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聰
隨著一戰的進行,德國軍方預見到一種手槍彈口徑自動槍支的價值,這種槍很快就被稱為沖鋒槍。為了找到這樣一種槍,德國軍方組織多家槍械生產商進行了競標測試,這種槍將獲得“Maschinenpistole18/1”的稱號,伯格曼工廠設計的樣槍贏得了這個稱號,即MP18沖鋒槍。
根據要求,這種槍支應該能夠連發射擊,發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瓦爾特公司的參試槍是M1918沖鋒槍,該槍有兩種款式,區別在于第一種款式未設手槍式握把,第二種款式設有手槍式握把。

第一種款式的瓦爾特M1918沖鋒槍

手持瓦爾特第一種款式M1918沖鋒槍的士兵

第二種款式的瓦爾特M1918沖鋒槍


專利號328432的彈盤。1918年6月29日由弗里茨·瓦爾特在德國澤拉-梅利斯(Zella-Mehlis)申請,1920年10月28日作為315058號專利的增補專利而獲準授權

專利號334451的彈盤。1918年10月23日由弗里茨·瓦爾特在德國澤拉-梅利斯申請,1921年3月11日作為315058號專利的增補專利而獲準授權


1917年9月22日, 奧斯卡·佩恩繪制的湯姆遜“ 勸導者” 沖鋒槍圖樣, 該槍采用彈帶供彈,彈帶位于供彈箱內

1921年12月6日,奧斯卡·佩恩設計的彈帶及供彈箱獲得專利
更有趣的是彈盤,可以肯定它受到了劉易斯機槍及其前身塞繆爾·麥克林(Samuel McClean)設計的機槍彈盤的影響。從1918年上半年瓦爾特公司弗里茨·瓦爾特提交的的彈盤圖紙(專利號315058)可以看出,該彈盤每層有16個容彈槽,共5層,能夠容納80發或更多的槍彈。在提交該專利之后,弗里茨·瓦爾特還提交了該彈盤的兩項補充專利,補充的專利號分別為328432、334451,這些專利也與瓦爾特M1918沖鋒槍有關。
彈盤內的彈簧不斷傾斜的供彈方式可能會導致卡殼故障,艾薩克·牛頓·劉易斯通過他的設計解決了這些問題。因此,瓦爾特M1918沖鋒槍的彈盤大致上也有這些問題。此外,它的造價太過昂貴。伯格曼的設計使用了P08手槍和卡賓槍已經服役的蝸牛彈鼓,這更經濟。
據了解,霍夫曼的設計沒有樣槍存世,唯一保存至今的是德國弗萊爾堡軍事檔案館的19張設計圖。整支槍的側面圖和彈匣圖都沒有。這些圖紙繪制于1917年初到1918年6月之間,圖紙上標有德文“步兵工程局”字樣。大多數圖紙的頂部都標有“Maschinenpistole Hoffmann”,其中的“Hoffmann”最有可能的人選是海尼希·霍夫曼(Heiniich Hoffmann),他在一戰期間負責德國武器和彈藥廠(DWM)的巴拉貝魯姆手槍生產工作。
霍夫曼沖鋒槍是否起源于DWM工廠,目前還沒有發現以DWM或BerlinKailsmhcr Industriewerke(該公司在1922年后更名為BerlinKailsmhcr Industriewerke)名義申請的沖鋒槍專利。
圖紙顯示了一種結構非常復雜的槍,其槍彈供給裝置由鏈條和鏈輪組成。在19張圖紙中至少有6張是關于這個供彈裝置的?;舴蚵鼪_鋒槍有一個帶有兩個閉鎖突筍的可旋轉槍機、一個木制槍托,以及一個帶有散熱孔的槍管護筒。

