛樂需求;對于青年人來說,其本身追尋的是一種現代化風格,在室內結構設計中應盡量保證整個空間結構,既可以呈現出甜蜜特征,又可以保證現代化元素的融入,這就需要整體色調偏向于冷暖結合的方向。除此之外,在整個裝飾空間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建筑物所處的區域,如果處于經濟發達區域,人們生活節奏快,在色彩設計過程中,居住環境如果仍以一種快節奏的顏色基調為主,則必然加劇人們內心的煩躁,此時應以暖色調來綜合人們的生活情緒,提高整體舒適度。
3.2場景襯托原則
單從色彩呈現的情感表達效果來看,不同色彩對應的情感元素具有多變性,特別是色彩與色彩之間的合理搭配下,其衍生出的效果可以對人們進行情緒化、情感化的調節。建筑裝修設計進行色彩調節時,應針對不同居住空間進行色彩的合理配比,如工作空間可以對整個裝飾設計添入冷色基調,此類裝飾效果可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令其在工作中更為專注。生活環境中,人們白天處于神經緊繃狀態,晚上回到家中則希望獲得愉悅放松的狀態,因此應采用暖色基調,構筑出一種溫馨的環境。針對不同場景進行色彩搭配,使其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定勢中,通過色彩空間材料的整體分析,進一步提高色彩應用的有效性。
3.3色彩改造原則
色彩改造原則主要是針對室內裝修呈現出的空間特點,進行基于色彩布局的視覺改觀,這樣便可進一步提高固有空間格局下的視覺放大效果。色彩的搭配可以依托于不同的物體,實現光學聚焦及反射效果,如通過鏡面或放大鏡對漸變色進行處理,進一步提高空間的層次感及代入感,令狹小的空間組織可以通過視覺放大效果來增加整體性。
4、建筑設計中的色彩美學的藝術體現
4.1餐廳裝飾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色彩作為傳統藝術的重要表現媒介,其能夠通過自身特有的“語言”傳遞相關的信息,結合建筑設計的空間結構等,賦予建筑設計新的藝術美感,而色彩美學視角下的現代建筑設計能夠利用色彩組合的靈活性等豐富人的視覺體驗。餐廳空間以象征整潔的白色為底色,原木色的餐桌突出了其綠色、環保的藝術特點,墻面采用了深藍色、淺藍色和米棕色三種色彩的拼接組合形態,在視覺效果上使其更富有層次感。餐廳空間將白色作為主色調,通過大面積的“留白”手法,給人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這也是傳統藝術創作手法中關于色彩的應用體現,增強了室內建筑空間的藝術體現。
4.2客廳裝飾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在傳統建筑設計中,多強調空間結構布局的合理性,然而,傳統建筑設計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與人們對多元室內空間結構布局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因此,色彩美學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藝術體現,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客廳空間采用了縱向淺灰色和白色的雙拼色設計,地面以貫通式的灰色在室內空間中進行延展,使室內建筑空間的色彩美學效果更具有一致性和整體性,而客廳左右兩側墻面的深灰色和白色的拼接設計,使其在視覺上增加了其層次感,同時也對空間結構布局的功能調整進行了一定的區分。
4.3臥室裝飾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色彩美學的藝術體現能夠豐富空間的環境氛圍,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結合室內空間的功能設定,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色彩組合形態,能夠實現較好的藝術效果。臥室的色彩構成保持了與室內主題配色相一致的藍色,而藍色對于營造安靜的室內環境氛圍有著一定的作用,大面積的白色可以增強空間的沉浸感,右側粉色主題配色方案強調了臥室的溫馨感。在人工營造的色彩美學空間的基礎上,右側空間還借助植物所特有的綠色為其增添了些許生命力,這與臥室的環境氛圍設定相吻合。
