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制度定位、完善思路與建議

2022-04-26 03:22:11鄭淑鳳
科技與法律 2022年2期

摘 ? ?要: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具有提高著作權許可效率、抑制傳播者壟斷著作權資源、促進作品傳播和抑制許可費虛高的潛在功能,有助于緩解音樂市場持久存在的版權惡性競爭問題。當前對該制度的定位認識和體系化思考不足導致制度缺乏配套規則和兼容性。本次《著作權法》修改雖未涉及該制度,但其中構建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利查詢系統和提供許可費協商機制與救濟措施等修改內容客觀上有助于完善法定許可制度的實施機制,降低制度適用風險。在落實上述修法新規時,應將法定許可納入其中并通過實施條例加以細化,包括在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利登記系統中明確需提供法定許可相關信息,允許權利人選擇通過集體管理組織或自己直接向使用者收取許可費,同時還需明確自由許可與集中許可的兼容可能,鼓勵集體管理組織為法定許可的許可費率提供指導價格區間。在完善上述機制的基礎上,立法者可考慮刪除允許著作權人聲明排除適用法定許可的規定,提高制度適用能力。

關鍵詞: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集中許可;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反壟斷法

中圖分類號:D 91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783(2022)02?0098?10

引 ?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第42條規定了錄制錄音制品的法定許可制度,允許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對詞曲作品施加法定許可曾被寄予提高許可效率、促進音樂作品傳播的厚望,并對此展開集中討論[1-2]。但與學術討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制度在立法上允許著作權人聲明排除適用且制度細則較為模糊,在著作權法的歷次修改中未得到改善并屢次陷入停滯狀態1。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直接關涉詞曲著作權人與音樂制作傳播者的市場利益分配。隨著我國音樂市場的蓬勃發展,市場主體的利益分配需求更為復雜,對音樂版權的激烈競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法定許可作為著作權法上的潛在應對方案仍有深入討論的必要。過去對該制度的討論側重對國外立法經驗的介紹,以及法定許可制度的潛在功能分析,未能充分回應該制度在我國理論界討論熱烈但實踐影響過小的問題。本文旨在從本土制度背景和著作權法體系化角度分析該制度在我國立法和實踐中停滯的根源,結合著作權法相關新修規則對該制度的未來發展做分析討論。

一、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潛在功能與批判思考

(一)網絡環境下音樂作品法定許可的潛在功能與實踐需求

音樂作品的法定許可具有諸多潛在功能,有助于緩解當前音樂市場就版權許可競爭帶來的諸多問題,這在此前的學術討論中已有充分論述。在該制度存在推行障礙的背景下,仍有必要梳理其潛在功能,考察其是否具有進一步完善與推行的必要。

從規范層面來看,由于法定許可下錄音制作者無須提前獲得許可,詞曲作者無法拒絕錄音制作者的許可請求或開展獨占許可與排他許可,因此,其具有諸多潛在功能,包括:降低作品傳播與使用門檻,促進作品傳播;縮減作品許可的搜索、協商環節,節約談判成本;緩解由于音樂作品復雜性帶來的許可效率低下問題;緩解由于獨占許可帶來的音樂市場壟斷風險,促進市場充分競爭。此外,法定許可的推行也有助于促進公眾對作品的使用。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翻唱、短視頻、在線K歌、UGC等涉及音樂作品的娛樂、二次創作方式層出不窮,并成為公眾表達自我、開展社交娛樂的重要方式。音樂作品的法定許可允許使用者在支付許可費后直接使用詞曲作品,有助于滿足公眾欣賞音樂、二次創作和娛樂社交的需求。

就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這一具體法定許可制度而言,其制度適用對當下音樂市場的發展也具有諸多潛在益處。

一方面,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能夠切實回應當前音樂市場對獨家版權的過分追逐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競爭效果。我國傳播者對音樂“獨家版權”的競逐已經阻礙了音樂市場的有序發展,導致其他競爭者缺乏著作權資源而無法開展音樂錄制與播放活動,難以有效參與市場競爭2。2019年,有媒體披露國家反壟斷機關對騰訊音樂開展反壟斷調查3,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騰訊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要求其放棄獨家音樂版權。盡管我國此前曾通過行政措施要求對多數音樂作品進行交叉許可,但后續版權糾紛表明市場仍然集中于少數頭部音樂作品中。對我國音樂市場“獨家版權”現象仍需普遍性、結構性的限制規則,以長久、全面地解決該問題。特別是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推行能夠為翻唱行為提供合法基礎,錄音制作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表演者詮釋同一部作品進行錄制,避免著作權人與某個錄音制作者訂立專有錄制合同,造成版本單一的狀況[3]。事實上,很多網絡音樂平臺通過翻唱模式在激烈的版權競爭中生存,并為市場提供更為多樣的翻唱作品[4]。推行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正是肯定此類商業模式,促進市場多樣化,以及提供充分競爭的法律基礎。

