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倪浩文

1.花廳回頂與楓拱

2.界碑

3.移建至民俗博物館的樓廳

4.狀元陸潤庠題字門樓

5.花廳后部
懿德堂張宅位于姑蘇區繡線巷,原為陳大蔚宅,后歸南潯富商張氏。
古宅原有三路五進,東路二三進原為當鋪遺屋,四五進為走馬樓。今已不存。
西路為正路,一進門廳設磚細垛頭,檐下置斗六升桁間牌科,墊拱板雕蝠壽,檐枋拋枋內雕刻有福祿壽三星讀畫圖。二進圓作大廳帶掛落。二進后為狀元陸潤庠題“汔可小安”門樓,上枋雕刻松鼠葡萄紋,下枋雕刻文玩博古等,雕工精細。汔可小安,大意是應該可以稍稍得到一點安樂。語出《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三進樓廳1996年移建至蘇州民俗博物館,樓廳設竹節撐雀宿檐,垂花籃,置桁間牌科,墊拱板雕花,廳內設一枝香鶴頸軒,左右有字額。一二樓皆有云頭挑梓桁。
中路一進存楠木花廳,廳外帶弓形軒垂花籃,梁頭雕龍,雙桁鶴頸軒廊與弓形軒皆梁雕軒梁梅蘭竹菊。檐下掛落雕刻壽紋等,體量較大,欄桿雕刻囍字紋,局部見雕花提燈礎。廳內回頂,前后皆為雙步貢式梁,梁上坐斗改成花籃式,與四界梁平行處出楓拱多道,廳后部則為海棠軒、雙桁鶴頸軒連綴,廳北外部仍設弓形軒,雕刻花籃等做法與南部一致。原有隔扇、長窗亦雕刻精細,現已改換。
前院設湖石假山,山上立有孤峰,山下洞壑連綴磴道,體量甚大,伴之五福捧壽鋪地。前有新建之“竹苞松茂”門樓。后院假山已毀。另見五山屏風墻、瓜子黃楊及青石八角古井一眼,臨街有“懿德堂”界碑。
整座懿德堂張宅不僅木雕、磚雕出眾,且花廳的梁架樣式頗為特別,在廳內仰望,整個吊頂如同高低起伏的海浪,極具張力。而廳外保留的假山更是蘇州一絕,迥非其他民居中的孤峰寸石可比。其如山巒嵯峨,變化萬千,更難得的是與之互相成就的宅居相對完整,可謂是除目前蘇州園林景點以外民居中最大的假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