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中小企業一直是湖北省數量大、極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企業發展。
“融資難,癥結是中小企業沒有抵押物和信息不透明。”為深入優化營商環境,解決湖北省中小企業銀企信息不對稱、融資便利性低等問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承擔“鄂融通”即全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建設。該平臺從2021年5月正式上線至2022年2月底,融資總金額已超3413億元。
打破邊界跨域融資
王思福是荊門市團林鋪鎮朱店村養殖大戶。2021年6月,因飼料價格波動較大,王思福的家庭農場資金周轉捉襟見肘。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在“荊E融”平臺提交了融資需求。建行掇刀支行看到企業需求,查詢到其信用良好,立即安排客戶經理上門,不僅宣講國家及建行鄉村振興優惠政策,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資金扶持計劃。短短5天時間,建行掇刀支行通過平臺成功為其發放“裕農貸”50萬元,緩解了企業資金短缺的困境。
“荊E融”便是荊門依托全省“鄂融通”平臺所建立的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地方融資平臺。
2021年5月,“鄂融通”正式上線,按照“全省統一、省市分建、數據共享”架構。企業端為企業提供全省融資產品優選比對和分類查詢,解決企業無法跨地域、跨平臺獲取契合實際需求的融資產品問題;金融機構端根據信用查詢需求,在征得企業授權后,線上獲取信用信息查詢結果,實現“0距離”查詢;政府管理端通過協調、匯總政務信息資源,進行數據治理、安全認證后對數據進行統籌管理,掌握全省融資服務整體情況。
“鄂融通”打造出1鍵申請、1秒授權、3分鐘畫像、3個工作日授信的“1133”融資模式和“5個1”的申辦流程,形成機構申請、企業授權、政府提供數據的“三端”融資管理閉環。
“平臺在安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將數據融通,打破邊界跨域融資,整合了約3.21億條權威政務數據,為金融機構融資授信,助力金融機構決策,暢通企業融資渠道,讓銀企對接精準高效,將更多的金融活水引向中小企業。”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信息中心主任韓松介紹。目前,“鄂融通”已經實現省市平臺協同服務,省平臺與17個市州平臺完成包含融資產品、入駐金融機構網點信息、區域融資授信統計和機構授信結果四大類數據的對接。
“我們不僅規劃了首貸、綠色貸、鄉村振興貸、人才貸等13個場景專區,金融機構可利用專區定制‘13+N’類產品。”韓松強調,“我們梳理了抗疫復工貸、納稅信用貸、涉農企業流動資金貸等部分政策性產品,向企業進行智能推薦,規劃了包含科技型中小企業、外貿出口企業、信用培植等專項扶持企業名錄向機構定向推介。”
鋪設金融高速公路
“在平臺貸款可以明顯感覺到,相比之前流程簡單了很多,不用再線下跑街道、跑部門報送資料審核資格,也不需要再往返于銀行網點打印利息回單、上傳厚厚的授信合同和貸款合同了。”武漢益之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邱靜靜說。
在全省平臺基礎上,武漢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推出“漢融通”平臺,深受企業歡迎。通過與經辦銀行、智慧城市數據中樞的系統直連,根據借款人授權,漢融通可直接向經辦銀行、市直相關部門提取申報所需數據,企業全程通過漢融通官網或微信小程序就能完成申報,整個過程最快僅需10分鐘。
2021年底,武漢鋪設“政-銀-企”金融高速公路,推出更快更精準的紓困貸款貼息政策,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疫情后的企業穩定發展。
“12月9日線上申報的紓困貸款貼息,沒想到30日晚就到賬了,從申報到拿到貼息只經歷了15個工作日,線上完成全過程,也不用整理一摞資料。這筆錢來得很及時,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對企業幫助很大!”湖北舒惠濤藥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振東說。
2021年,“漢融通”經辦銀行發放紓困貸款1163.75億元,惠及31533戶中小微企業(含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平臺累計入駐企業和個體工商戶91941戶,成功融資筆數108534筆,金額2369.98億元。
“大平臺的推出不僅是縮減申報程序,從申報到貼息的整個流程也進一步精簡。相較以前,企業享受貼息的門檻變低,無需專程去各個部門申請進入市級名單,無需提供利息電子回單。流程變快,貸款數據清晰明了,企業與銀行能直觀看到貼息金額的組成,企業能有更多的時間用在經營發展上。”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高級工程師張艷萍解讀道:“對于金融單位來說,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提高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
對此,民生銀行武漢分行小微金融事業部武漢分部經理李景艷說:“銀行實現專線直連后,系統能自動反饋數據,取消了人工錄入,既節省了人力又減少了失誤,大大減輕了銀行工作量。”
為創業者解燃眉之急
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租車行業遭受重創。宜昌的周先生面臨經營資金周轉問題。通過中國銀行工作人員的介紹,周先生了解到宜昌市政府正在推廣的“創業擔保貸款”,特別適合像他這樣的自由擇業人群。
在宜昌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社部門及宜昌市融資擔保集團的大力配合下,不到10天,中國銀行就實現了貸款資金的發放。周先生將該筆貸款資金用于出租車輛的置換,他感激地說:“這筆政府貼息貸款真是雪中送炭,解決了我瀕臨失業的危機,為家庭穩定注入了強心劑。”
作為試點,宜昌早在2019年便開始探索搭建網上金融服務大廳,通過政府平臺與銀行系統直連,實現數據實時共享、貸款一站直辦,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基于平臺建設,宜昌在省內率先打造創業擔保貸款“1300”(即1分鐘申請、3分鐘審核、0人工干預、群眾0跑腿)的純信用貸款產品。創業者只需手機下載市民e家實名注冊,進入“金融大廳”提交貸款申請,其他信息由政務數據自動關聯補充,省去所有紙質申報審批資料,省去線下煩瑣審批流程。后臺審核時間由線下3至5天時間縮短至線上3分鐘,整個辦理周期由45天縮短至7天左右(含公示期),極大提高了業務辦理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
宜昌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創業貸款”線上化系統已完成宜昌5縣5區3市全面覆蓋,為擴大政策享受對象范圍,宜昌市還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貸款購車專門用于出租運營的個人,符合條件的出租車、網約車企業或其子公司均納入政策覆蓋范疇。
“鄂融通”平臺助力金融機構決策,暢通企業融資渠道,讓銀企對接精準高效,將更多的金融活水引向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