另一方面,在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規則完善且實施良好的情況下,該制度能夠幫助詞曲作者獲得更為合理的報酬。在我國“平臺—唱片公司—作者”的市場結構下,唱片公司憑借強勢談判地位以一次性或較低的許可費用從作者處購買詞曲著作經營權,制作歌曲后以較高許可費許可給開展版權競爭的網絡平臺。作者與唱片公司間的許可費多為一次性買斷且費用明顯低于最終錄音制品的許可費用,作為著作權法激勵對象的作者未能得到應有報酬;而在法定許可下,作者得以通過后續最終作品的點擊量收取許可費用,有助于獲得長久、與作品價值成正比的許可收入,“若考慮法定許可的廣泛性,作者由此獲得的經濟收益未必低于自由許可機制下的收益”。[5]

(二)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制度痛點與原因分析

盡管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具有潛在功能與實踐需求,但該制度在實踐中并未得到真正適用。由于著作權法允許著作權人聲明排除適用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多數著作權人選擇在發表作品的同時,附上“詞曲著作權所有,翻錄必究”等類似聲明,以排除適用該制度。這使得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在我國多數情況下形同虛設,無法發揮上述制度功能。對此,我國曾在2012年的著作權法修改中提出刪除允許權利人聲明排除適用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規定,以提高其落實效果4。但該提議隨即因遭到音樂人群體的強烈反對而被放棄[6]。2020年,《著作權法》修法對該條款既未刪除也未修改,再次將該問題擱置。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制度在立法上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對該制度的保守態度乃至批判,除了對該制度的誤解,主要在于現行的著作權法缺乏對該制度運行的保障機制,導致制度適用存在風險。

適用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最大風險在于會導致著作權人無法收到許可費。由于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下使用者無須獲得著作權人同意即可使用其作品,著作權人也無法掌握作品的使用信息,許可費的收取多依賴于使用者的自覺繳納。即便使用者有意繳納許可費,由于音樂唱片背后詞曲著作權人繁多且分散,較大的搜尋成本也會迫使部分使用者放棄繳費。退一步來看,在著作權人能夠收到許可費的情況下,確定其許可費率也存在諸多爭議。法定許可下著作權人因無法拒絕許可而喪失議價能力,這使得原本作為個人的作者與大型唱片公司、音樂平臺間談判地位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使用者可利用優勢地位壓低許可費。對此,立法者多采取機構定價方式避免上述情況。但無論是行政機構還是司法機構定價,囿于行政效率的低下與收集作品供需信息能力的不足,其定價效率與最終費率的科學性并不高。美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自1909年后約70年,美國對音樂作品的法定許可費率一直定為每曲2美分,未能考慮市場變化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價格無法反映市場真實需求。此后美國試圖通過建立專門許可費定價機構來改善定價機制的不足,包括自1976年開始陸續設立“著作權權利金法庭”“著作權權利金仲裁委員會”“著作權補償金法官”以解決許可費糾紛,都未能提供令市場滿意的許可費定價方案。較之于市場主體,行政、司法機構往往難以獲得音樂許可市場的完整、實時信息,也無法跟隨市場變化實時調整定價,而機構定價一旦過高或過低,其負面影響仍需由著作權人或使用者承擔。因此,在沒有完善的費率計算、收取方式和違規救濟機制等配套措施的情況下,法定許可實施的期待效果與落實情況可能相去甚遠。

(三)其他“替代方案”的不足

鑒于上述問題,有觀點提出以其他制度替代實現法定許可的功能。針對提高許可效率的功能,有學者建議立法者可以通過完善集體管理組織,借助“去官方性”和“去唯一性”的集體管理組織將分散的權利集中對外進行許可交易,以集中許可替代法定許可制度[7-8]。針對預防壟斷著作權資源的功能,有學者提出競爭法更適合應對市場中的壟斷風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在必要時介入調整[9]。

