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靜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援助外國工程項目的總量呈現出逐漸上升的態勢。但是由于受援國氣候環境、文化風俗理念等不盡相同,援助外國工程項目與本土工程建筑設計在各個階段都有很大差異。因此要對當地實際情況加以掌握和了解,避免造成建筑設計和現場環境實際脫節的問題,進而影響建筑品質。基于此,本文以援斯里蘭卡腎病醫院的建筑項目為例,分析其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與當地環境特色的融合,進一步呈現出醫院建筑的多功能設置與人性化空間設計,期望能夠更好的為援外建筑工程的發展提供力量。
【關鍵詞】援外項目;建筑設計;設計與考察;自然環境條件;社會經濟條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9.049
引言:
目前受到中方幫助的國家遍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援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腎病專科醫院項目,是我國對于斯方的無償援建項目。該腎病醫院的建設項目是一所擁有二百床的腎內專科醫院,整體包括普通住院治療床位二百個、血液透析床位100個,和適量的醫療工作人員的住宿建筑。
1、援外建筑工程設計概述
援外工程是外交政治工程,工程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國同援建國的友好關系,影響我國政府和人民的形象。根據中國目前的對外援助規定,一個工程需要經歷考查、設計、建造三個主體環節,方可交給受援國政府。其中工程設計技術人員在考察環節需要去現場了解施工地點的情況。由于路途遙遠,工程設計人員需要在考察階段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如果存在遺漏的情形,則會造成工程設計與現實要求相悖,影響建設項目功能實現。參加援外工程設計的建筑師主要來源于我國各城市,大都習慣于本區域的建筑設計管理工作方式,所以各地建筑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也有較大差異。針對同一個項目,不同地方建筑事務所的工程設計創作往往有著強烈的地域印記,并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圖景。同時,在方案設計階段大多是先處理好某些全局性的、整體性的問題,而對于深入的、細節的、具體的問題,往往由于施工現場遙遠陌生、檢查手段局限、檢查對象不夠全面等種種原因,甚至是一些較好的方案設計藝術作品在施工圖階段,還有可能發生了工程設計與現實嚴重脫節的狀況。正是由于援外施工項目存在著異地設計、跨國施工、原物料供應困難和施工現場相互隔離等特點,從而對建筑設計工作也提出了許多的新要求,建筑設計圖紙也需要更加詳盡、具體、適應現場的實際要求。
2、受援國概況
斯里蘭卡是一座島國,位于印度洋上的,在南亞次大陸的南面,西北隔保克海旁同印度半島相望。斯里蘭卡屬于熱帶大陸性季風天氣,四季如夏,常年日均溫度為28℃左右。全國各地區的年平均值降雨量從1283-3321毫米之間。斯里蘭卡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以種植經營為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其重要經濟作物有茶樹、橡木、椰子和稻米。但工業生產基礎薄弱,以農產品和成衣加工業居多,在東南亞各國中最先采取市場經濟自由化政策。
該醫院建設場地位于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市東北約200Km的波隆納魯沃市的老城區東部,北臨Batticaloa路,南側、西側為農田,臨現狀排水明渠,東側為城鎮支路,和其他用地分界明確,西距波隆納魯沃地區綜合醫院700m。 項目建設用地面積6.64公頃。用地北側、東側、西側以現狀道路、排水明溝為界,較為規整;南側以現狀農田為界,呈不規則狀,用地南北長115m至350m,東西長180m至360m。
用地內,現東部臺地西側,設有過路明渠和地上架空配電線。在保證明渠進、出紅線的位置和溝底標高不變的情況下,根據總圖方案布局,對此明渠進行改道。同時,地上配電線也需按照總圖布局進行移位。
用地外,用地北部Batticaloa路以北現為道路綠化用地、農地,設有小型加油站1座,南部紅線外為農田,并在南部中段、東段用地紅線外,臨近紅線分別有單層民宅3間、1間, 西部用地紅線外為綠地,用地東部城市支路以東為民宅及沿街小店鋪。
3、醫院的功能組成
(1)項目名稱:援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國家腎內專科醫院項目;
(2)建設地點:斯里蘭卡,波隆納魯沃市;
(3)建設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4)規劃總用地面積:6.64公頃;
(5)總建筑面積: 25917㎡,其中,地上25843㎡,地下建筑面積:74㎡;
(6)建筑主要功能:200床腎內專科醫院、100床血液透析中心以及適量醫護宿舍、專家住宅;
