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晶,王曉娣,智 慧,劉津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四科,北京,100078)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是全身性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在下肢的表現,由于病變肢體血液供應不足,臨床表現為下肢麻木、間歇性破行、疼痛等,嚴重時患者甚至在睡眠過程中痛醒或抱膝而坐,徹夜難眠,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1-2]。藥物不能緩解或完全控制疼痛,并且部分藥物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耐受性差[3]。近年來,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就診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已成為中老年人常見的周圍血管閉塞性疾病。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寒凝血瘀型屬于中醫“脫疽”范疇[4],主要以肢體發涼怕冷、疼痛,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底呈紫紅色、青紫色。舌有瘀斑或舌質絳,脈弦澀。
艾灸是以艾為主要施灸材料,點燃后懸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變部位,借灸火的熱力以藥物的作用,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淤散結、引熱外行、防止保健的作用,可以通過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艾灸可以溫經散寒、消瘀散結,對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患者的疼痛有較好的干預效果[5]。灸法是最古老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治療范圍廣,操作方便[6-7]。本研究運用艾灸緩解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四科就診的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寒凝血瘀型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分型為寒凝血瘀型;②經疼痛評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測定,VAS評分>4分;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合并嚴重高血壓、心臟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45~85歲,平均(66.00±4.50);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9~89歲,平均(65.00±5.1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根據辨證遵醫囑給予活血化瘀輸液及口服中藥治療。①生活護理:告知患者注意休息,生活起居有規律,要終身戒煙。②患肢護理:注意防止肢體碰傷、刺傷、壓傷及擦傷。鞋襪大小合適,舒適為度,注意肢體保暖。患肢未破潰時,每日用溫水浸泡,禁用過熱、過冷的水用力擦洗。有足癬者及時治療。修剪指甲時防止損傷,足部有嵌甲、雞眼亦不宜隨意用藥或處理。患肢已有潰瘍者,應按醫囑進行換藥,動作要輕,且不宜亂用腐蝕性藥物。③飲食護理:飲食護理方面,囑患者低熱量、低膽固醇、低糖飲食,控制體質量,多食用富含植物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少食富含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如動物腦部、肥肉、魚子、蛋黃等,避免暴飲暴食及食用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豆制品,嚴格戒煙戒酒。④心理護理:情志在疾病的發展及預后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病程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患者易產生嚴重的焦慮及恐懼,因此做好心理護理意義重大。應向患者耐心解釋,給予細心照顧,安慰鼓勵患者,鼓勵其振作精神,使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中醫護理干預,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實施艾灸。艾灸操作方法:采用回旋灸的方法,用點燃的艾條,與施灸部位皮膚保持一定距離,均勻地左右移動或往復回旋熏烤施灸。選取三陰交、足三里、解溪等穴位,每個穴位艾灸15 min,1次/d。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疼痛程度,分別于第1天(干預前)和第5天(干預后)評估1次。
干預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VAS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s) 分
干預前組別n t P干預后5.61±1.08 5.79±0.99-0.605 0.548觀察組對照組30 30 5.874 1.033<0.001 0.305 t P 3.91±1.16 5.54±0.88-5.512<0.001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屬中醫“脫疽”范疇[8],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節壞死脫落,黑腐潰爛,創口經久不愈為主要表現的脈管疾病。因先天不足,正氣虛弱,寒濕之邪侵襲,瘀阻脈絡,氣血不暢,甚或痹阻不通所致。中醫外治法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通過直接作用于穴位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陰陽,對疼痛的治療療效確切[9],艾灸即是其中的一種有效療法。艾灸利用艾葉藥物活血化瘀加溫熱之力于穴位及經絡,能使機體產生內源性鎮痛物質,并能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因而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10-11]。本研究探討了艾灸緩解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的效果,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實施艾灸,能進一步緩解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且艾灸安全、操作簡單、無不良反應,患者接受程度高,值得臨床借鑒。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