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川


線下排長隊報名,線上請孩子“秒殺”學位;入了學就不想畢業,學齡跟校史一樣長;男女比例失衡,“夕陽紅”班里很多是清一色的“半邊天”……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老年教育需求迅猛增長,但老年大學、開放大學等各類涉老教育機構常常一位難求,凸顯了在資源供給、渠道下沉、部門協同等方面不少深層次問題。
一位難求
最近,把父母從山東老家接到廣州和自己同住的王先生,遇到了當初給孩子搶學位時一樣的煩惱。
兩位老人在廣州沒有朋友圈,母親又喜歡拉二胡,很想有幾個伴一起玩。怎么讓老人在大城市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王先生在朋友的建議下,想到了給二老報名老年大學。
王先生上網一查,廣州老年大學2022年春季班正在招生,然而他“高興不過三秒”就無奈了。打開手機上的微信報名通道,93個新開班幾乎全滿,老人想報名的二胡、太極和中醫養生等“熱門專業”早已爆滿。
他致電廣州開放大學,工作人員說學位早被人現場排隊搶光了,只能等3月份開學時看是否有已報名的老年人退出,“運氣好的話能撿個漏”。
“2008年學校成立至今,有五六十個學員一直學習不想畢業,學齡跟校史一樣長。”廣東一地市級老干部大學副校長說。
不求畢業的“上大學”背后,折射的是老年人對充實精神生活的強烈需求。其一,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這代人,成長過程中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回爐再造”也是在彌補缺憾。其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數字化無處不在,很多老人不會手機支付,不會掃健康碼,看不懂導航,生活面臨諸多不便,他們希望通過學習追趕社會步伐,不要被甩得太遠。
此外,許多空巢老人、獨居老人缺少家人陪伴,情感空虛,而大量從外地隨遷入城的老人在陌生環境下,沒有朋友圈,老年大學成為他們擺脫“孤獨感”的重要場所。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2.6億人,占總人口的18.7%。新近發布的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牽頭編制的《中國老年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老年大學在校學員總數約為1088萬人。
“近年來國家持續推動老年教育發展,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保障機制不健全等矛盾突出。”廣州開放大學校長熊軍說。
多龍治水,供給不足
2021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推動部門、行業企業、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面向社會開放辦學。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老年教育在辦學及管理上,黨委和政府占絕對主導地位,但涉及部門較多,存在多龍治水的問題。
據了解,各地舉辦的老年大學主管部門包括組織部、老干部局、老齡委、教育、文化、民政、婦聯等。各部門權力、職責不同,根據各自的辦學理念和人財物配置情況“八仙過海”,由此導致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考核標準。各地區、各部門、上下級之間協同性不足,存在不少掣肘問題。
依托開放大學即原廣播電視大學發展老年教育是不少地方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少地方的開放大學負責人介紹,學校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前些年學歷教育需求火熱,報名人數多,學校的日子還好過,可以為發展非學歷教育的老年教育“輸血”,近幾年學歷教育的報名人數明顯下降,如果財政支持沒有增加,用于老年教育的費用就捉襟見肘。
“老年大學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不能靠收學費賺錢,實際上每學期每人也就一兩百塊錢。那場地、辦公、硬件、師資的費用從哪里來?”廣東一地級市開放大學負責人說,師資直接影響教學水平高低,現在一節課能開出的課酬僅100多元。由于課酬低,授課教師很難請,水平高的更不愿意來。
多方合力,緩解“求學難”
專業人士建議,應加強投入,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完善和健全管理機制。同時,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資源共享,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多方合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權利。
當前,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老年教育的發展水平。專家認為,我國老年教育工作亟需從上至下的改革,中央抓好頂層設計,制定出臺老年教育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相應的評估考核方案。讓規劃有實施細則,有可操作性,明確主體,分清權責。同時,統籌加快推進老年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立法進程,讓老年教育工作有標準、有考核、有監督。
熊軍認為,推進老年教育工作必須有一個健全的領導機構,可成立由當地市委副書記牽頭,組織、教育、民政、文化等多部門負責同志任成員的領導小組,打破多龍治水、協調不暢的局面,并把老年教育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和目標考核中。
專家認為,應積極推進資源共享。在教學場地方面,充分挖掘職業學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化館、體育場等潛在資源,把還沒用上的地方用起來、擠出來。在網絡資源方面,整合廣播電視大學、高校、黨校、職業學校等機構的網絡資源,把各條溪流匯成一個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