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杰 張寶訓 蔣姮
兩家企業、700多萬的年產值,楊先然說放棄就放棄,回到家鄉利川市沙溪鄉高源村當了一名黨支部書記。面對一些人的不解,這個退伍老兵卻說:“要把家鄉建設好!”
2018年,利川市“聚力脫貧、引鳳歸巢”的號召讓楊先然回到了家鄉。剛上任,他便早出晚歸,一身舊軍裝、一輛摩托車,翻山越嶺了解民情。
要想富,先修路。走訪過后,楊先然發現落后的交通是山村閉塞落后的主要原因。
而這條路并不好修。前幾年,修路計劃兩次“流產”?!暗谌谓^不能在我手里辦砸了!”楊先然給自己立下“軍令狀”。
楊先然決定先從村里的“老輩子”開始。
村民簡老漢已經80多歲了,一直在做豆腐生意。生活殷實的老人,覺得修路占地,啥好處都沒有,始終轉不過“這根筋”。楊先然下了班,就會到老人屋里坐坐,聊聊家常。
“老輩子,修了環形路,來旅游的人多了,您的豆腐會更好賣,還能賣個好價錢哩!”楊先然一遍遍給老人算細賬。
一次說不通,就兩次,楊先然上了十多次門,除了聊天,楊先然甚至幫著簡老漢磨起了豆腐。一來二去,簡老漢跟楊先然成了“忘年交”,再說起“騰地修路”的事,簡老漢的口便有些松動了,主動讓出自家土地。
一個月下來,楊先然黑了、瘦了、嗓子沙啞了許多,村民卻覺得這個書記是真心辦實事,對修路騰地不再抵觸。
最終,很多年都修不來的路修好了,一條寬8米的環形路修建通車,村民直夸村里辦實事,直夸楊書記是個好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