湯姆遜M1919“殲滅者I”編號1沖鋒槍。其使用一個適配器來固定盒式彈匣。為了安裝彈鼓,需要拆除這個適配器

湯姆遜M1919“殲滅者II”編號2沖鋒槍。其可以安裝盒式彈匣或彈鼓。有螺紋的槍管前端允許安裝兩腳架、刺刀或馬克沁消聲器

自上至下:湯姆遜M1919“殲滅者Ⅱ”編號3沖鋒槍,其安裝有刺刀;另一種湯姆遜M1919沖鋒槍,其安裝有華納-斯瓦西狙擊手瞄準鏡;湯姆遜M1919編號8沖鋒槍

湯姆遜M1919“殲滅者Ⅲ”編號6的C型沖鋒槍右、左視圖


湯姆遜M1919編號11沖鋒槍的機匣左側特寫

湯姆遜M1919編號17的E型沖鋒槍及其配用的彈匣、彈鼓
湯姆遜“勸導者”(Persuader)是美國第一支沖鋒槍,其發射.45ACP手槍彈,1917年進行了工廠測試。其設計者是工程師西奧多·艾克霍夫和奧斯卡·佩恩,他們最初被AOC公司(1916年,美國將軍約翰·托利弗·湯姆遜和金融家托馬斯·瑞安成立Auto-Ordnance Corporation,AOC)雇用研制步槍,并在AOC公司學習美國海軍軍官約翰·布利希在1915年發明的半自由槍機的專利,湯姆遜以前曾購買該專利及約翰·布利希步槍用于研制與改進新槍。
湯姆遜“勸導者”沖鋒槍的設計者除使用改良的槍機外,還使用了彈帶供彈方式。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每發射6~7發槍彈后,槍機就會卡住。
1918年,研制工作進一步發展。AOC公司準備了各種版本的“殲滅者”(Annihilator)沖鋒槍進行測試。測試采用彈帶或彈匣供彈的樣槍,表面帶有諸多散熱槽的槍管和用于槍機潤滑的奧斯卡·佩恩夾具,機匣內裝有實心加工的方狀槍機。后來的型號未設槍托,手槍式握把代替當時常見的槍托,槍管下方還設有前握把,便于連發射擊時控制。它有“開放”的彈匣槽,位于上機匣底部、槍機的前面,以安裝20發直式彈匣或奧斯卡·佩恩設計的彈鼓(50發容彈量)。該槍的所有主要零部件都采用車床、銑床等機械冷加工機器制造,公差很小。
在試制過程中,通過改進槍機組件和20發直式彈匣,實現了沖鋒槍在連發時的可靠性。這種武器成為湯姆遜M1928沖鋒槍的雛形。但由于一戰結束,“殲滅者”沖鋒槍的早期樣槍遭到軍方拒絕。盡管如此,湯姆遜在一戰后仍繼續致力于改進該武器。
在湯姆遜將軍的全力支持下,設計團隊研制了一系列沖鋒槍,統稱為M1919湯姆遜沖鋒槍。這一系列沖鋒槍都有編號,每個編號的沖鋒槍都是輕微修改的版本。
據了解,各種款式的湯姆遜M1919沖鋒槍的總產量約為40支。在這40支樣槍中,現今有11支存世,其中有5支收藏在私人手中。
1919年研制的湯姆遜被稱為“殲滅者”沖鋒槍。其中第一種是工作臺上的“殲滅者試驗裝置”。該試驗裝置只不過是安裝在試驗臺上的一個粗糙的試驗性槍機、拉機柄和擊針組件。最初,這個裝置被設計為使用皮帶供彈的機構。后來,該供彈機構被一個盒式彈匣取代。
試驗裝置經過改進,產生了“殲滅者I”沖鋒槍。其中,“殲滅者I”編號1的沖鋒槍彈匣插口設有裙邊,以便插入彈匣,從而為該槍可靠供彈。這種設計很快就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新設計,以便于插入20發盒式彈匣或50、100發彈鼓。20發盒式彈匣需要一個安裝在機匣內的適配器。為了安裝彈鼓,這個適配器必須拆除。
雖然編號1的“殲滅者I”沖鋒槍“功能令人滿意”,但在“殲滅者II”系列沖鋒槍中還是進行了一些改進。

