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夷亭軒
四月的蘇州春光旖旎,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們卻無暇欣賞江南之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距離3月8日蘇州全域“摘星”僅兩日,又一輪疫情來襲,蘇州顧不上喘氣再次迎戰。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4月11日,唯亭街道開展新一輪區域核酸檢測,此次共設置了229個采樣點。在各采樣點,居民分批次、分時段進行核酸檢測采樣,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4月11日清晨5點半,亭南社區核酸采樣現場采樣工作已經開始。大家有序排好隊伍,提前準備好蘇康碼、行程碼、身份證,多輪核酸檢測下來,無論是志愿者還是居民,都已經非常熟悉核酸采樣的流程。6點半,39管780人的樣本已經封箱完成,等待轉運。上午11點,亭南社區已完成3503人的核酸采樣工作。
“考慮到今天的天氣較熱,想著盡量早點開始檢測,所以許多準備工作我們都提前做好了,醫護人員一到,立馬就開始核酸檢測。我們這邊好多居民也起得比較早,早點開始也節省了大家等待的時間?!蓖つ仙鐓^黨總支書記陳衛華說。
4月11日早上7點多,西湖社區星湖客小區核酸檢測現場有序進行著。居民志愿者田愛云正在給核酸檢測的居民進行信息錄入,“您好,您的身份證讓我掃一下,可以了,信息錄好了”由于當天溫度較高,穿著防護服比較悶熱,近兩個小時下來田愛云的衣服都濕了,但田愛云沒有喊累,也沒有說找人替換休息下。


田愛云是星湖客小區的居民,自疫情發生以來,她一直和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為了緩解社區疫情防控壓力,田愛云自發從居民中招募了一支抗疫志愿者隊伍,從最初的22人到現在已經達到了37人,為了方便統籌安排志愿者,田愛云還特意建了一個微信群。核酸檢測前,她都會把志愿者需求發在群里,大家看到后都會在群里主動接龍。
作為志愿者團隊的組織者,田愛云更是一次也不落下,每次核酸檢測都會積極參與。信息錄入、現場秩序維護、協助門崗,碰上需要上門給隔離居民核酸采樣的情況,田愛云基本都會安排自己去協助醫護人員上門。同時,她還會把每個參與志愿服務的志愿者的服務時長記錄好發給大家。用田愛云的話說,“我們這支志愿者隊伍很有凝聚力,大家都想為守護好自己的家園出一份力”。
田愛云的丈夫胥成建是唯亭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疫情期間也一直工作在防疫一線,還幫助西湖社區優化了核酸檢測通道的設置,大大提升了核酸檢測效率?!疤锝阏娴暮苷J真負責,每次都會幫我把志愿者安排好,她就相當于半個‘點長’,我們這些志愿者也都很棒,一有需求都會積極報名,核酸檢測當天都會提前到達點位做好準備工作,我們這個小區大概2500人左右,但每次檢測速度都很快?!蔽骱鐓^工作人員吳曉晨說。
4月11日上午10點多,在虹橋社區青劍湖花園A區,得知小區里有幾戶居民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到現場進行核酸采樣,負責采樣工作的潘曉林便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前往居民家中進行采樣。當天的氣溫較高,穿著悶熱的防護服,還需要在樓道里爬上爬下,不一會兒潘曉林的額頭就滲出了汗水。采樣結束,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潘曉林笑著說:“終于涼快了不少?!?/p>
潘曉林是安徽合肥人,今年24歲,是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手術室的一名護士,自3月以來便被安排在醫院的核酸采樣隊里,一直在不同的社區負責核酸采樣工作,遇上像當天這樣的高溫天氣,對像潘曉林這樣需要長時間穿著防護服的在室外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更為辛苦,防護服不透氣,里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但是采樣結束前,他們不能脫下防護服也無法喝水,只能默默堅持著。用潘曉林的話說:“雖然采樣的工作比較辛苦,但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疫情面前不能夠退縮,這些都是應該做的?!?/p>
4月11日,在唯亭社區夷亭一村采樣點,志愿者楊駿正在忙著給居民錄入身份信息。
楊駿是就讀于蘇州技師學院18屆的大學生,自疫情發生以來,他目睹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社區工作者的艱辛,也看到了一線黨員沖鋒陷陣發揮的作用,于是自發報名參加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了唯亭社區的一名防疫志愿者,自2月19日以來,每次的核酸采樣現場,他都在協助采樣醫生進行信息錄入等工作,10余次核酸檢測他一場都未缺席。
平日里,楊駿也經常協助社區處理各項防疫日常事務,信息核對、健康監測、防疫物資整理等工作,無論現場和幕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告奮勇,義無反顧應該是當代大學生發揚的品質,而不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當國家和社會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更需要積極的參與進去,不逃避,不退縮,勇往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