盡管集中許可與競爭法規制能夠部分替代法定許可實現提高許可效率、規制壟斷風險的功能,但其本身也存在諸多不足。反壟斷法自身存在規制界限。一方面,反壟斷執法具有較高成本,且存在事后矯正的模糊性、延滯性[10],無法對版權交易提供結構性、持久的規范方案。尤其是在我國新興網絡環境中界定相關市場、認定構成市場支配地位極為困難[11],網絡音樂平臺多難以滿足反壟斷法規制要求;且反壟斷案件耗時耗力,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或詞曲作者無法承擔與平臺對抗的金錢與時間成本。另一方面,競爭法在處理糾紛時具有自己的適用范圍。競爭法主要針對市場競爭的具體行為開展規制,例如:可應對濫用“獨家音樂”宣傳帶來的虛假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下簡稱《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第8條);以限制競爭為目的,平臺與權利人簽訂限制或固定轉授權價格(《反壟斷法》第14條);具有市場制品地位的平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轉授權或添加不合理轉授權條件(《反壟斷法》第17條、第18條、第19條)等問題。針對音樂集團的并購行為,執法機構也可就其市場份額與資源集中帶來的影響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反壟斷法》第27條、第28條)。但競爭法的適用需針對具體個案行為及其影響進行系統分析和謹慎論證[12]。相較之下,著作權法直接規范著作權的行使,能夠通過制度化的設計為產業運行提供長期、系統、有效的制度保障,當存在著作權法上的漏洞且該法律漏洞誘發了限制競爭的后果時,反壟斷法可承擔規制相關限制競爭行為的任務[13]。而就集體管理組織而言,其與法定許可是兩種不同的制度設計。集體管理組織模式主要應用于權利、制度的運行階段,不具備法定許可中限制權利行使、抑制壟斷風險、抑制許可費虛高泡沫的功能。同時,集體管理組織還可能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權利人利益保護不當,以及組織自身存在壟斷風險等問題。尤其在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采用特許的方式設立,現有集體管理組織行政效率較低且存在天然壟斷的風險。

概言之,盡管集中許可與反壟斷法規制在承擔功能上與法定許可存在一定重合,但其存在各自的作用領域與利弊特點,難以實現真正的替代效果。

二、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體系化定位及其啟示

我國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適用風險與推進困境,根源在于對該制度定位認識和宏觀思考不足,出現了制度兼容性和配合機制不足,缺乏配套機制。結合我國著作權法體系,理清該制度的定位對于規則完善具有指導作用。

(一)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市場屬性

1. 我國著作權法定許可公共屬性的傳統定位

早期著作權法的制定主要來自對國際貿易壓力和國際公約著作權保護要求的回應,具體規則由立法者主導自上而下、借鑒國際條約而制定,并非契合本土產業發展而定。這導致我國諸多著作權法規定缺乏與產業的結合機制,對權利限制主要集中在公共領域,我國著作權法定許可多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例如:教科書編寫與義務教育的法定許可、報刊轉載刊登的法定許可、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播放作品與錄音制品的法定許可、為發展教育設定的法定許可,以及為扶助貧困設定的法定許可。這些法定許可的設立在于通過限制權利人對外許可的自由,以實現推動公眾教育、保障公民知情權、促進文化藝術傳播等公共目的。權利人并不依賴在該領域的許可交易,或者著作權人并不依賴從這些領域中獲利;或這些領域中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行政或社會公共管理機制,權利人與使用者的許可交易并不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中開展。因此,上述法定許可的推行并未對著作權人的收益帶來實質影響,即便著作權人無法在該領域中進行自由許可交易,其經濟利益并不會受到過大損害。也有學者承認,我國法定許可只具有協調私權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價值,未能形成調節市場競爭的定位共識[14]。從實踐來看,國家版權局也承認“從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二十年的實踐來看,基本沒有使用者履行付酬義務,也很少發生使用者因為未履行付酬義務而承擔法律責任,權利人的權利未得到切實保障,法律規定形同虛設5”。

2. 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市場屬性與對配套規則構建的反思

與我國其他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不同的是,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具有天然的市場屬性。一方面,該法定許可指向詞曲作品的錄制發行市場,是著作權人獲得經濟回報的主要來源,也是著作權人與發行傳播者間市場利益分配的所在領域;另一方面,詞曲作者與傳播者的著作權許可采用純粹市場交易機制,對詞曲作品著作權的許可交易沒有公共管理機構的參與。上述因素導致在推行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中,法定許可損害著作權人利益的適用風險更為明顯,易出現前述著作權人無法收取許可費或許可費被壓價的風險,進而影響著作權人的主要市場利益。這是我國其他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從未面對的問題,也是為何諸多著作權人會選擇聲明排除適用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且在2012年修法過程中,強烈反對刪除聲明排除適用制度的原因。