內奇M1919沖鋒槍

拋殼窗特寫

彈鼓槽特寫

拆卸下的槍機組件

阿道夫·弗勒
“殲滅者II”系列沖鋒槍包括編號2和3兩個成品槍械,這是第一批向公眾展示的湯姆遜M1919沖鋒槍。編號2于1919年3月在紐約市展示,試射了18000發槍彈,沒有發生任何故障。編號2的設計可以安裝一個.45口徑的馬克沁消聲器。該消聲器效果極佳,不僅能消聲,還能大大減小槍口焰。在一段時期內,這一特點是湯姆遜沖鋒槍一個大量宣傳的賣點。編號3被克利夫蘭工程部保留下來,用于測試刺刀座。
編號2和3導致產生被稱為“殲滅者III”的湯姆遜沖鋒槍家族,這個家族分為至少5個獨立的子模型組。其中“殲滅者III”C型,最初有10套組件被制造出來,但不是所有的都完成了,只有編號4、5、6、7四套已經完成。其中,編號6收藏在巖島博物館,編號7收藏在一個私人手中,是如今私人手中最古老的美制沖鋒槍。
自動軍需工程部在對編號2和3進行了幾次長時間的射擊測試后發現,擊針被證明是薄弱的。于是,新設計的編號10和11被制造出來并進行了測試。編號10號在使用新設計的20000發槍彈的試射中功能完美無缺。編號11被保留在自動軍需工程部,用于演示各種設計。編號11最初制造時沒有瞄準鏡、槍托及單發選擇桿,一些變化都是在后來的設計演變中出現的。編號11還被送往赫克力士火藥公司,用于作為槍彈測試的試驗臺,這種湯姆遜沖鋒槍的射速約為1000發/分。
在編號10和11研制成功后,又有幾支E型湯姆遜M1919沖鋒槍被制造出來用于宣傳和演示。編號17的E型沖鋒槍最初具有全自動發射模式,這支槍被用于各種廣告照片和文章,它后來被改為半自動發射模式。
1919年,捷克斯洛伐克工程師約瑟夫·內奇在其兒子弗蘭蒂塞克的協助下,設計出M1919沖鋒槍,可以說該槍是屬于第一代沖鋒槍的范疇。該槍發射奧地利M1912手槍使用的9mm斯太爾手槍彈,功能更像一支輕型卡賓槍,其設計靈感無疑來自意大利維勒·帕洛沙M1915雙管沖鋒槍的設計。
內奇M1919沖鋒槍在概念上和實踐上也受到了意大利伯萊塔M1918沖鋒槍的影響。該槍槍托由胡桃木制成,具有半啞光漆面。包括折疊式槍刺在內的金屬零部件表面都經過了發黑處理(又稱為發藍處理)。
與伯萊塔M1918沖鋒槍不同的是,其折疊式槍刺是折疊到槍身右側,而伯萊塔M1918沖鋒槍的折疊式槍刺是折疊到槍身下方。此外,內奇M1919沖鋒槍由位于槍身下方的小型彈鼓供彈。
內奇卡賓槍提交給捷克斯洛伐克陸軍進行測試,但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繼續進行研制。

弗勒M1919沖鋒槍右視圖

弗勒M1919沖鋒槍左視圖

加裝有垂直前握把的弗勒M1919沖鋒槍,該槍上方為其配用的彈匣袋,下方為其配用的40發弧形彈匣
直到1910年代末,瑞士槍械師對沖鋒槍興趣不大,只有在1919年才研制出幾種樣槍。
瑞士第一支沖鋒槍的創造者是阿道夫·弗勒(Adolf Furrer),他當時在瑞士首都伯爾尼負責監督W+F(Waffen fabrik)工廠的經營,這家工廠從事盧格P08手槍的大規模生產。利用喬治·盧格(Georg Luger)項目中的一些想法,阿道夫·弗勒決定制造自己的沖鋒槍。于是,幾支沖鋒槍被制造出來。
1919年,阿道夫·弗勒研制出M1919沖鋒槍。在大多數資料中,該槍被稱為W+FM1919沖鋒槍或弗勒M1919沖鋒槍。
為了提高人機工效,設計師建議將該槍的基礎機構旋轉90°。因此,弗勒M1919沖鋒槍不是從槍身底部供彈,而是從槍身右側供彈,拋殼窗位于槍身的左側。
弗勒M1919沖鋒槍發射7.65×21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弧形彈匣容彈量40發。在射擊過程中,槍管進行往復運動,以實現連發射擊。該槍還配有一個帶有內襯的護手。
一些W+FM1919沖鋒槍的樣槍還配有一個木制前握把,前握把安裝有伸縮式可止動助鋤,握把高度從260mm到380mm可調。由于特殊的布局和部件的不對稱安排,該武器在射擊時的表現與其他型號沖鋒槍有明顯的不同。
該槍采用最簡單的瞄具,在槍管口部上方安裝了一個小型的非調節式準星,而照門位于機匣后部上方。
盡管有大量的原創想法,但弗勒M1919沖鋒槍在質量和尺寸方面與同類產品沒有太大區別。該槍可單、連發射擊,總長度不超過790mm,質量4.8kg(不含彈匣),發射7.65mm槍彈,初速350m/s,理論射速1200發/分。由于使用的是相對低威力的手槍彈,有效射程不超過100~150m。
1919年,弗勒M1919沖鋒槍被送去測試,顯示出相當高的性能,但沒有得到軍方的選用。該槍的制造相當復雜和昂貴,從這個角度看,其不如德國研制的MP18沖鋒槍。
根據測試結果,德國MP18沖鋒槍被采用。很快就出現了供應成品沖鋒槍的合同,后來瑞士工業界獲得MP18沖鋒槍的許可權,可以進行該武器組裝。而W+FM1919沖鋒槍則一直沒有裝備。根據一些報告,在1919~1921年期間,W+F工廠生產了90支弗勒M1919沖鋒槍,但這些沖鋒槍沒有被軍隊收購。
盡管如此,第一支瑞士沖鋒槍的幾個樣本仍然存在至今。在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里,存放著第一支弗勒M1919沖鋒槍原型槍。該槍編號為“1”,與后來的系列產品相比,其在木制部件的加工上有所不同。另外,在歐洲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中還保存著幾支弗勒M1919沖鋒槍。
1919年,瑞士槍械設計師阿道夫·弗勒和他的同事們研制出一種飛機上用的航空機槍,該槍被命名為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M1919航空雙槍”)。與阿道夫·弗勒和他的同事們研制的其他槍械一樣,該槍也經常被稱為弗勒M1919,但這種情況下不排除混淆,因為這個名稱也用于他們研制的步兵用沖鋒槍。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沖鋒槍

