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為青春?書生陳獨秀一襲長衫自日本歸來,在廊下酣暢淋透一場江南春雨……創(chuàng)立《新青年》以啟蒙中國青年的想法,在這場春雨中油然而生。
何為新青年?百余年前的五四運動,中國最優(yōu)秀的年輕人在血與火的淬煉中覺醒,奮起救國,為中國之富強,雖萬死而不辭……他們風華正茂:中共一大召開時毛澤東是28歲,周恩來參加中國共產黨時是23歲,鄧小平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時僅18歲。
他們的青春,是大愛中的覺醒,是立志后的奮斗——愛腳下的吾鄉(xiāng)吾土吾國,志在謀中華之崛起。
陳獨秀說,“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李大釗說:“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信仰永遠是年輕
“經過五四運動洗禮,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1921年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一頁。”
狂飆突進的時代孕育了共產黨,進而孕育了青年團。早在共產主義小組時期,為了團結有社會主義傾向的進步青年,并為建立共產黨準備后備力量,一些地方就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0年8月,上海8個青年社會主義者,為實行社會改造和宣傳主義組織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毛澤東等人也開始在湖南發(fā)展社會主義青年團。初創(chuàng)時期的青年團,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
1922年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呱呱落地。1922年5月5日,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的紀念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選擇在這天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意在表明青年團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組織。
回首風起云涌的革命熱潮,李大釗在《現(xiàn)代青年活動的方向》一文中,以他特有的澎湃激情向青年發(fā)出呼告:
“新世紀的曙光現(xiàn)了!新世紀的晨鐘響了!我們有熱情的青年呵,快快起來!努力去作人的活動!”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1939年5月4日,在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大會上,毛澤東同志發(fā)出號召:“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與他們一起奮斗,最終實現(xiàn)人民解放,民族復興,這,就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百年來,從“新青年”到“新時代青年”,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演繹了可歌可泣的青春故事,唱響了雄壯嘹亮的青春之歌。
共和國剛剛成立,祖國建設急需開墾荒地增加糧食產量。“到農村,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黨的召喚指引著一代熱血青年,他們敢讓天地換新顏。在開發(fā)邊疆的活動中,城市知識青年熱烈響應黨的號召,紛紛組成青年志愿墾荒隊奔赴貧困地區(qū)和邊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奔赴黑龍江省蘿北縣北大荒的北京青年志愿墾荒隊,奔赴江西省德安縣鄱陽湖畔的上海青年志愿墾荒隊,奔赴浙江省大陳島的杭州知識青年墾荒隊。我國第一座以“共青”命名的新興城市——共青城,就是由上海知識青年墾荒隊開發(fā)而興起的。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城鄉(xiāng)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和回鄉(xiāng)務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徐建春、邢燕子、侯雋、董加耕等優(yōu)秀典型。
在保衛(wèi)祖國的斗爭中,青年聽從黨的召喚,勇敢走上“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前線,浴血奮戰(zhàn),捍衛(wèi)了祖國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康,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就是千百萬衛(wèi)國青年的優(yōu)秀代表。
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條戰(zhàn)線上,處處洋溢著不怕苦、不服輸、一往無前的青春的激情:女工郝建秀,不到16歲就摸索出改進整個紡織業(yè)技術的“細紗工作法”;青年刨工王崇倫,創(chuàng)造“萬能工具胎”,1年完成4年的工作量;20歲的田桂英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帶動了成千上萬的女青年投身生產一線……
改革開放以后,廣大青年迎來了推動民族復興的黃金時代,他們發(fā)揚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新事物的特質,在各行各業(yè)奮斗不息: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風靡一時,陳景潤成為青年最敬佩的人;殘疾青年張海迪以不屈精神挑戰(zhàn)命運,激勵了一代青年沖出苦悶奮發(fā)圖強;北京六建公司隋世忠抹灰工青年突擊隊成立兩年多,就創(chuàng)出平均月效率160%和質量全優(yōu)的好成績;“中國女排”實現(xiàn)“五連冠”,塑造了頑強戰(zhàn)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堪當大任的新時代青年走上歷史舞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背后是平均年齡僅有30多歲的青年研制團隊;青年村官黃文秀扎根基層鄉(xiāng)村,把生命奉獻給了扶貧攻堅事業(y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2020屆有118名畢業(yè)生奔赴新疆基層工作,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充分證明,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國家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青年!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百年風云且翻涌,革命自有后來人。
今天的新青年們,腳下依然有千山萬水,前路也依然有艱難險阻,他們在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起;他們敢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yè);他們必將書寫和詠唱無愧前人、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的青春之歌。歌聲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句: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