我國與引以對照討論的美國出現了較大的分野。美國著作權市場發展歷史悠久,市場博弈在其規則構建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代表作者群體的集體管理組織,如作曲家和音樂出版商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Comers, Authors and Publishers (ASCAP)]、美國廣播音樂協會[Broadcast Music, Inc (BMI)]、唱片公司和平臺等多重利益集團,通過談判、合同等方式,構建版權許可的條件及相應限制。美國音樂作品法定許可制度的設立即是出于破除少數唱片公司壟斷音樂作品的需要,為防止特定企業對版權資源的壟斷而設立,其規則變遷更是代表不同市場主體的利益集團之間協商妥協的歷史6。此外,在立法上,美國版權法也一直致力于許可費確定和收繳等實施細則的完善,包括2018年的《音樂現代化法案》建立獨立的機械許可集體機構[Mechanical Licensing Collective (MLC)]并構建歌曲版權信息的數據庫,促進使用者與權利人之間的信息溝通與費用分配,降低制度在市場中落實可能就搜尋、協商帶來的障礙成本。

綜上,美國音樂作品的法定許可制度及其具體規則貼近市場實踐,能夠幫助調節市場競爭過程中就版權流轉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著作權法》的限制例外制度限于協調私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價值功能,并不具有美國版權法上調和產業主體間利益分配的功能 [15]。

顯然,我國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制度的推行和完善,首要在于完善其適用于市場環境所需的配套規則,包括許可費率計算和收繳保障機制,提高制度可操作性,保障權利人利益。

我國過去曾試圖構建法定許可費用確定與收取的專門配套機制,曾就法定許可費率的確定制定專門條例,但多頒布較早且多已失效,如《演出法定許可付酬標準暫行規定》(1993年,已失效)、《報刊轉載、摘編法定許可付酬標準暫行規定》(1993年,部分失效)、《國家著作權局公告(第1號)》(1991年)。在司法實踐中,2008年的法定許可費用計算仍適用1993年的《錄音法定許可付酬標準暫行規定》中規定的付酬標準7。而2010年修訂的《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雖然看似確保了著作權人獲得報酬權的實現,但其過于固定的費率計算方法使得作品定價完全脫離了市場供需關系,并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16]。在更高位階的著作權法修改中也未曾得到落實。

2012年的著作權法修改第一稿,曾建議刪除著作權人聲明排除適用的條款,增加法定許可的事先備案、及時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付酬和指明來源等義務規定,并賦予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的權利8。在2020年的著作權法修改中,曾建議在法定許可實施程序中新增備案公告、限期付費等操作性條款。但上述立法建議均未被采納。

(二)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與集中許可、自由許可的關系

我們在討論音樂作品許可模式完善時,無意識地遵循了法定許可、集體管理組織完善和反壟斷法規制三者對立、只能采用其一的規制邏輯。但事實上,三個對策并不矛盾,法定許可的推行并不意味著所有音樂著作權許可市場的交易都只能按照法定許可設定的交易條件進行,進而排斥集體管理組織代表的集中許可與反壟斷法下的自由許可。有實證研究表明,即便在實施音樂作品法定許可多年的美國(未規定允許權利人聲明排除適用),音樂產業中作品使用者往往仍積極與著作權人協商許可事宜[17],使用者僅在協商不成時求助于法定許可。決策者需要做的并非在不同對策中選擇其一而是博采眾長,通過三種對策配合互補、揚長避短,共同調節音樂市場運行。

1.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與自由許可的共存空間和潛在功能

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可以作為集中許可與自由許可的補充[18]。在法定許可下,著作權許可雙方仍可以自愿約定權利許可的費用、范圍和條件等,當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時,使用者可以再借用法定許可制度,支付機構定價后使用作品。此時,法定許可實際扮演了許可交易市場的“達摩克利斯劍”,以著作權人不能拒絕許可為由,督促權利人與使用者達成許可交易,既能夠避免使用者通過獨占許可對著作權資源的獨占壟斷,也有助于推動作品傳播。盡管該定位下著作權人與使用者仍需進行許可協商,但法定許可的存在能夠督促雙方盡快達成協議,也能夠保障提高許可效率的功能。此時,集體管理組織可以為著作權人提供許可費收取、協商等細節的運作機制,反壟斷法僅在必要(如集體管理組織或使用者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對交易施加不合理條件)時介入。

