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阿爾瓦·阿爾托是芬蘭杰出的建筑設計大師,以其人情化與地域性的建筑特點而名滿全球。二戰后,他自成一格的人情化建筑設計風格大大豐富了現代建筑的視野,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人情化設計思想為研究對象,介紹阿爾瓦·阿爾托的設計理念的形成背景及其對芬蘭建筑設計的推動作用。具體以阿爾瓦·阿爾托的實際建筑作品案例來進行探討分析,解讀人情化設計思想的精髓,并對阿爾瓦·阿爾托的設計理念在當今世界建筑設計中的發展現狀進行反思和升華。
關鍵詞:阿爾瓦·阿爾托;建筑設計;人情化;感性設計
一、阿爾瓦·阿爾托設計思想的形成背景
阿爾瓦·阿爾托是芬蘭杰出的現代主義建筑大師,他的建筑作品具有濃厚的人情化特征。在當時現代主義建筑風格相對繁雜的時刻,阿爾瓦·阿爾托能夠跳出圈子,發展具有自己藝術特征的設計理念是極其不容易的。阿爾瓦·阿爾托與同時期的幾位大師對現代主義的理解截然不同,他并沒有模仿或者沿襲其他設計師的設計想法,也沒有完全地脫離實際,而是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與芬蘭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起來,并且在其建筑作品中處處體現出關注人的情感體驗與實際需求的藝術風格,形成自身具有時代性與象征性的建筑創作思想,也對芬蘭建筑設計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阿爾瓦·阿爾托的設計思想與其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系。阿爾瓦·阿爾托從小生活在芬蘭,他的外祖父、父親都從事與林業、土地測量等相關的工作,他從小便受到了祖輩的影響,這也為他后來的人情化設計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阿爾瓦·阿爾托在小時候看到過芬蘭建筑師老沙里寧一幅建筑設計作品的圖片并且為之驚嘆,從那時起便堅定了成為一名建筑設計師的想法。此外,阿爾瓦·阿爾托從小就對畫畫感興趣,對父親工作時繪圖的工作桌印象深刻。看到父親通過測量工具得出具體的數據,就能夠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形態、性能等,阿爾瓦·阿爾托對設計有了初步的想法,并且這為他長大后的建筑設計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畢業后的阿爾瓦·阿爾托與當時芬蘭的年輕建筑師一起走向了一條帶有芬蘭地方傳統的國家浪漫主義的道路。但當時的芬蘭國家經濟實力落后,資源匱乏。隨后阿爾瓦·阿爾托就轉身投入當時正在興起的現代主義運動當中去了。歐洲現代建筑派的講究實用、功能、經濟,倡導采用新的工業技術來解決問題,但是對本土文化與建筑使用者的深厚情感,使阿爾瓦·阿爾托的作品粗看像是功能主義,實際分析則會發現里面蘊藏著許多芬蘭地域文化與為使用者考慮的細膩情感。
設計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設計師,因為我們進行的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設計,而是對生活的設計。在芬蘭,設計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注重功能、空間、使用感受、地域性特征、自然化是芬蘭設計的代名詞,而把人的情感與自然融合得極為合理的芬蘭設計師當屬阿爾瓦·阿爾托。在芬蘭,設計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已經貫穿到整個國家人民的精神層面上,設計的最高標準是體現簡單自然、純凈溫暖的美麗。芬蘭設計的精華就在于通過設計能夠把自然界很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并且讓使用者感到舒適。芬蘭設計師在設計中,包括建筑設計、產品設計等方面,都會考慮將自然界中的植物形態融入進去,因為自然界的奇妙能夠啟發他們的設計思維、創新能力。而這樣的模式早已經成為芬蘭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二、阿爾瓦·阿爾托人情化設計思想解讀
