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許多美食博主都開始介紹一種新的飲食方式——抗炎飲食,聲稱采用這一飲食方式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炎癥感染風險,甚至可以減少患癌概率。抗炎飲食真的靠譜嗎?
飲食與慢性低度炎癥息息相關
“飲食結構的確與慢性低度炎癥息息相關。”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王昆介紹,人每天吃飯,腸道在代謝過程中,就會產生炎性遞質。如果攝入高油脂和高脂肪的食物,炎性遞質就會過度表達,進而導致炎癥出現。
而有些食物能改善人體中的炎性生物標志物水平,有助于減輕人體炎癥。“像綠葉蔬菜、水果以及一些全谷物,它們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礦物質元素硒等抗氧化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進而減緩慢性炎癥的發展速度。同時,它們還含有大量食物纖維,有助于降低血液中某些炎性細胞因子的數量。”王昆說,這樣的食物就可被歸為“抗炎食物”。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抗炎“武器”
?“人體是非常復雜的,而且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因此抵御疾病,光靠吃‘抗炎食物’是不夠的。”王昆表示,要想更好地抗炎,改正如熬夜、吸煙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習慣會造成血液中的炎性細胞因子增多。
?此外,人的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如果長期處于壓力之下,伴隨抑郁、焦慮、憂愁等情緒,也容易增加人體內的炎癥水平、降低免疫能力。
“總之,無論是之前大火的生酮飲食,還是最近躥紅的抗炎飲食,我們不要被各種新奇的飲食名稱所吸引,而要明白飲食最終要追求的是健康和多樣化。”(摘自《科技日報》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