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濤

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玉皇山村是全國第一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鄖陽區委以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為契機,深挖紅色資源,建強基層組織,不斷提升村莊紅色文化內涵,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筑牢紅色堡壘。以實施“一頭(領頭雁)兩備(村級后備干部和預備黨員)三全(組織、服務、保障全覆蓋)”工程為抓手,結合村(社區)“兩委”換屆,選優配強鄉村振興村級骨干隊伍,夯實村級組織基礎。從返鄉能人、致富能手、“一村多名大學生”學員中公開選拔3名村級后備干部,在村委會、專業合作社進行實崗鍛煉,通過換屆將其中兩名符合任職條件人員依法選入村“兩委”干部隊伍。采取“集中+個人”“線上+線下”等模式,開展常態化學習,切實提升班子履職能力,全面梳理村班子成員履職清單,建立科學合理的分工機制,確保職責細化到人、量化到崗。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創新開設“黨課開講啦”活動,邀請革命后代、老黨員、老干部等講專題黨課。與國家水利部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深入推進村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常態化開展“十星級黨組織”“十星級黨員”爭創活動,規范開展黨內活動,不斷增強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
建強紅色陣地。組建紅色美麗村莊項目建設專班,落實區委書記包點抓、組織部長牽頭抓、鄉鎮黨委書記直接抓、村黨支部書記具體抓、各專班分塊落實工作機制,制定工作方案、任務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調度,確保各項建設任務穩步推進、取得實效。堅持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尊重群眾意愿、村莊原貌與自然環境,點面結合統籌謀劃,高標準做好紅色資源保護開發、鄉村風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用地規劃,深化項目點建設,重點保護修繕紅色文化遺跡核心區,逐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項目承載能力。搶抓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機遇,積極對接紅色美麗村莊項目,有效整合資金3500余萬元,統籌推進試點建設項目10個。
做強紅色文旅。將紅色遺址遺跡和紅色歷史文物串聯起來,把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文化旅游融合起來,讓革命遺址遺跡文物“活”起來,以紅色文化帶動綠色產業發展。深入挖掘用好紅色資源,建成中原突圍玉皇山戰斗紀念館(教育培訓中心)、無名烈士紀念碑和紅色文化廣場,累計接待黨員干部群眾1萬余人次。精心梳理紅色史實及紅色故事,創作紅色文藝作品10余個,建設圖文并茂的文化墻,傳遞紅色火種。圍繞革命歷史文化,以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園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玉皇山革命戰斗遺址等紅色景區為重點一線串珠,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發展木瓜、柿子、有機蔬菜等特色生態產業,依托紅色旅游拓寬銷售渠道,帶動全村農民戶均增收6000余元。
傳承紅色風尚。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廣泛動員村民開展庭院整治,分類推進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健全垃圾收運、污水處理體系,建立完善衛生保潔、積分兌換、評先表模等長效機制,激發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主陣地作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學習、傳播、實踐活動,宣講黨的政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以“最美榜樣”引領文明,以“家風家訓”傳承文明,以“鄉賢文化”涵養文明,共建紅色美麗家園。
(作者系十堰市鄖陽區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