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兔
“原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開始被95后、00后保護著了。”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有5.2萬支青年突擊隊、111.8萬余名團員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在全國馳援湖北的4.2萬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是90后,其中不少人是95后和00后。(P22)
為什么在民族危亡當頭奔走呼喊、在戰火中流血犧牲?為什么“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走向大漠、荒野、海島?為什么隱姓埋名、研制兩彈一星?為什么去支教、扶貧?為什么當兵、守衛祖國邊疆?為什么仰望星空、讓北斗神舟一飛沖天?
時代之問,青春作答。一位23歲的青年,曾用音樂“吶喊”,譜寫出了鏗鏘有力、震人心弦的旋律:“起來!起來!起來!”。
“因為我愛這個國家,我要為這個國家去做點什么。”將無數的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就是涌動百年的先鋒力量。
即使歲月流淌,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因此,別輕易為自己設限。
你是否能想象到,有一天,puer不再僅僅代表普洱,還成為云南咖啡的代名詞,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全球咖啡愛好者的視野里。
在普洱市思茅區,有一位“80后”以“擁抱機遇,釋放光彩”詮釋“致青春”。80多歲的高級農藝師廖秀桂,花了20多年的時間,利用300多畝荒坡建成了小凹子咖啡莊園。去年至今,已有2萬多名咖啡愛好者循香至此。(P15)
有趣的是,1979年,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時空膠囊”心理實驗。當參與實驗的老人“沉浸”在20年前的生活環境中,并被要求如當時一般生活、工作時,他們普遍表現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返老還童”。
也許,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如果輕率地認定衰老和能力減弱有著必然的聯系,人們就真的衰老起來。
積極心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彭凱平說:我們應該扭轉對衰老過程的消極印象,不給晚年生活設限,因為心理的改變能帶來生理上的改變。(P62)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不論你是40歲、60歲還是80歲,只要那顆年輕的心仍為時代的號角所鼓舞激蕩、奮發向上,那么,你仍然是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