由于許可雙方仍有自由議價的機會,使用者僅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借用法定許可。法定許可的機構許可費率不再是對市場情況最真實的準確反映,而是實際許可交易的“最高限價”(如果許可雙方能夠達成更低的價格或費率,則使用者不會求助法定許可)。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法定機構定價準確性的要求,有助于解決前述法定許可定價困難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抑制我國當前音樂著作權許可費虛高的現象。隨著我國各音樂平臺開展對作品權利的爭奪,音樂作品的許可費用水漲船高。2015年,阿里音樂以年2 000萬元的價格拿下華研國際的獨家著作權,而到了2018年網易云音樂購買時,該價格已漲到5億元,比阿里音樂時期增加了很多。由于實踐中唱片公司等多獨家買斷詞曲作者的著作權,后續高額的許可費用未能落入創作者個人手中,無法實現著作權法激勵創作的目的。相反,日益高漲的許可費使得很多做內容公司轉做著作權運營,專注于著作權許可交易而非內容創作[19] ,不利于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法定許可為著作權交易提供最高限價,有助于抑制許可費泡沫,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2.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與集體管理機制的配合機制與實踐情況

在著作權法體系下,集體管理組織為著作權的行使提供保障,彌補作者個人在許可費協商、收取、維權等方面的弱勢地位,為作者爭取更多利益,其對權利的分配、排他效力的大小在所不問。而法定許可則是對著作權排他性的限制制度,要求權利人不得拒絕他人的許可請求,但具體許可費的確定、收取,以及侵權救濟則非法定許可的核心內容。因此,集體許可與法定許可并不互斥,相反地,集體管理組織的部分功能是法定許可落實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32條和《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47條為二者的銜接提供依據:依照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使用作品的,應當自使用該作品之日起2個月內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未能依照其規定向權利人支付使用費的,應當將使用費連同郵資以及使用作品的有關情況送交管理相關權利的集體管理組織,由該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將使用費轉支給權利人。

上述規定提供了集體管理組織介入法定許可運行的法律依據,但對自由繳費和通過集體管理組織繳費的關系并沒有說明。有觀點認為是二選一的關系,使用者可選擇直接向權利人繳納,也可以選擇向集體管理組織繳納費用??疾炝⒎ū硎?,二者更像是兜底的關系,即使用者首先向權利人繳費,在無法繳費時方可向集體管理組織繳費。但這兩種關系都存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權利人和集體管理組織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在實踐案例中出現有使用者使用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并向音著協繳納費用,而事實上該作品權利人已做出排除適用法定許可的聲明9??梢姡M管我國在相關規定上明確了二者的兼容機制,但規定并不清晰,導致二者無法有效配合。

(三)對我國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完善思路的啟示

從前述分析可以得出兩方面啟示:1. 建立法定許可獨立的配套機制需耗費較大成本與風險,我國試圖構建法定許可單獨配套措施的失敗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2. 法定許可可以與集體管理組織達成合作,且在我國已經有了規范基礎,但現有規范存在信息不對稱,缺乏溝通機制等不足,無法達到應有的配合效果。

不難得出結論,我國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首要任務在于完善配套機制,特別是許可費確定、協商以及救濟機制。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完善不應當建立完全獨立的配套規則,而應當借助集體管理組織法律機制與市場經驗。一方面,集體管理制度可以為法定許可的運行直接提供保障支持(維持許可費率的適當性);另一方面,集體管理介于立法規制與市場自治中間,在具備一定靈活探索空間的同時,不會存在無序競爭的風險。本次著作權法修改已對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作出完善嘗試,宜借助其修改契機,在完善集體管理制度的過程中關注與法定許可的銜接,增強集體管理組織對法定許可的信息公示和許可費計算收取的輔助作用,構建以“公示—許可—分配”為框架的著作權許可機制。在此基礎上,借助著作權法修改后需完善立法解釋的契機,對法定許可的模糊規定做梳理澄清。