在建筑設計中,阿爾瓦·阿爾托非常喜歡使用木材,曾肯定過木材在芬蘭建筑中與使用者的密切聯系。這是因為芬蘭有著豐富的木材資源,森林茂盛,芬蘭的森林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同時,由于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在寒冷的冬季,比起混凝土,木材本身的質感、手感更能讓使用者感到溫暖,拉近使用者與自然的距離。阿爾瓦·阿爾托在生活器皿與建筑的設計中,也經常借鑒自然的植物造型。此外,芬蘭靠近北極圈,冬天不但寒冷還十分漫長,冬日經常只有幾個小時的白天,因此人們會感覺非常壓抑。受芬蘭所處地理環境的影響,為了使用者能夠正常地生活,阿爾瓦·阿爾托在他之后的建筑設計中,極為重視建筑使用者在空間里面對光線的感受,對天然采光與人工采光考慮得極為周全。這也說明了阿爾瓦·阿爾托既不同于強調理性主義的歐洲后現代派,也不同于精心創造詩意精品的賴特。阿爾瓦·阿爾托在設計上更加注重實用、功能,所有的設計都關乎使用者的感覺和情感體驗,體現了設計為人服務的主題思想。
(一)結合自然,注重人的感受
設計最為注重人類的生活體驗。如何使當代設計更加具有人情化?在建筑設計中,我們可以將自然生態的原形引入細節設計中,例如將門把手的材質、造型、裝飾等都設計得更加人性化。在不妨礙功能本質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更加柔和的材質增加人與事物的接觸,在知覺上給人親近感,刺激人類的五感;在造型上,可以充分考慮事物與人類肢體的貼合度,按照人機工程學的標準去考量;在裝飾上,可以引用一些藤蔓、花枝的設計,這樣設計出的門把手會比普通的門把手給人的感覺更加柔和,更能體現生活品質。
(二)結合地域特征,植根傳統
在當代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表現往往并不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當地傳統文化逐漸流失。然而,不管是在城市還是鄉村,地域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很多人初次到一個城市,對此地并不了解,正是通過一些建筑設計等中體現的地域文化來熟悉這座城市的。因此,在建筑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和區域特色是必然的趨勢。例如,本地區所特有的裝飾材料、與當地文化所匹配的圖騰紋樣、風俗習慣等元素都可以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或是其他的設計細節中。
(三)功能與審美并重
阿爾瓦·阿爾托的人情化設計思想雖說與現代主義派追求的功能主義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當代設計中兩者也可兼備。在建筑設計中,不能只是空有形式,而是要落到實地,講究實用功能性,給人類的生活提供方便。設計就是為服務而生的。當然,審美性也是必不缺少的要點,審美性不僅是指符合人類審美趣味的標準,更是指讓使用者感受到自然舒適。“將自然引入室內”是設計重點。
三、阿爾瓦·阿爾托人情化設計案例分析
阿爾瓦·阿爾托作為一個建筑師,工作準則就是要為建筑使用者提供一個舒適宜人的建筑空間環境,因此必須將為人服務作為宗旨,而且還要注重人們的心理情感需求,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的原則。其實不管是在建筑設計中還是在室內軟裝設計中,都應當以此為設計目的。阿爾瓦·阿爾托在設計生涯中時刻遵守人情化的設計原則,這一點在其建筑作品的細節中有所體現。
(一)維堡市立圖書館
圖書館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物,它象征著知識、文明、發展,是每一個城市都不會缺少的“景點”,也是一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心。在維堡市立圖書館的設計上,阿爾瓦·阿爾托完全擺脫了當時社會中所存在的一般圖書館的建筑樣式,充分考慮設計細節的實際用處,把人的使用感受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在圖書館的照明和聲學問題上,進行了非常細致的考慮。
在維堡市立圖書館的采光設計中,閱覽大廳的周圍墻壁上不開有任何形式的窗戶,只在平屋頂上開著圓形天窗,讓自然光透過頂部棚頂的天井玻璃照下來,使進入到室內的光線具有柔和、自然的特征,以避免光線直接照射讓閱讀者的眼睛產生不舒服的現象。這種設計手法真正體現了“將大自然引進室內”的設計理念,巧妙而又不動聲色,充分為使用者考慮,使其身處圖書館時不會感到冰冷、無人性化。
在維堡市立圖書館的聲學處理上,阿爾瓦·阿爾托使閱覽室遠離室外交通的各種噪聲,并且在矩形的講演廳內安裝了通長的波浪形反射板,利用自然生態中波浪的原型以及物理原理,應用到室內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體驗感受。在這一點上,阿爾瓦·阿爾托將他的人情化設計、為使用者考慮的設計思想發揮到了極致。使用木材建造在芬蘭一直都很流行,而把頂棚用木材設計成波浪形,不僅僅在使用上照顧到使用者的感受,并且使這個建筑在深層次的含義上被賦予了傳統的芬蘭地域文化色彩。此后,波浪形的頂棚設計形式在更多的建筑設計中得到使用,反映了設計師在設計時所考慮的功能因素。這也成為阿爾瓦·阿爾托的一種獨特建筑處理手法。