其中,按醫院主要功用分為:門診部、血透管理中心(100床)、腹膜透析(10床)、各種特殊功能檢查、試驗科、疾病科、血庫,基本試驗室兼醫用試驗室。行政管理辦公室、多功能廳(200人)、術后治療部、ICU(20床)、200床住院部(男部、女部、兒科)、營養廚房及工勤用房、太平間、醫氣站、廢物處置、城市污水管理及機械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住宿用途為:醫師住宿、醫護管理及技工住宿、斯方已婚專家學者居住、斯方未婚子女專業人員居住、中方專家學者居住等;地面停車位(300輛)。
(7)建設規模與性質:
1)本腎內專科醫院,屬于斯里蘭卡第三等級醫院——地區醫院(依次為國家醫院—省醫院—地區醫院)。
2)本腎內專科醫院,門診按日門診量660人設計。其中住院部、手術部、透析中心可接待人次,如下表1所示:
(8)建筑類別:單層民用公共建筑、多層民用公共建筑、多層民用住宅建筑;
(9)建筑層數:地上建筑1-4層,水泵房局部設于地下室一樓、地下城市污水管理站;
(10) 建筑高度:3.0m-16.9m,其中坡屋面結構建筑標高:指室內外建筑設計建筑地面以及出檐和屋脊的平均標高。平屋面層建設標高:室外設計建筑室內地面至女兒墻檐口的標高;
(11)建筑分類及設計使用年限:本工程為3類,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12)建筑耐火等級:地上一級、二級,地下一級;
(13)抗震設防烈度:6度;
(14)建筑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框架,局部鋼結構;鋼筋混凝土剪力墻;
(15)地基基礎形式:采用獨立柱基礎,條形基礎,局部筏板基礎;
(16)設備概況: 生活給水采用變頻泵供水系統;生活污水和生活廢水合流; 消防系統設置消火栓系統,消防排煙系統并配置滅火器;采用集中式空調與分體空調相結合的方式等;
(17)電氣專業概況: 本工程最高用電負荷等級為一級負荷,二類防雷建筑物;
(18)屋面防水等級:Ⅰ級;地下室防水等級:Ⅰ級;
(19)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情況:本工程未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0)該項目定位坐標采用當地Kaoawala坐標系統,標高采用當地高程系統。
4、設計原則與建筑功能
4.1設計原則
醫院的建設項目規模龐大,建筑功能復雜,道路流線也錯綜復雜,是目前建筑設計難度很大的建設類型之一。隨著現代科技的全面發展,以及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中國醫療建設的模式與理念也在持續地發展改變。但是在援外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有其國家自身的建筑特色。
(1)按照商務部《新形勢下對外援助成套項目設計指導原則》。把國內先進的設計理念與 當地實際使用情況相結合。
(2)以人為本,為病人、家屬、醫務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提供優良的室內外空間環境。
(3) 科學進行流線設計。將各功能區域入口分開設置,根據使用要求,實現潔污分流、醫患分流,最大限度減少各流線之間的相互干擾,從而為病員營造良好就醫環境。
(4)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采用適宜技術,設計遮陽構件,適應當地氣候條件,滿足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4.2范圍與專業分工
第一,本工程設計范疇為建設用地規劃紅線內的建筑、構造、供水、采暖、通氣、空調、強電、智能化工程的深度工程設計、室外路面、建筑豎向、園林綠化、管線施工等工程深度建筑設計。其中,在產品設計范疇內不涉及的產品設計內涵為:
a)由斯里蘭卡方負責設計與施工的內容包括;變電室高壓(中壓)部分。
b)需另由施工單位的總承包單位,委托專業設計公司在我公司深化方案設計基礎上進行的建筑詳圖部分工作,本單位負責人將協調有關當事人,并承擔進行必需的安裝、預埋要求等有關建筑科技接口的內容工作包括(不限于):
(1)玻璃門窗與外幕墻控制系統的二次構造、外幕墻系統結構的計算分析、方法等專門工程設計工作內容;
(2)標識設計等專項設計內容。
(3)醫療工藝設計及凈化區域空調,給排水及醫療氣體供應的詳圖設計等。
(4)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工藝及給排水設計。
第二,本階段深化設計工作由建筑、結構、設備、電氣及經濟、室內設計、景觀七個專業協作完成。
4.3平面設計
院區總體布局遵循醫患分流、動靜分區的原則,西部為醫院功能區、東部為醫護生活區,兩功能區間有圍墻分隔;行政科研臨近生活區,方便醫護人員工作與生活。