4.4客廳裝飾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現代建筑設計中色彩美學的藝術體現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結合室內空間結構的具體調整,選擇較好的色彩組合方式,以突出色彩美學在室內藝術空間營造中的效果。客廳以輕奢風格的裝飾為主,在配色方面主要依托家具來實現,植絨家具表面的棕色、白色等配色,進一步突出了建筑設計的視覺質感,中間位置沙發的抱枕采用了不同的配色方案進行點綴,豐富了室內色彩構成,突出了色彩美學在藝術空間設計中的靈活性。背景墻的黑色裝飾線條,在視覺效果上使平整的墻面更具有層次感,背景墻版畫以具有現代感的色彩和線條作為核心,進一步提升了多元色彩組合下的藝術美感。
4.5餐廳裝飾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現代建筑設計中色彩美學的藝術體現在利用色彩簡單拼接的組合形式外,還可以借助更加多元化的載體實現,如上圖所示,在餐廳裝飾設計中,借助巨幅油畫豐富空間色彩構成,從而使色彩美學的藝術體現與傳統繪畫藝術進行融合,以強化空間藝術美感,油畫的色彩分布具有相對明顯的邊界,而淺藍色的主色調與餐廳座椅的珊瑚絨配色方案相一致,這突出了現代建筑設計中對色彩美學藝術體現效果的整體性要求。同時,為增強現代建筑設計中色彩美學的藝術體現效果,圖中利用左側壁燈所營造的光影空間,延伸了油畫中藍色這一主題色的視覺深度,給人留下了更多的瞎想空間。桌面藍色玻璃花瓶與梅花插花的點綴,進一步弱化了油畫的裝飾功能,在色彩美學藝術空間的構成上使之融為一體。
4.6臥室裝飾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相比較其它空間來說,臥室作為室內建筑設計中功能較為單一的空間,其色彩藝術美學的體現則需要圍繞具體功能服務。基于藍色在色彩美學中具有營造安靜空間氛圍中的作用,該臥室大面積采用了以藍色為基色的藍灰、藍綠、深藍等色彩,并借助背景墻、實木家具、床上用品等載體,保證了空間色彩美學元素分布的合理性,并且,不同載體在光影效果的作用下對人的視覺產生一定的沖擊,以形成多元化的色彩美學藝術體現。背景墻采用色彩構成較為豐富的油畫進行裝飾,而抽象化的藝術風格與其色彩組合形態下的藝術體現讓臥室更富有靈性。
4.7會客室設計中的色彩應用
色彩可視化美學構圖中色彩的應用與建筑空間結構布局之間相輔相成,該會客室采用了半開放的設計,由于空間相對局促,則利用白色與原木色、棕色等色彩弱化空間在橫向、縱向跨度上的不足。同時,豐富的色彩構成能夠增加空間在視覺上的緊湊感,并使空間具有層次性。右側實木座椅和白色軟包沙發的設計增加了人的視覺深度,會客室的私密性則由此進一步提升,左側綠色盆栽的設計增加了空間自由、活潑的環境氛圍。墻壁懸掛的版畫,不僅強化了色彩可視化美學構圖在空間設計中的作用,同時也強化了空間色彩文化藝術特征,使建筑空間更富藝術美感。
結語:
現代建筑設計中傳統色彩元素滲透性的應用能夠從視覺效果上凸顯空間構成的多元化,傳統色彩元素在文化層面有著長時間的積淀,通過合理、科學的傳統色彩元素配色方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空間結構布局與功能差異化下色彩滲透性機制的應用問題,從而強化建筑空間設計的藝術效果。隨著現代藝術美學理念的發展,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色彩元素滲透性應用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作用將不斷提升,尤其是在新中式室內裝飾設計中,傳統色彩滲透性在家具、家裝等方面的應用,能夠弱化室內空間結構布局上的不足,并根據室內空間功能定位的不同,靈活配置傳統色彩滲透性應用方案,強化室內空間功能。
參考文獻:
[1]何煦.在建筑中,色彩是一種強有力的手段[J].藝術與設計,2021,1(06):148-151.
[2]鐘四林.色彩在建筑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21(05):131+134.
[3]萬國.色彩美學主導下的建筑外立面設計[J].建筑結構,2021,51(08):162.
[4]盧可歆.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房地產世界,2021(06):37-39.
[5]張念莎.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1(02):77-78.
[6]蔣紹萍.建筑設計中色彩元素的合理選擇[J].工業建筑,2021,51(02):218-219.
[7]盧曉燕.建筑空間設計中的色彩搭配技巧[J].建筑經濟,2021,42(0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