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星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鄧小平接受美國總統詹姆斯·卡特的邀請訪問美國,中美關系揭開新篇章。鮮為人知的是,鄧小平在訪美前,接受了美國記者的聯合采訪。
中國拿什么同美國“交流”
1979年1月5日上午,在外交部部長黃華、外交部顧問浦壽昌陪同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會見了在中美建交之際來訪的27位美國記者,并接受了他們的采訪。
美聯社記者羅德里克首先發問:“我的問題是,你們已經表示愿意邀請戈德華特參議員到中國訪問,討論統一中國的問題,也就是臺灣問題。戈德華特參議員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表示接受訪華的意見,這是不是意味著,您愿意在華盛頓同戈德華特參議員談這個問題?”
? 美國參議員巴里·戈德華特是美國參議院最強硬的共和黨右翼“親臺”分子,強烈反對美國在中國臺灣問題上實行“斷交、撤軍、廢約”,且在參議院內有相當一批支持者。為改變他的反華立場,中國方面進行了工作,曾表示希望他訪華和中國領導人溝通。
? 對此問題,鄧小平回答得非常巧妙:“不在華盛頓討論這個問題。如果有機會見到他,我會當面邀請他訪問中國。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戈德華特先生了解中國。”
? 接著,合眾國際社記者克拉布問道:“副總理先生,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你們將需要從美國、西歐、日本引進廣泛的技術。就日本而言,你們準備用煤炭、石油等自然資源換取他們的技術。不知道在同美國的交流中,你們打算如何引進美國廣泛的技術?”
? 鄧小平回答:“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歷來認為,美國在相當多的領域里處于領先地位。我們歡迎美國像西歐和日本一樣,參與這個競爭。我們相信,我們兩國,特別在建交之后,在這方面的發展有廣闊的前景。我補充說一點,在兩國關系正?;?,我們曾經說過,由于兩國關系還沒有正?;?,在這方面存在著某種障礙。現在由于兩國實現了關系正?;?,這個障礙排除了?!?/p>
鄧小平的回答不卑不亢。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中國當然愿意同科學技術、工農業比較發達的美國進行合作。但是,中美之間是合作,且這種對華合作還得需要同西歐、日本展開競爭。言外之意,中國搞改革開放,不一定非圍著美國轉。
臺灣問題,中國有“時間表”
美國廣播公司記者勞瑞表示了國際社會的一些擔心:“關于臺灣問題,您多次講到這是中國的內政。但是亞洲有一些地方感覺到,使用武力來解決臺灣問題,將會產生某種不穩定影響。中國對于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采取什么態度?在這個問題上有沒有時間表?”
對此,鄧小平的回答斬釘截鐵:“我們多次聲明,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這完全是中國的內政。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實現了同美國關系的正?;?。當然,在雙方達成建交協議的時候,卡特總統曾經表示一種愿望,希望能夠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我們注意到這個愿望,但是我們同時也表示這是中國的內政問題?!?/p>
“我們當然力求用和平方式來解決臺灣回歸祖國的問題,但是究竟可不可能,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承擔這么一個義務——除了和平方式以外不能用其他方式來實現統一祖國的愿望。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手捆起來,反而會妨礙和平解決臺灣問題這個良好的愿望。至于時間表,中國是有耐心的?!?/p>
鄧小平的態度,表明了中國的態度:原則是堅定的,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中國有“時間表”;策略是靈活的,即中國重視美國政府的愿望,“中國是有耐心的”。
中國領導人對美國不抱“期望”
《巴爾的摩太陽報》記者帕克斯問:“副總理先生,您將在這個月底到美國去訪問。想了解一下您對這次訪問抱有什么期望,尤其是在政治和經濟協定上有什么期望?”
中國對于美國“有什么期望”,是許多自大的美國人浮想聯翩的問題。對此,鄧小平一板一眼地回答:“這次去美國訪問,這是我至少幾年來的愿望。我去的目的是要了解美國,向美國的一切先進東西學習,去同美國政治家,特別是卡特總統,就我們雙方關心的一切問題交換意見。因此,我這次去將抱著十分高興的心情?!?/p>
原來,中國領導人對美國不抱什么“期望”,只是“抱著十分高興的心情”去“了解美國”“交換意見”。中國人的自尊、自強,在鄧小平的字里行間顯露無遺。
通過電視畫面,鄧小平的講話傳到了整個西方世界,準備在華盛頓接待鄧小平的美國總統卡特感慨地說:“鄧小平是在代表中國向整個西方世界打招呼!他是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領導人!和中國建交,我們這一步肯定走對了!我想,蘇聯人很快也會發現中國的價值!”
(摘自《黨史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