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晨
總有一些平凡人,不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他們伸出一臂之力,只是為了幫助他人。他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志愿者。面對他們,我們經常淚流滿面,總在追問:是什么讓我們感動?
2020年2月,因疫情原因,武漢所有公共交通停運限行,沒有私家車的醫生和護士寸步難行。快遞小哥汪勇得知此事,主動用私家車免費接送60名醫護人員到金銀潭醫院。每位醫護人員可以節省2小時,一天就可以節省120小時。每天多出來的120小時,醫護人員可以搶救多少新冠肺炎感染者?可以讓多少擔驚受怕的家庭心里稍微安寧?志愿者汪勇,一個普通的快遞小哥,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他人生活,他配得起《人民日報》“生命擺渡人”的這個稱號。
江西省腫瘤醫院一墻之隔的露天廚房,在當地有一個暖人心的名字“抗癌廚房”,因為有了它,癌癥患者吃到了家鄉可口的飯菜。樸實善良的廚房主人,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是患者家屬的忠實聽眾。“抗癌廚房”從一開始的完全免費,到后來的收費0.5元再到現在的1元,只是為了廚房的爐火更長久更旺盛。18年來,他們一天也不曾離開過這里,“不熄”的爐火帶給患者及其家屬生存的希望。簡陋的“生命廚房”,一對年邁的夫妻,用跳躍的紅艷爐火溫暖了病人和家屬那顆冰涼的心。
云南麗江偏僻山區的一所女子高中,因為一個瘦削女校長的倔強,扭轉了一個個本會早早嫁人的女孩生活軌跡。扎根邊疆貧困地區的張桂梅校長三十年如一日,限定自己每天3元的生活費,自己工資的絕大部分用來接濟貧困學生,給她們購買衣被,給學校添置辦公用品。常年的超負荷工作,緊缺的辦學經費,她的臉上寫滿滄桑,整日與藥為伴,但她無怨無悔。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校12年來,1800多名女子走出大山,走進知識的殿堂,豐富著自己的人生。 立志“改變一代人命運”的她做到了,她是“大山女孩的明燈”。
從自掏480元為醫護人員購買可口的飯菜到聯系飯店,籌集2.2萬元資金為夜班醫護人員提供泡面、面包、牛奶,到摩拜單車、滴滴公司、網約車公司紛紛加盟,快遞小哥汪勇再也不是一個人在奮斗。著名歌手叢飛,生前多次無償資助大學生卻不希望記者報道自己,妻子在他去世后依然接過資助愛心接力棒;從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走出去的女孩,學業有成后一批一批以老校長為榜樣,小鳥歸巢般紛紛返回。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日益壯大的志愿者,就在我們的身邊:馬路邊值崗的志愿者,社區里的愛心管家,逾150萬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志愿者……他們以自己的行為,幫助了別人,陶冶了自己;他們猶如一個巨大的磁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點亮了我們的美好生活。
為可愛無私的一群志愿者,點贊!為自己也是一個志愿者,加油!
(指導教師:黃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