三、著作權法中集體管理組織新規與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銜接

2020年的著作權法修法完善了法定許可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集體管理組織權利信息查詢系統和完善集體管理組織的使用費的制定爭議的可訴性。上述修改主要集中在構建信息公開、費率制定收取和爭議解決機制。雖非本意,但這些修改措施能夠輔助解決法定許可的收費困難等問題,客觀上降低了法定許可的適用風險。

(一)信息公開與法定許可

新《著作權法》第8條第3款提出由集體管理組織建立權利信息查詢系統,供權利人和使用者查詢。

信息公示是貫徹法定許可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權利人需明確其是否聲明適用排除法定許可制度,使用者才能知曉是否可以直接使用作品;另一方面,權利人也需要提供足夠信息,供使用者繳納許可費。新《著作權法》第12條第2款規定的作品登記制度也可以承擔信息公示的任務,但考慮集體管理組織還能夠實現許可費的制定和收繳功能,因此,其信息公示任務宜交由集體管理組織一并完成。同時,作品登記制度主要在于記錄權利信息、提供權利歸屬的初步證明,并不具備主動向社會公示的功能,作品使用者獲得作品信息仍需要求助于公示于外的信息系統。因此,在解釋新《著作權法》第8條第3款時,應明確該權利信息查詢系統不僅包括著作權本身的權利人身份、聯系方式等信息,還應當包括法定許可的相關信息,特別是權利人作出是否排除適用的聲明。詞曲作品的著作權人有義務將是否排除適用以及繳費信息提交給集體管理組織,否則因使用者無法獲得相關信息而未能繳納許可費發生糾紛時,權利人應當承擔部分責任。

(二)費率計算與收取

新《著作權法》第8條第2款規定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對使用者的許可費標準由集體管理組織與使用者代表協商,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申請著作權主管部門裁決或提起訴訟。上述規定旨在構建相對完整的許可費協商機制,法定許可的許可費計算可借用該規定。也有學者直接指出,因法定許可形成的獲酬權應當適用強制性集體管理,即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第 47 條的修訂,明確基于法定許可所形成的獲酬權應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統一行使[20]。

如前所述,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并不排斥自由許可或集中許可,自由協商許可和集中許可也可彌補法定許可的不足,美國版權法甚至規定權利人與使用者自愿達成的協議效力高于政府確定的法定許可條款。因此,我國集體管理組織在行使法定許可的許可費制定和收繳功能時,應當允許自由許可的存在,權利人既可以選擇通過集體管理組織協商收取許可費,也可以選擇直接向使用者協商收取許可費(許可雙方自由協商達成的許可協議不得損害其他使用者對作品的使用自由,不能設立排他許可或獨占許可)。

法定許可能夠為自由許可的許可費協商提供價格區間和爭議解決機制。在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許可關系中,作者失去拒絕許可權利會加劇其在許可費協商中的弱勢地位,容易帶來許可費過低而無法保障作者利益的問題。而當唱片公司掌握詞曲著作權,與傳播者網絡平臺進行許可時,則可能出現許可費虛高問題。因此,集體管理組織可提供法定許可費的參考區間,提出最低和最高限價,同時也可以避免法定許可費率缺乏靈活性的風險。權利人與使用者雙方達成的許可費超過該區間的,任何一方有權依據新《著作權法》第8條第2款提起仲裁或訴訟。

綜上所述,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和《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修改時可以明確詞曲作品的著作權人有義務向集體管理組織申報其作品權利信息以及是否作出排除法定許可適用的聲明。權利人選擇直接向使用者而非通過集體管理組織收取許可費的,也需做出申報。集體管理組織應將上述信息納入新《著作權法》第8條第3款規定的權利信息查詢系統中。權利人與法定許可使用者可以自由協商許可費率,但許可費率不得超過集體管理組織規定的價格區間,雙方就許可費率確定和收取存在爭議的,可以依照新《著作權法》第8條第2款提供的爭議解決方式解決。

四、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內部規則的完善

在推進法定許可與其他制度橫向銜接的同時,也應當通過司法解釋完善現有規定,減少制度內部規則不足帶來的適用困難。

(一)厘清制度適用范圍

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需提供清晰、明確的適用范圍,以維護著作權保護邊界。新《著作權法》規定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適用范圍為 “錄制錄音制品行為”,存在輻射范圍模糊且邏輯不足的問題。

