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張弛

耳朵癢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兒,這時,掏出一把“閃亮亮”的挖耳勺,伸進耳朵里挖幾下,酥酥麻麻的快感讓很多人欲罷不能,甚至有些人幾天不挖就渾身難受。對此,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慈軍提醒:過度掏耳朵,警惕耳朵得“腳氣”!
春天伴隨著幾場淅淅瀝瀝的小雨悄然而至,萬物復蘇的時刻,“不安分”的真菌們也蠢蠢欲動。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耳鼻咽喉科門診醫生普遍反映,近日來,因為耳朵癢前來就診的病人明顯多了起來。
“昨天門診時,我就接待了四位這樣的病人。”慈軍主任說道。耳朵不停地感到瘙癢,很可能是因為我們耳朵內被真菌感染,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腳氣”跑到了耳朵里f
“前幾天耳朵里面特別癢,剛開始我用挖耳勺挖一下就會緩解,可后來挖也不管用,還越來越癢。”余大姐(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她向慈軍主任訴苦:“今天早上起來,我發覺右邊耳朵有點悶悶的,聲音都聽不太清楚了。”
慈軍主任聞言后,對余大姐的耳道進行了一番仔細檢查,在耳內鏡下赫然發現,余大姐的耳道不僅紅腫,還有一些白色的膿樣分泌物。
“哎!醫生,你這個檢查的鏡子一伸進去,我整個人癢得汗毛都豎起來了,這是啥毛病呀!”看著余大姐慌亂的表情,慈軍主任安撫道:“看起來像真菌感染了,不過還是需要做個培養,才能確診,我先幫你清理,用點藥先緩解一下癥狀。”
三天后,帶著化驗單來復診的余大姐再次找到了慈軍主任。“沒錯,你耳朵里的就是曲霉菌,這是一種真菌感染。你患過‘腳氣’嗎?這就好比‘腳氣’跑到耳朵里去了!”
余大姐不禁驚訝道:“慈主任,你怎么知道我有腳氣?”
慈主任解釋道:“如果患有腳氣,又很喜歡掏耳,那么稍不注意衛生,就容易讓耳朵感染真菌。不過別太擔心,花點時間,會好起來的!”隨后慈主任仔細地為余大姐清理了耳道并局部用藥,經過幾次規律復診,余大姐的癥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慈軍主任呼吁大家:“耳朵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保護好我們的耳朵,需要改掉以下幾點壞習慣。”
●頻繁挖耳朵
很多人喜歡挖耳朵,自己挖還不夠,還經常外出進行采耳。慈主任說,耳道內壁會自行分泌出一些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耳屎”,學名耵聹。一般正常的耳道內,耵聹會隨著我們的咀嚼、體位變化慢慢排出,不需要過多挖取。
而且,一定的耵聹對我們的耳道有保護作用,過分清理會使耳道失去保護屏障,進而容易發生感染,而且不當的清理還會對耳朵造成損傷,尤其是使用清理不到位的挖耳器械,很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不注意耳道衛生
尤其很多有腳氣的患者,本身足部的真菌感染就是有傳染性的,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很容易將腳上的真菌帶入我們的耳道,進而造成耳朵的真菌感染。
因此,慈軍主任建議,如果本身有腳氣,或者家中有腳氣患者,要做好個人衛生,尤其是手接觸過腳部、鞋子、襪子等物品的,一定要做好手衛生,避免接觸耳朵、眼睛等部位,個人用品也要做好嚴格的劃分與消毒清潔,家中做好通風換氣,勤曬鞋襪。
●洗澡、游泳后棉棒掏耳
很多人習慣用棉花棒或者紙巾去清潔洗澡、游泳后的耳朵,慈主任并不建議這種做法。
本身棉花棒或者紙巾就不夠衛生,有些粗大的棉花棒在清理時也會損傷外耳道。紙巾更不可取,清理時可能會有部分紙巾殘留在耳道內,形成耳道異物,更容易引發耳道感染等疾病。醫生建議洗澡或游泳后,將一側耳朵朝下,輕輕用手掌按壓耳朵,在耳道內形成小負壓,將水引流出來。
●長時間使用耳機
不少人喜歡戴耳機,甚至一些年輕人每天使用耳機達6~7個小時,而且使用時音量都會開得比較大。研究顯示,耳機音量超過85分貝,時長超過30分鐘,就有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聽力下降,耳機音量超過89分貝,每天使用超過1小時,持續5年就可能永久喪失聽力。
因此,慈軍主任建議,連續使用耳機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耳機音量不要超過手機或者設備最大音量的60%,耳機使用后要做好消毒清潔,避免睡覺時使用耳機。愛護耳朵,聆聽美好。我們的耳朵是一個精細且神奇的器官,春雷驚、夏蟬鳴、秋葉掃、冬風襲,耳朵在幫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同時,只有注意一個個生活的小細節,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聆聽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