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梅

作為宮頸癌的罪魁禍首,人乳頭瘤病毒(HPV)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主要存在于人體皮膚、黏膜以及女性宮頸上皮細胞移形區,性接觸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初次性生活過早、性伴侶數量多均是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目前已經發現200余種HPV亞型,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兩大類,每一種按照其發現的順序以一個數字命名。
包括HPV6、11、40、42、43、44、55、61、81、83。低危型的HPV感染可引起尖銳濕疣、尋常疣等,90%的尖銳濕疣就是由常見的低危型HPV6或11引起。
包括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引起官頸癌前病變,一旦不能及時處理,很有可能進展為宮頸癌。
但也不必談HPV色變,絕大部分女性一生中都感染過HPV,大部分也能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這就是病毒和人類抵抗力大比拼的時候。
國際上的統計數據顯示,宮頸癌中16型、18型的檢出率最高,所以HPV16型、18型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兩個型別。不過,HPV也有屬于自己的“地方特色”。與西方國家相比,52型和58型在我國宮頸癌患者中較為高發。
對于Ⅱ自們中國的姐妹來說,高危型的HPVl6、18、52、58感染都比較高發,尤其要引起重視!
目前市場上的HPV疫苗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二價、四價和九價,它們分別代表疫苗可預防病毒型別的數量。
二價疫苗:可預防HPV16、18型兩種病毒,適合9~45歲女性,三針分別在0、1、6月接種。
四價疫苗:可預防HPV16、18、11、6型四種病毒,適合9~45歲女性,三針分別在0、2、6月接種。
九價疫苗:可預防HPV6、11、16、18、31、33、45、52和58型九種病毒,適合16~26歲女性,三針分別在0、2、6月接種。
HPV不但可導致宮頸癌的發生,也可引發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陰莖癌和口咽癌。因此,四價和九價HPV疫苗不僅僅能預防宮頸癌。
具體來說,二價疫苗可預防70%宮頸癌的發生;四價疫苗不僅可預防70%宮頸癌,還可預防90%尖銳濕疣:而九價疫苗能在四價疫苗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宮頸癌的發生,實現約90%宮頸癌的預防,并且能預防90%尖銳濕疣、85%陰道癌等。

HPV疫苗并不能100%預防宮頸癌。與人類生殖系統病變相關的HPV有四十幾種類型,目前沒有哪一種HPV疫苗可以完全覆蓋預防。另外,6%~10%的宮頸鱗癌和20%以上的宮頸腺癌可能與HPV感染無關,臨床檢測HPV為陰性。而且疫苗只是預防,對已經感染的HPV病毒,沒有治療作用。
無論你是否接種過HPV疫苗,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應定期進行規范的宮頸癌篩查。定期進行宮頸TCT和HPV篩查,是有效預防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措施,可以及時把癌癥扼殺在萌芽階段。
經期:因部分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經期不適,建議謹慎接種。
備孕期:建議推遲至哺乳期后再接種,已接種需要避孕半年后再備孕。
孕期:不推薦妊娠期女性預防性接種HPV疫苗。若接種后意外妊娠,應停止未完成劑次的接種。
哺乳期:目前缺乏哺乳期女性接種HPV疫苗的安全性研究數據,因此謹慎推薦哺乳期女性接種HPV疫苗。
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兩種疫苗接種應間隔兩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