首先,錄制錄音制品的目的在于就形成的錄音制品進行市場傳播,當前立法表述僅明確錄制行為受法定許可保護,但并未明確使用者后續就錄音制品的復制、發行等行為是否在法定許可范圍內。在“廣東大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訴洪如丁等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中,法官認為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條文雖然只規定了錄制行為,但其立法本意是為便于和促進音樂作品的傳播,因此對使用音樂作品制作的錄音制品進行復制、發行,同樣應適用法定許可的規定 10。該案對法定許可的擴張解釋符合促進作品傳播的立法目的,但也存在擴張法定許可范圍的風險。例如:錄制錄音制品必然包含了表演權的許可,但該表演權只限于錄制錄音制品目的,即錄制人可以請其他歌手翻唱并錄音,而允許他人未經許可公開以盈利為目的的現場表演則應被排除在外?。我國目前法定許可制度是基于傳統唱片銷售及以廣播電視臺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場景而設置的[21],如今以數字音樂平臺為中心的下載及流媒體播放已經成為公眾欣賞音樂的主要方式,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制度需考慮作品的網絡傳播行為。為促進網絡音樂市場的充分競爭,滿足網民的娛樂社交需求,立法者應考慮將網絡傳播行為納入法定許可范疇。

其次,現行法律采用行為表述而非權利列舉來表明適用范圍,存在邏輯不足的問題。法定許可的許可對象應是著作權的具體權利而非特定行為。從民法“權能分離”角度來看,所有權由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能組成,這些權能可以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實分離除去,由他人行使形成他物權?。從分析法學上來看,所有權是權利(請求權)、特權(免受他人請求約束之自由)、權力(改變特定法律關系之能力),以及豁免(在特定法律關系中,免受他人法律權力約束的自由)組成的“權利束”[22]。在“權能分離”與 “權利束”的視角下,許可是權利人在一定對價下讓渡(獨占許可)或分享(排他許可或普通許可)部分所有權“權能”或“權利”的法律行為。法定許可的適用范圍應為著作權的具體子權利,如復制權、發行權等,行為與目的只能作為對子權利的限制要件。

綜上,司法者宜通過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將我國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的適用范圍明確為詞曲作品著作權中“為制作、傳播錄音制品而涉及的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和以錄制錄音制品為目的的表演權”。

(二)關于是否刪除允許聲明排除規定的討論

刪除允許著作權人聲明排斥適用法定許可規則能夠切實推進制度的實踐適用、促進其潛在功能的發揮。但刪除該規則會導致制度全面適用,著作權人利益損害風險變為現實。因此,刪除允許排除的規定應當在配套規則建設成熟的基礎上推進。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修改的當務之急,應當是銜接集體管理制度,構建著作權人利益保障規則,實現制度風險的最小化。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下法定許可缺乏權利人保護措施導致制度的社會失信,阻礙了立法者將法定許可作為調節市場運行政策工具的積極嘗試。因此,修改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最迫切的工作在于完善配套措施,重構公眾對該制度的信賴。

在刪除允許權利人聲明排除適用法定許可的規定時,需提供相應的配套機制,包括制度適用的排斥期和權利人的救濟措施。針對排斥期的規定,日本與韓國的排斥期規定為3年,我國臺灣地區則規定為6個月。與日、韓等國家或地區規定相比,2012年的《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中提出的3個月排斥期相對較短,具體期限應當分析我國音樂市場的實踐,針對投資者的成本回收期,結合實務意見予以確定。而針對使用者逃避繳費義務時權利人的救濟問題,著作權法應當允許著作權人發現使用者在法定期限內沒有正當理由未交許可費時,拒絕將作品許可給該使用者,并提起著作權侵權訴訟。我國《著作權實施條例》第32條規定,法定許可的使用者需在使用作品之日起2個月內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在該條例的后期修訂中,可進一步規定權利人在2個月過后仍未收到許可報酬或未能夠與使用者展開費率協商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結 ?語

我國早期法定許可集中于公共領域,缺乏權利人保護機制,如果將其適用在凝聚權利人、傳播者乃至使用者利益的市場中,立法者需要提供更多的配套措施應對潛在風險并提高制度靈活性與兼容性。這正是考驗我國著作權法規則與本土市場結合、服務于本土文化產業發展、調節作品市場機制運行的能力。當前可借助著作權法新修的契機,探索著作權法制度與市場結合的配套機制,提高著作權法服務本土產業發展的能力,促進我國網絡音樂市場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遷. 著作權法限制音樂專有許可的正當性[J]. 法學研究, 2019(2): 98.

