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
在資本圈,合肥有多火?
“來合肥投資,就等于挖到寶了!”國際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說。
“過去政府幫企業到處找資本,現在是資本追著投合肥!”合肥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合肥已經到達厚積薄發的時點了!”業內專家說。
今年以來,在資本圈炙手可熱的合肥,又在醞釀一場大動作。“最牛投行城市”合肥,或將迎來新一輪躍升!
城市發展離不開資本集聚。去年以來,合肥市各類基金成立呈井噴之勢。
2021年下半年,中國股權投資領域頭部機構,盈科資本和一村資本先后落地合肥,瞄準生物醫藥產業,分別設立規模為10億元和50億元的產業基金。
2021年10月,央企中建材股份、中國國有企業混改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在合肥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中建材新材料基金。

蓋有“科創之城”,必樹“基金之林”。在合肥濱湖金融小鎮,人們已經感受到了資本涌動合肥的春潮。
2022年初,首家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建信投資,聯合航天投資等,與合肥市共同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建航國華融合產業發展基金。
今年1月,著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中投中財,與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設立合肥中合智能汽車產業投資基金。
除了知名投資機構紛紛落地合肥,在產業層面,一批龍頭企業也開始發力,成立產業基金投資上下游企業。
2021年11月,科大訊飛與合肥科訊、安科生物等共同出資設立合肥連山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5億元;今年1月,合肥蔚來與銀輪股份等共同投資設立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產業投資基金;今年3月,全球OLED產業領軍企業維信諾發起設立合肥北城信息技術科創投資合基金。
在國有資本層面,合肥市三大國資投資平臺不僅參與了諸多基金的設立,同時自身也積極組建股權投資基金。合肥建投集團先后設立芯屏產業投資基金、建恒新能源汽車投資基金等;興泰資本先后成立合肥濱湖科學城投資發展基金、合肥首支雙創基金和首支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等;合肥產投集團組建了合肥產業投促高新創業投資基金。
縣區層面,今年2月,安徽首個“千億縣”——肥西縣,決定設立總額100億元的母基金,標志著區縣級引導基金快速崛起,真正建立起多層次引導基金體系。
打造“基金叢林”是合肥多年來孜孜以求的目標。合肥市希望通過集聚資本“活水”,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和城市發展。
2021年12月,合肥市再放“大招”,出臺促進股權投資發展的重磅政策,大手筆成立兩百億元規模的母基金,并且首次提出打造科創資本中心。科創資本中心就是打造“基金叢林”的最終目標。
此次母基金的規模和政策力度,在全國城市中都不多見。盡管如此,合肥還是保持一貫的低調,并沒有大張旗鼓,但在資本圈卻像是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引起各路資本的強烈關注。
根據合肥市財政局的統計,政策制定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前來接洽的全國知名基金管理團隊就有45個,在談投資基金規模達1859億元。
全國VC/PE組團來合肥,科創資本涌動合肥正在起勢生成。
在金融集聚區一線,已經感受到這股春潮。“蓋有‘科創之城’,必樹‘基金之林’。投資機構對合肥項目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不僅是國內的一些知名投資機構,一些境外投資機構也前來對接。”合肥濱湖金融小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化說,合肥資本集聚的勢頭明顯,盡管濱湖金融小鎮剛剛建成,就已經聚集了34家基金和基金管理機構,其中既有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子基金,也有省市兩級政府引導基金,更包括同創偉業、天堂硅谷等一批知名的社會投資機構,“我們正緊鑼密鼓啟動建設安徽創投風投‘國際客廳’”。
業界有言:“母基金強,則創投聚;創投活躍,則產業興。”從“最牛投行城市”到科創資本中心,對于合肥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多年來,合肥市通過政府主導、國資引領的方式,引入京東方、長鑫、蔚來等新興產業巨頭,帶動上下游產業接踵落地。“芯屏汽合”“急終生智”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合肥模式”由此誕生。
如今,合肥新興產業骨架已經搭建起來。下一步,合肥要的不僅是“移栽一棵棵大樹”,而是“崛起一片片森林”。
在“移栽大樹”的過程中,政府之手和國有資本發揮了“總導演”的作用。而接下來以科創為導向的“崛起一片片森林”的過程中,市場和資本則要擔當起“總導演”的角色。從深層次看,打造科創資本中心就是“合肥模式”的升級。
科技創新是合肥的最大標識、最靚名片。合肥擁有中科大、中科院、合工大等“科研富礦”,已集聚“兩院”院士138人、高層次人才800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超過100萬。
合肥一直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雙創,造就了“科里科氣”的城市氣質。“現在,科研人員投身科技創新的熱情非常高,我們把科學家們從象牙塔里都吸引出來了。”合肥市財政局二級調研員姚琳說。
通過自主培育,合肥市科創企業“森林”已經蔚然壯觀。截至2021年底,合肥有13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僅2022年3月,就有3家企業成功在科創板過會,勢頭強勁。
尤其是“科大系”科創企業已有上百家,他們成長迅速,都有潛力成為下一個“科大訊飛”。
當人們盯著長鑫、蔚來這樣的明星項目時,事實上,合肥一大批自主培育的“科大訊飛”已經在路上了。
推動科創企業成長,最為關鍵的就是資本支持。因為資本是科技創新最好的催化劑,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