第一,醫院功能區:設有血透中心、門診綜合樓、行政科研樓、醫技樓、病房樓(男樓)、病房樓(女樓)、營養廚房及工勤用房、醫氣站、太平間等建筑各1棟、,各樓座以外廊相連,聯系緊密又各自獨立。同時,設有水泵房、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站、醫氣站各1棟、醫療區發電機房與生活區發電機房分設,位置相對隱蔽。首層設門診掛號,門診科室、兒科門診、藥庫及放射科;二層為腹膜透析、功能檢查、中心檢驗科、病理科及血庫等。門診大廳面向主入口廣場,門診候診大廳和掛號取藥大廳分別位于門診大廳東、西兩側。兒科門診位于東側北部,單獨設置出入口。放射科和功能檢查科分別位于西側南部的首、二層,方便透析患者、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檢查。西側北部設腹膜透析,其患者人流自透析中心入口進入,經樓、電梯上至二層,不與門診人流混雜。門診樓采用內中庭淺進深布局,診室、功能檢查室等圍繞采光中庭設置,廳式候診和廊式候診相結合,內中庭景觀提升了病人的就診和等候環境。血庫、病理及檢驗科位于二層東側,與行政科研樓二層的實驗室區通過連廊聯系緊密。診室、功能檢查等的醫輔用房相對獨立,做到醫患分區分流。在門診綜合樓的西側是血透中心,設置兩個血透單元等。
第二,醫護生活區域:新建醫生-管理人員及技工宿舍1棟、護士宿舍2棟(男部、女部)和專家住宅樓3棟(中方專家住宅1棟、斯方專家住宅2棟)。建筑及道路布局盡量保留原有樹木,營造良好小環境。除2#斯方專家住宅樓為四層建筑外,其余醫生-管理人員及技工宿舍、護士宿舍,均為三層建筑。醫生宿舍和護士宿舍為通廊式布局、專家住宅為單元式布局。
建筑構圖采取樓座平行主干道的形式,使得建筑群與道路相契合,建筑物在城市主干道獲得寬闊而豐富的展示面。用地東南預留發展用地,為今后醫院擴大住院部規模,留有余量,滿足醫院可持續發展。沿用地紅線設置圍墻,并在醫療區與生活區間設置圍墻。
5、空間環境與建筑造型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新型的醫療模式運行過程中,將心理因素和社會影響都放置在重要的地位,因此醫院的空間環境設計,已經成為了一項獨特的心理治療手段,并且在應用過程中越來越為人所重視。舒適優美的室內環境不僅有助于調整病人的痛苦心情,更有助于創設溫馨適宜的氛圍,從而提高了病人的信心與心理平衡,對患兒治病、恢復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提供一種寬敞明亮,視野暢通的公共場所,通過多樣化的樓層設計形成了多樣化的空間設計變化,不僅加強了公共場所的開放式,更有助于緩解病人的心靈壓迫,從而改變情緒,以一個平靜、輕松的心情進行診療。在建筑造型設計上,建筑創意源自斯里蘭卡當地的傳統屋頂,建筑設計色彩則以白涂料和紅陶瓦為基調,彰顯了醫院建筑的特殊屬性,使醫院建筑增添了溫暖的感受和祝福的含義。
該項目在各棟建筑主要出入口、北側入口廣場旗桿基座,設有黑色光面花崗巖援外標識,在行政科研樓鐘樓頂部設有紫銅援外標識;并在門診大廳、候診中庭、掛號取藥大廳、多功能廳等重要室內空間,設置援外標識。
當地接近赤道,日照強,充分考慮遮陽設計:首層利用建筑基座造型,形成深窗洞,兼作水平遮陽與垂直遮陽;坡屋面深出檐設計,作為水平遮陽,有效減少陽光輻射。
除室外環廊、連廊為平屋面外,其余主體建筑均為坡屋面。門診綜合樓為雙脊屋面、四坡頂屋面,其余建筑為單脊屋面、四坡頂屋面。
建筑群通過靈活的體型設計營造豐富的天際線及群體空間。門診入口門廊、入口大廳、室外中心庭院及工勤餐廳空間,形成南北向空間軸線,控制整個建筑群。
建筑立面以紅瓦白墻為主色調,入口處人字形屋面,結合門廊層層遞進,形象突出、標識性強。
內部空間設計根據各種功能建筑設計:中央門診接待廳,高大恢弘而合理;樓梯、開敞型樓梯等融合了中庭設定,可以迅速把各種人流帶到目的地。另外,工勤餐廳、多功能廳等大空間也需要結合地方特色、標準進行。
6、建筑的人性化設計
醫院建設是為患者進行就醫、護理、康復等服務的公共衛生場所,醫療的用戶主體是醫護人員和患者,其核心內容是患者。醫療建筑應當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思想,建筑的各個細部都應當充分考慮患者的需求。醫療大廳既是人員最集中的地點,也是患者入院的第一印象,所以。需要在限定的建筑面積指標內設計了高大寬闊的大堂空間,并包括人員休息與等候面積。在整個建筑設計流程中,建筑設計的總體要求能與周邊環境相互和諧統一,表現安靜、莊重、優美的特點。例如,醫技樓嚴格遵循潔污分流,醫患嚴格分區分流的原則。北部設凈化空調機房、中心供應部、西側設洗衣房;中部設日間護理單元;南部設醫生、探視者輕食餐廳。手術部與ICU同層設置,在東側探視廊內,家屬可看到ICU內患的者情況,體現人文關懷。
結語:
援外建筑的根本目的是給受援國家提供切實的物質幫助,所以就必須摒棄當前建筑市場建筑形體的標新立異、華而不實的設計方式。而是應該本著適用、經濟、優美的設計原則,采用合理的建筑形體組合、利用顏色配合創造美觀大方的建筑物形體,優化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以期可以使受援國家體會到中國對其的友善。
參考文獻:
[1]荊寶安.裝配式建筑設計要點及相關問題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03).
[2]李青春.裝配式建筑設計要點及相關問題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20(17).
[3]賈北凝,霍磊晨,杜巖,等.中國援外建筑設計的發展歷程與展望[J].建筑,2020(2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