[2] 熊琦. 著作權法定與自由的悖論調和[J]. 政法論壇, 2017(2): 82.

[3] 李琛. 知識產權法關鍵詞[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06.

[4] 網易云音樂走紅背后,原來是靠打版權“擦邊球”?[EB/OL]. (2017-08-24) [2021-09-01]. http://wwwbuild.net/quanneishi/1056970.html.

[5] 劉銀良. 我國廣播權法定許可的國際法基礎暨修法路徑[J]. 清華法學, 2019(20): 176.

[6] 張黎姣. 音樂人:著作權法草案一旦通過,我們就完了[N]. 中國青年報, 2012-04-10 (09).

[7] 劉鴻羚, 徐聰穎. 倒退抑或進步?——對著作權法修改草案取消“錄制錄音制品法定許可”條款的思考[J]. 中國版權, 2020(5): 18.

[8] 熊琦. 著作權法定許可的正當性解構與制度替代[J]. 知識產權, 2011(6): 38.

[9] 寧立志, 王宇. 叫停網絡音樂市場獨家著作權交易的競爭法思考[J]. 法學, 2018(8): 181.

[10] 熊文聰. 在線音樂獨家版權的困局與出路[EB/OL]. (2018-02-26) [2021-09-01].http://www.zhichanli.com/article/5912.html.

[11] 劉旭. 反壟斷執法不應縱容互聯網寡頭[EB/OL]. (2018-08-29) [2021-09-0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0564.

[12] 鄭淑鳳. 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人拒絕許可的反壟斷法分析[J]. 甘肅政法學院學報, 2021(3): 110?115.

[13] 時建中. 著作權內在利益平衡機制與反壟斷法的介入——美國錄音制品數字表演權制度的啟示[J]. 法學雜志,2018 (2): 25?33.

[14] 李陶. 我國網絡音樂獨家許可的運行邏輯與完善策略[J]. 法學, 2021(6): 98.

[15] 熊琦. 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溯源與移植反思[J]. 法學, 2015 (5): 79.

[16] 熊琦. 數字音樂之道:網絡時代音樂著作權許可模式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134.

[17] LEMLEY A M. Contracting around liability rules[J]. California Law Review, 2012, 100 (2): 463?486.

[18] 蔣一可. 數字音樂著作權許可模式探究——兼議法定許可的必要性及其制度構建[J]. 東方法學, 2019(1): 153.

[19] 劉睿, 常雄, 飛段禎. 太和麥田轉型做著作權公司,傳統音樂產業模式已死[EB/OL]. (2011-04-06) [2021-09-01]. http://music.yule.sohu.com/20110406/n305368526.shtml.

[20] 李陶. 我國網絡音樂獨家許可的運行邏輯與完善策略[J]. 法學, 2021(6): 105.

[21] 周春慧. 美國音樂許可制度的現代化進程——以美國《音樂現代化法案》為視角[J]. 出版發行研究, 2019(1): 79.

[22] 霍菲爾德. 法律基本概念[M]. 張書友,譯.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9: 28?52.

Systematic Positioning and Modification Suggestions on Statutory License of Making Sound Recordings

—Analysis of the Amendment of Copyright Law

Zheng Shufeng

(Law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The statutory licensing of making sound recordings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pyright licensing, restrain the monopolization of copyright resources by communicators,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works, and restrain excessive licensing fee. These functions are helpful to solve the persistent vicious competition of copyright in the music market. At present,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positioning and systematic thinking leads to the lack of supporting rules and compatibility of the system. Although the system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amendment to the Copyright Law, some amendment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rights inquiry system for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he provision of licensing fee negoti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remedy measures, can objectively help improv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statutory licensing system and reduce the risk of system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practice, the new rul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detail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rules, which can be specified in the rights registration system of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legal license work information, and allows the holder to choose through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r directly to their users to collect licensing fees, and encourage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guidance price ranges for statutory license rates.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above mechanism, legislators may consider deleting the provisions that allow the copyright owner to declare the exclus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Keywords: statutory license of making sound recordings; concentrate license; copyright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ti-monopoly law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 国产一二视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在线免费观看AV|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国产精品蜜臀|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免费高清a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99这里只有精品6|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免费黄|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日本免费精品|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伊人中文网|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级|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亚洲色图另类|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毛片一级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五月婷婷综合色| 免费播放毛片|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天堂首页|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一级α片|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亚洲无码不卡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激情乱人伦|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福利视频一区|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婷婷中文在线|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