相比于招引龍頭企業,科創企業量大面廣,它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持續和巨量的資本投入。為解決資本“從何而來”的問題,合肥以財政資金、國有資本作為杠桿,撬動金融市場,高質量匯集金融資本、社會資本。
在傳統金融層面,以銀行信貸為代表的間接融資體量大、投向廣,仍是科創企業融資主渠道。合肥通過構建“金融+資本”創新體系,以財政杠桿聯動金融杠桿,引導、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的信貸投放力度。
合肥市在全國首創政府、銀行、擔保、平臺公司四方融資服務機制,建立面向各類中小微企業開放式的融資服務平臺。同時,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作用,通過建立風險補償制度,統一設立“政信貸”財政金融產品,設立市征信公司,暢通企業融資渠道,打通企業融資“最后一公里”。
在社會資本層面,則通過國資投入撬動社會資本。合肥市構建市縣兩級“政府引導基金+政府產業基金+市場基金”的股權投資體系,為科創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股權融資支持。截至目前,合肥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創業投資、天使基金三大板塊已合作設立子基金45只、實繳規模近300億元、撬動5倍以上社會資本。
在國有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三個層面,合肥市全方位發力,不僅建立了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還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資本支撐。從而為資本扮演科創“總導演”的角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創新是中國下一個偉大的時代紅利。當勢頭強勁的科創與春潮涌動的資本,在合肥碰撞結合,將為合肥經濟騰飛插上翅膀。
當前,各地紛紛設立百億級母基金,形勢前所未見。各地投入重金,只為招引優質VC/PE機構。一場圍繞科創資本的爭奪,已經拉開帷幕。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合肥如何能再次拔得頭籌?
“從股權投資基金規模上看,跟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相比,合肥差距還很大。”合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程亞松分析說,股權投資基金有個特性,就是注冊地更多選擇便于募資的城市,因此北上廣深的規模占在全國近一半。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合肥這樣的城市來說,更重要的是依托政府引導基金,發揮國有資本的撬動作用,吸引行業頭部股權投資基金落戶,“為什么合肥的國資這么重要,就是這個特點決定的”。
合肥市此次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政府引導母基金,對于地方財政來說力度非常大。與產業類引導基金不同,此次引導母基金將通過直接出資、返投、獎勵等方式全部導入各專項基金,核心目的在于引導社會資本設立各類專項基金,支持科創領域和新興產業發展,其資金的撬動作用將更加突出。
與此同時,為加快打造科創資本中心,合肥市在推動VC/PE發展方面還推出多項重磅措施,包括出臺獎勵措施進一步激勵股權投資基金擴大投資,加快創投基金領域人才集聚,持續優化股權投資服務環境等。這些政策對于創投機構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合肥市提出,未來5年內培育5-10家具有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本地基金品牌,引進不少于50家行業領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機構,實現備案基金管理規模不少于500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體系。
“盡管我們的基金規模不如發達城市,但我們努力的程度和熱度可能更強。”合肥市對實現這樣的目標信心十足。
由于合肥有眾多投資成功的案例,在資本圈已經產生了光環效應。“合肥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領域多年深耕,產生的溢出效應開始顯現。以前是我們找投資項目,現在很多項目、知名投資機構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合肥建投集團副總經理陳小蓓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勢。
從長遠來看,吸引社會資本最核心的是優質項目。資本都是奔著項目來的,好的項目越多,資本流入的速度越快;科技創新活躍度越高,資本投資的熱情也越高。
合肥已經形成科技創新肥沃的土壤,可以源源不斷產生高成長性的科創企業和優質項目,“社會資本可以直接到合肥這塊‘菜地’上種菜,而不用到其他地方‘啃荒’了。”
有了資本,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更好的進行資源對接。“與長三角發達地區相比,合肥的科創與資本的融合度還不高,在資源對接中還存在‘缺失’與‘錯配’的問題。”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蕾分析認為。
一方面在科技成果研發到產業化之間,存在一個投資真空地帶,尤其是應用研發、中試熟化階段矛盾突出,無法滿足科創對資金資本的需求;另一方面,“知本市場”還未完全建成,知識產權的評價、交易體系缺乏,“知本”與“資本”的融合對接尚有堵點。
徐蕾建議,合肥要通過多種政策手段與市場手段彌補科創資本缺失與錯配問題,激活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營造更加濃厚的科創資本生態圈。
“科創+產業+資本”是合肥模式的核心。從合肥的探索來看,科創生態圈與產業生態圈、資本生態圈,“三圈”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三圈”融合為一個圈,科創資本中心建設就水到渠成了。
在業內專家看來,“三圈”融合需要很長時間的積淀和發展,而合肥的雛形已經顯現,“合肥已經到達厚積薄發的時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