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涯:
在南京整整工作十一天……收獲確是不少,但是沒有得到休息。失眠又發作,只好恢復吃水藥,吃水藥后又可以每夜睡到六小時了,只是沒有水藥就不行……這次在南京,曾乘暇去雨花臺憑吊烈士,在許多陳列的照片中,發現了很多是我過去的老戰友和難友,一時情不自禁,潸然淚下。因此,想到我還活著,較之他們(烈士)占了大便宜,若果我還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憊感的話,那我太對不起他們了。
這幾天總是想著您和兒女們,涯子的活潑天真時時繞著我的心靈,有時竟想早些言歸,但我不能這樣做……
祝
你好!
吻你并建、進、庶、涯!
您的賡
三月八日
(1957年3月8日)
家書故事
1957年,陳賡到南京視察工作。百忙之中,他給妻子傅涯寫了這封信,以表思念之情、感慨之意。
陳賡(1903年—1961年),作為“開國大將”,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而黑龍江人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他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因校址在哈爾濱,常被稱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為“哈軍工”,即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的故事。
1952年,陳賡從朝鮮戰場回北京匯報戰況,毛澤東對他說:“現在國家要建設軍事工程學校,你去當校長吧。”
肩負著黨中央的重托,陳賡離開了戰場,走進了校園。
在建校過程中,陳賡不顧自己在戰爭年代留下的腿傷,經常深入基建工地,多次爬上腳手架同工人交談,查看工程質量。僅僅7個月時間,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的36幢教學科研大樓便拔地而起。1953年9月1日,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多軍種綜合性的軍事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成立,陳賡任院長兼政委、院黨委書記。
經過陳賡的辛苦奔波,哈軍工終于建立起來,相關教學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而此時陳賡卻病倒了。據史料記載:“陳賡心梗被搶救過來后,第一時間也是在關心哈軍工的工作。”他再一次病倒后還說:“我活著就要干!”
戰爭年代留下的傷痛、長期艱苦的生活和超負荷的工作,使陳賡的身體每況愈下,但他仍無比關心哈軍工的成長,一直兼任哈軍工院長等職務。直至逝世前一天,陳賡還在構思著《作戰經驗總結》,強忍著病痛看材料、寫提綱,想為哈軍工學子們多留下一些知識財富。1961年3月16日,陳賡不幸逝世,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哈軍工。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園里,至今仍矗立著陳賡的雕像,他的目光仍堅毅地注視著這所校園。
這封家書中,陳賡告知妻子,自己身體不好,再加之思念家人,想“早些言歸”、回歸家庭,但想到“較之他們(烈士)占了大便宜”,如果“不振作”,就對不起那些犧牲的戰友們,因此“不能這樣做”。一位革命者的天倫之樂與天下之樂、小我與大我,就這樣融合在只言片語間,可謂紙短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