(二)珊納特賽羅鎮市政廳
阿爾瓦·阿爾托主張在塑造空間尺度時,不讓觀眾一眼望盡所在空間,而是使空間具備探索的要點,有“曲徑通幽處”的意境感。這讓人們在不斷探索的同時也能夠欣賞沿途的風景,別有一番趣味。在建筑外觀設計上,阿爾瓦·阿爾托依據人機工程學的參考標準,著重考慮人類視覺觸點、身體尺度等問題。即使是建造空間龐大而又形式復雜的建筑,也應當是建立在人機工程學的基礎上,適應人群心理和生活習慣等問題。而對于那些不得不建造的大面積房屋,主張在造型上化整為零,在視覺上突出整體性,讓人有探索欲。例如在珊納特賽羅鎮市政廳的設計中,阿爾瓦·阿爾托根據當地的地理形勢和地域特色,巧妙地突出了兩個設計細節:由于主樓的地基高,而使它所在地的視野更高于坡地,體現了一個突出的視覺層次;第二是在主樓的最高處設置會議室,在會議室周圍又設置了辦公室,使會議室與辦公室等其他部分形成了鮮明對比,體現了主次之分,使會議室與主樓的其他部分相比更加突出。這也體現了阿爾瓦·阿爾托逐步發展的設計思想,注重在尺度上與人體配合,對傳統材料磚和木材進行創新性的設計,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融合,體現了北歐的人情化與地域性的特點。
四、對現代建筑設計的思考與啟示
中國的建筑在人情化方面的發展遠遠是不夠的,間接地反映了人性化在設計當中的嚴重不足。人情化思想是阿爾瓦·阿爾托建筑設計的思想核心,通過長時間的實踐嘗試,將設計與自然、設計與人自然地融合到一起,一切的設計著眼點從關注人而開始。人情化設計與人們的情感和周圍環境是息息相關的,那么我們在設計的同時就一定會涉及當地具體的文化特征,現代主義與人情化的設計思想有些許不同之處。現代主義建筑派更加講究建筑的功能性,采用前沿的先進技術和最新的設計思想,在這一理論思想的發展下,阿爾瓦·阿爾托對建筑的功能性進行了肯定并且接受。但他堅決反對現代主義一味地追求功能主義原則,而完全不考慮使用者的真實感受,強調設計上的多元化趨勢。1940年阿爾瓦·阿爾托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學時重點闡述了這一觀點,他說:“現代建筑的最新課題是要使理性化的方法突破技術范疇而進入人情和心理的領域。……目前的建筑情況無疑是新的,它以解決人情和心理的問題為目標。”人情化的設計理念是阿爾瓦·阿爾托設計思想的核心,使他在之后的建筑設計中越來越重視地域性。
時代在快速發展,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也更加頻繁,所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這些問題正在逐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層次和情感需求,并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更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因此,設計師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也越來越注重創新性和趣味性。對于當今眾多的設計師而言,應當積極地向現代建筑大師阿爾瓦·阿爾托學習,堅定不移地走人情化的設計道路。在設計創作的同時也要深刻地關注人的情感需求,不僅注重使用上的舒適,也要注重精神層次的升華。只有這樣,建筑設計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建筑設計才能真正意義上與大自然相融合,從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陳志華.創新散論[C]//陳志華.北窗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徐明玥,曹貴.阿爾瓦·阿爾托建筑設計思想探究[J].大眾文藝,2020(8):71-72.
[3]高祥生.我了解的現代著名建筑大師阿爾瓦·阿爾托[J].建筑與文化,2019(2):26-33.
[4]沈唯.感性設計讓生活更富詩意[J].美與時代(上),2018(3):7-9.
[5]謝雨晴.阿爾瓦·阿爾托作品中對自然與傳統的回溯:以瑪利亞別墅為例[J].城市建筑,2019(28):118-122.
[6]朱育漩.只因大自然,靜中生輝的芬蘭設計[J].環境經濟,2020(13):66-69.
[7]胡毅.阿爾瓦·阿爾托建筑設計研究及對中國建筑設計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163-164,173.
[8]盧朗.人情化與創新:阿爾瓦·阿爾托的思想、作品及其啟示[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3(6):54-56.
作者簡介:
李周萍,湖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