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沖鋒槍右視圖

Flieger-DoppelpistoleM1919沖鋒槍下部特寫,可以看到該槍折疊起來的肘節式杠桿

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沖鋒槍后視圖

Flieger-DoppelpistoleM1919沖鋒槍配用的7.65×21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在初期的空戰時,人們對空戰武器提出了許多設想,其中瑞士槍械設計師阿道夫·弗勒就認為當時的飛機不適于安裝大尺寸的機槍,應該安裝一種緊湊、快速射擊、發射手槍彈的輕武器,在兩架飛機纏斗時抓住機會射擊對方。
為了提高射速,阿道夫·弗勒決定為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配備2根槍管。瑞士槍械設計師非常喜歡喬治·魯格P08手槍,這就是為什么阿道夫·弗勒的所有設計都與P08手槍有類似的肘節式閉鎖機構,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也不例外。
該槍由2根槍管、2個機匣等組成,但只有1個扳機、1個手槍式握把、1個槍托。2根槍管前方頂端的橫梁上設有用于航空瞄準的環形瞄具,在機匣之間的中央橫梁下方,設有一個圓柱形裝置,用于連接在飛機的支架上。
該槍的2根槍管口徑均為7.65mm,槍管長均為300mm。一個有趣的特點是,在2根槍管的中央連接裝置上設有連接槍管的活動杠桿,射擊時,后坐力將1根槍管推向后方,然后重新裝彈。當此槍管向后移動時,通過杠桿作用于另1根槍管,使其向前移動,從而實現擊發,如此往復。
該槍配用7.65×21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這種槍彈裝入兩個可拆卸的弧形盒狀彈匣,每個彈匣容彈量40發。彈匣位于機匣頂部,拋殼窗位于機匣底部。手動保險分別位于2個機匣的外側,只有保險、連發兩個位置。由于該槍是專門作為飛機上使用的武器,所以未設計單發射擊模式。
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全長約635mm,總質量達到8.6kg(不含彈匣)。事實證明,該槍在同類產品中是相當重的。這種槍在2根槍管交替射擊時的總射速達到1900發/分,連續發射完兩個彈匣80發槍彈只需3秒。在高射速時,使用彈匣作為供彈具,有明顯的劣勢。
7.65×21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可用于步兵輕武器,完全不適用于航空機槍。使用這種槍彈的有效射程不超過幾十米。在遠距離上,彈頭的能量降低到不可接受的水平,不可能可靠命中目標。
據報道,W+F公司在1919年向軍方展示了其研制的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但軍方的反應并不熱情。發射手槍彈的槍械不適合作戰飛機,該槍被拒絕。其實,那時空戰武器已經走過了前期的混沌,思路逐漸清晰,各種專業的航空機槍、機炮均走向成熟,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這個一戰初期的航空用沖鋒槍概念已經落伍。
有資料顯示,瑞士軍隊曾對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進行了測試,盡管軍方拒絕采用此槍,但仍生產了幾支讓步兵的個別射手試用了一段時間,由于缺乏大規模的應用前景被停止繼續研制。
此后,W+F公司及其他瑞士槍械制造商不再涉及航空用沖鋒槍及步兵用沖鋒槍的問題??吹竭@種想法在實踐中是徒勞的,他們放棄了這種沖鋒槍,并研制了適合實際使用的其他武器。例如,W+F公司的工作人員后來研制出其他幾支沖鋒槍。Flieger-Doppelpistole M1919沖鋒槍至少有一個原型樣槍后來成為博物館的展品,現在它保存在英國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全文完)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