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偉,紀 陵,蔣衍君,劉文彪,李靖霞,劉永笑
(1.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1153;2.國網太原供電公司,太原 030001)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驅動下,我國未來將發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必將對電網源網荷的調節控制發展提出更多的技術要求。當前空調[1-3]已經成為夏季我國電力負荷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動汽車[4]的發展持續加速,儲能[5]也在工業園區、風電/光伏電場、調峰電站等多個場景發揮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依托于物理信息系統[6]的柔性負荷聚合商[7](或虛擬電廠)的發展條件趨于成熟,可通過軟件架構定義電網能源的運行控制過程,聚合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電動汽車等不同類型的用戶側可調資源,實現多個分布式資源的協調運行,滿足電網的供需平衡[8],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及利用。因此當前需要研制柔性負荷聚合商能量管理系統,將各種用戶側可調資源聚合成滿足電力系統可靠并網要求的整體,并作為整體參與電力系統調控[9-11]。文獻[12]研究了空調的優化控制策略,關于電動汽車的V2G(車網互動)調控[13]、計及充放電裕量的充放電調度策略[14]、日前調度策略[15]也有相應研究。我國已建成國家、地方需求側響應服務管理平臺,各省市組織實施了多次需求響應,柔性負荷聚合商未來將在電力系統移峰填谷、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上發揮更大作用。
當前柔性負荷參與電網調控大多在園區、大樓層面執行,要實現到單個可調負荷的自動精細調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本文搭建了以Redis為數據總線的包含電網潮流仿真分析、負荷監視控制、用戶信息交互的柔性負荷聚合商能量管理系統框架,闡述了關鍵技術,并開展眾多分布負荷通信互動和在此基礎上的新能源消納、削峰填谷場景下的自動調控模擬。系統實現了細化到單個可調資源的自動調控,子站端接入資源數據點多量大且子站系統支持擴展,涵蓋了站端到電網控制的全流程,方便從電網角度考慮可調資源參與聚合調節效果,支持模擬可調資源動態特性;另外系統集成了Web和APP訪問技術,方便用戶參與互動交互。該系統可用于柔性負荷聚合商控制策略研究和模擬培訓。
柔性負荷聚合商管理了數量眾多地理分布的可調負荷資源,在電網調控和負荷資源之間著發揮著上傳下達的作用。為了直觀觀測柔性負荷調控過程中電網潮流變化和負荷響應過程,本系統包含了電網潮流仿真系統、負荷監控系統、互聯網用戶互動信息系統等。為了實現前述功能,需要研究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分布式用戶側可調資源的接入、多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融合、典型負荷的調控模型特性、柔性負荷聚合和調控等。
柔性負荷聚合商能量管理系統的物理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通信接入、數據采集與監控、配電網仿真及展示交互部分。為實現柔性負荷控制顆粒度從園區、工廠、大樓負荷細化到用電負荷,通過有線網絡、Lora無線通信方式接入了充電樁、儲能、空調等負荷資源。數據采集監控系統包括數據建模、負荷用電信息采集、存儲、分析、監視控制以及高級應用等功能。通過對典型負荷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取出關鍵影響因素,并對用電負荷行為特征進行聚類和識別畫像。配電網仿真系統包含地區電網及配電網模型、分布在配電網節點上的負荷資源、在調控柔性負荷時能觀測到配電網潮流變化。系統通過大屏、網頁、移動終端、PC機等方式輸出展示信息,柔性負荷資源調控參與各方可以查看用電信息、參與調節次數和調控的收益信息、可調節潛力、調控過程、調控執行情況等。

圖1 柔性負荷聚合商能量管理系統物理結構
Redis是一款開源(BSD許可)的高性能非關系型內存數據庫,支持豐富的數據結構(包括字符串、集合、列表、字典、哈希等),可實現快速訪問。Redis具有以下特點:數據讀寫性能高,每秒可以處理超過10 萬次讀寫操作,是已知性能最快的Key-Value 數據庫;支持將更新的數據異步持久化到硬盤中,或者將執行過的修改操作寫入日志文件中;客戶端和服務端可實現多種類型的交互模式,包括原子化的批量請求/響應模式(事務)、發布/訂閱模式等。
為了在監控系統、配電網仿真系統、用戶信息交互系統等多個不同技術棧系統之間交換數據,本文基于Redis 的發布/訂閱數據總線技術建立數據通道。系統模塊結構和數據交互如圖2所示。各系統之間的交互數據主要包括:SCADA(數據采采集與監控)系統中負荷運行監視數據、負荷模擬數據、配電網仿真系統的運行數據、Web 系統顯示的負荷信息以及用戶交互信息等。

圖2 系統模塊結構和數據交互
基于Redis的數據總線建立了多個數據通道接口,實現了多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圖3展示了主要的通信接口以及各功能場景的數據流詳細過程。

圖3 系統交互的數據流
場景1,配電網仿真系統交互數據流程:配電網仿真系統通過過程①②發送數據(例如聯絡線潮流信息等)給能量管理系統;在負荷調控過程中,配電網仿真系統通過過程①②③④⑤⑥?⑦與能量管理系統互動。
場景2,能量管理系統收到調節指令后,分解目標值并發送給柔性負荷,同時負荷量測值發送給配電網系統的數據流程:配電網仿真系統通過過程①②⑧⑨將信息推送至Web;Web 系統發起調控個別負荷時,通過數據流⑩④⑤⑥?⑦和⑩④⑤?過程,與監控系統和配電網仿真系統之間互動;能量管理系統通過過程???聯動查看負荷所屬配電網節點。
場景3,SCADA 系統數據發布過程:通過??從SCADA系統向Web發布數據。
交互報文采用Json格式,示例如下:

為了把柔性負荷納入到電網滾動優化控制中,在考慮功率平衡、邊界約束條件下進行經濟調控,需進行負荷資源可調潛力預測計算和分配。
系統模擬柔性負荷聚合商參與電網控制的步驟如下:
1)選取光伏站、風力發電廠典型日96 點發電曲線,并按照容量進行折算。
2)周期提取當前時刻點對應的光伏、風力發電出力數據,發送到仿真系統進行全網潮流分配。
3)設定用戶側可調資源基線數據、電動汽車日出行計劃、室外溫度曲線等數據,對電動汽車的充電狀態、空調的啟停狀態作出判別,并刷新當前可調潛力。
4)柔性負荷聚合商根據可調潛力調節柔性負荷消納新能源發電,調節策略包括啟動儲能、啟動電動汽車充電。
5)柔性負荷聚合商進行電網移峰填谷控制,在用電高峰時段,啟動儲能資源放電、停止空調負荷、停止電動汽車充電等;在用電谷時段,啟動儲能充電、啟動電動汽車充電等。
柔性負荷調控模塊結構如圖4所示。其中,電網仿真系統支持斷路器和隔離開關變位、變壓器遙調操作和故障設置、發電機出力調整、負荷調節,以及故障和事件的教案編輯生成,對培訓仿真的初始化訓練、暫停、中止等過程控制。

圖4 柔性負荷調控模塊結構
模擬程序支持定時傳輸多組序列化數據,例如光伏、風電出力時序數據,溫度時序數據,峰谷時段的負荷時序數據;支持多組數據的初始化,例如柔性負荷基線數據等;支持柔性負荷的動態過程模擬,如溫控負荷隨氣溫變化按數學模型的啟停狀態,充電樁和儲能系統隨時間變化的SOC(荷電狀態)。
調度潛力計算模塊周期性計算刷新當前和未來可調度潛力。調控模塊在接收到調度調控指令后,依據可調潛力分解目標值并分配調節各可調負荷,控制過程循環迭代直至達到穩定的調控結果。調節過程中的負荷量測值發送給配電網仿真系統,進行功率平衡校核。以上過程包含了負荷預測、負荷控制及電網功率平衡的過程。
負荷可調潛力聚合計算采用物理模型法。通過建立三類負荷物理模型,考慮儲能充放電SOC上下限、溫控負荷的人體舒適度范圍、電動汽車的出行使用需求,假定負荷資源在滿足約束條件下完全可控,對未來幾個小時的潛力進行預測輸出。計算時分層分類,先逐個計算單個負荷潛力,再按類型聚合求和。上述過程涉及的負荷模型參數見表1。

表1 柔性負荷模型參數
空調模型表達式如下:

電動汽車和儲能在t時刻的電池電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QSOC,t和QSOC,0分別為t和t0時刻的電量;PR為額定功率;Ce為充電效率;Qe為電池容量。
負荷調控模塊基于開放式的監控系統設計,平臺層面接入負荷各種復雜通信規約,提供數據采集、存儲、畫面展示、告警、曲線、報表等功能。應用模塊計及負荷優先級和可調潛力等因素合理分配目標值,通過并列下發指令以提高調節速度。調控程序包括指令監聽函數、負荷閉鎖和可調潛力檢測函數、指令分配算法等。在接收到調度的調節指令后,結合負荷閉鎖狀態、邊界條件和可調能力,按照分配算法分解指令值并發送給各負荷,周期性刷新負荷資源的可調能力,及時將可調資源投入調節、將達到邊界條件的負荷退出調節。循環迭代上述過程直至達到控制目標。
本文搭建了柔性負荷管理控制和仿真系統,主網選擇某地區電網,配電網為主網的一條出線。其中包括5 座火力發電廠、1 座風電場、1 座光伏電站,有可調負荷點125 個、負荷聯絡線148 條。實際接入部分示范空調、電動汽車充電樁、儲能設備,并模擬部分柔性負荷對象。文中闡述的電網結構、配電網線路、負荷節點的層次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柔性負荷聚合商系統試點電網結構
文中柔性負荷聚合商系統模擬調控過程,如表2 所示,設定柔性負荷資源包括100 kW 儲能、100 kW 空調、100 kW電動汽車,峰時段為09:00—11:00和19:00—21:00,谷時段為23:00—07:00,空調調節占空比為34%。09:00—11:00,儲能、空調參與調節抑制尖峰負荷,總可調功率共計166 kW;19:00—21:00 期間,空調、電動汽車負荷參與調節抑制尖峰負荷,總可調功率共計266 kW;23:00—07:00,儲能、電動汽車參與調節,消納新能源發電功率,總可調功率最大共計200 kW。在負荷聚合調控過程中,能觀測到連接線潮流和負荷資源的相應變化,直觀展現負荷移峰填谷效果,以及谷時段的調節對于新能源發電吸納的有益效果。

表2 柔性負荷聚合商系統模擬數據
本文構建了柔性負荷聚合商能量管理及仿真系統,采用了基于Redis 訂閱/發布的信息交換技術,運用物理數學模型的負荷可調潛力計算及快速控制方法,實現了柔性負荷的自動響應和分配控制。系統包含信息采集、數據模擬、潮流仿真、負荷預測以及負荷聚合分配控制等功能,既可在實驗室用于控制策略的研究和仿真,也可為柔性負荷聚合商參與電網調控提供支撐。文中使用某地區電網節點和配電線路的斷面數據,接入了實際負荷裝置,在滿足供需平衡的約束下,模擬了新能源消納和電網削峰填谷的場景。系統已在試點運行,下一步將研究在接入可調資源容量較大時,考慮可調資源的分布特性,從所在各地區電網角度出發,結合電網架構、潮流約束整體,合理劃分區域層次,從整體上探討該約束優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