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100年過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傳到新一代青年手中,他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他們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年的殷切期望和要求,也是青年們用實踐給出的堅實答卷。在一個世紀的歷史中,青年們永立潮頭、投身運動,奮斗出一個又一個青春華章。
傳播思想
戴上VR設備,拿起操作手柄,學生瞬間穿越到幾十年前的中央蘇區街頭。這發生在江西理工大學的“VR+紅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它通過實景建模,真實還原了發生在蘇區的歷史事件,幫助青少年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黨的革命歷史。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類似的特色活動還有很多。為繼續深化拓展青少年“四史”教育,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共青團中央提交了《關于推進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提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新思想邏輯嚴密、體系宏大、內涵豐富,想學懂弄通,絕非一件易事。
“青年大學習”行動應運而生,“跟總書記學”系列短視頻、“團團帶你學”微信專欄、網上主題團課、青年講師團、青年講習所……當代青年用最“潮”的方式來學習、解讀、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2021年共青團中央開展的一項覆蓋273萬青少年的調研顯示,超七成青年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后萌生了入黨愿望,其中近一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全國在冊的5000余處革命烈士紀念設施,都有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去參觀、瞻仰、祭掃,實現了全覆蓋。
勇開新風
在雪域高原,中鐵十七局的工人們在修筑西藏百姓“幸福天路”的同時,悉心呵護著脆弱的生態;在天際云端,廈門航空乘務隊的微笑被稱作“藍天上最美的微笑”;在嶺南羊城,廣醫一院的白衣天使們,用生命構筑起抗擊“非典”的青春長城……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青年文明號”。自上個世紀90年代設立開始,它激勵了青年規范行業標準,引領了行業新風。走過20多個春秋,“青年文明號”是青年運動在改革開放時期的再一次成功運用,也是青年永立時代潮頭的有力詮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覺涵養良好道德,練就過硬本領,矢志艱苦奮斗。
“學雷鋒、樹新風”“學習張海迪”“學習英雄少年賴寧”……這些由青年發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都在青年當中傳遞了人生價值,驅散了思想迷霧,堅定了前進目標。“向雷鋒同志學習”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經久不衰的精神力量。
面對各種思潮的激烈交鋒,青年主動發起了“奮斗的青春最美麗”“與信仰對話”“我和國旗合個影”“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等一系列活動,在自己“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過程中,影響、帶動著身邊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保護母親河行動”——不讓人類的淚成為地球最后一滴水,“光盤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每周少開一天車”……這些蘊含著大智慧的小創意,不斷提升你我的文明認知,也在推動中國社會的文明進程。
彰顯奉獻
一個世紀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舞臺風云際會、英才輩出,“奮斗”的濃厚底色一直貫穿始終,從未改變。
各行各業涌現出大批青年科技先鋒,有勇于擔當的工匠先鋒楊寶淇,嫦娥五號“太空牽手”背后的硬核青年賀中琴,蛟龍號潛航員唐嘉域等。在新科技領域,80后、90后已成為員工的主體。2021年有媒體統計,華為員工的平均年齡31歲,阿里員工的平均年齡31歲,百度員工的平均年齡30歲,騰訊員工的平均年齡29歲。
在黨領導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中,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通過生產扶貧、社會公益扶貧、人才扶貧、精神文化扶貧等多種形式,助力脫貧攻堅,在志愿脫貧對接、產業升級支招等項目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黨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981名扶貧攻堅先進個人和1501個先進集體中,就有許多“以奮斗之豪情,奏響青年之歌”的動人事跡。
2019年3月,涼山的撲火英雄在執行任務時壯烈犧牲,留給世界最后一道“最美逆行”。2020年6月,在喀喇昆侖高原加勒萬河谷,外軍公然違背共識,越線挑釁,4名衛國戍邊英雄英勇犧牲。
請讓我們記住,在和平年代,以青年為主體的他們是犧牲最多的群體,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應對,領導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群防群控,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很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這場疫情防控斗爭中,廣大青年響應號召、聽從指揮,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活躍在醫療救治、關鍵要塞、基層防線、外圍增援等各個環節,為戰疫貢獻了青春力量。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有5.2萬支青年突擊隊、111.8萬余名團員青年奮戰在醫療救護、交通物流、項目建設等抗疫一線。有137.1萬多名青年志愿者參與各地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等工作,社會化募集愛心款物3.2億多元。廣大青年醫務工作者表現十分突出,在全國馳援湖北的4.2萬名醫護人員中,有1.2萬名是90后,其中不少人是95后和00后,涌現出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上海復旦大學“青年突擊隊”、重慶醫科大學“抗新冠青年志愿者突擊隊”等眾多先進集體。
多年以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等發現和培育了一大批青年榜樣,見證了這個群體的成長。
歷史銘記中國,也記住了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青年一代。在更廣闊的未來,這一代經歷過大戰大考淬煉的青年將逆風成長、接續奮斗,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絕對的主力軍。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呼喚新章,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的囑托在耳畔久久回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毫不畏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辟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