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創新是新時期在各領域中被廣泛提及的話題,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輔助學生想象創造,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對于未知的世界充滿興趣和好奇心,并對生活感到新奇,學生能夠積極地觀察學習和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良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探索知識的重要影響因素,只有積極學習,并且敢于創新創造,才能夠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還可以開展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具體方法為:教師借助學生活潑好動的優勢,通過故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生動形象地讓學生認識和學習知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教師還可以依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以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模擬的方式展開學習,并讓學生以不同的角色展現自我,從而可以依據學習內容掌握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統編版一年級語文《文具的家》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完成通過學習本節內容讓學生具備愛惜文具用品的意識以及自主整理能力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為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針對學生創設情境,以物品分類為主題,讓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所有物品分別屬于哪里。在分類主題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每個物品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只有做好收納,在用到某個物品時才不會毫無頭緒,并且在教學后讓學生嘗試以本文主題進行口語訓練“_____的家”,例如“整理衣服我在行,衣服回家,家在衣柜;收拾碗筷我在行,碗筷要回家,家在櫥柜”。在仿說的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教師同時讓學生展開想象,并結合實際生活,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創設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環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事物比較好奇,并且精力較為旺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難以有效地約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時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學節奏。所以教師在創設教學環境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確保教學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而這是較為困難的教學任務。教師如果要創設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環境,就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并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與學生保持平等關系,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還需要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從而有助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師所創設的教育環境需要培養學生產生探索問題的意識和欲望,提升教育的創新性。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和遇到的問題,并給予積極的引導和正確的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克服困難,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學習態度,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和良好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準確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
三、輔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和指導作用,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完善教學工作。教師要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由于小學階段的教學知識有限,并且學生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學科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差異,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不能夠有效地理解及掌握知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性格特點不能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因此,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個性化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于學生學習以及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輔助學生進行想象創造,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環境,輔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通過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