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勞動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關鍵所在,將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是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內容。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遵循教育規律,把握育人導向,強化綜合實施。小學勞動教育的落實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協力合作。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勞動教育目的;實施途徑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強調勞動教育在新時代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也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
一、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的
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愛勞動、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新時代勞動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具體來說,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獨立生活能力、發現與欣賞美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成果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品質。這些品質的養成,能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終生幸福奠基。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通過課堂和校園環境浸潤勞動教育
1.依托課堂教學培養勞動意識
課堂教學是培養和開展勞動教育的有力陣地,教師應將勞動教育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例如在語文課中通過講解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話故事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道法課中通過講述勞模故事,引導學生學習勞模精神,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綜合課中引導學生從動手做發展到動腦做,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培養合作精神等。此外,教師還要將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實現“五育”并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校園勞動陣地中浸潤勞動教育
日常值日是勞動教育最基礎的方式。在班級中實施輪流值日制度,激勵學生做好班級衛生,使學生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從而促進勞動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校園公共衛生保潔,使學生體會到勞動過程的艱辛,并逐漸學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3.在農作物種植實踐中浸潤勞動教育
校園種植活動能夠提升和優化學生的勞動素質。學校可以開辟種植基地,以班級為單位劃分種植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等任務,同時鼓勵學生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勞動收獲。教師借此教育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麗的人生。
(二)家校共育開展家庭生活勞動教育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庭勞動教育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鍛煉家務勞動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鼓勵學生進行家務勞動。例如,幫助家長完成洗碗、洗小件衣物等家務勞動,每學期學習1至2項新的家庭勞動技能;開展生活技能大賽,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家長應擔負起家庭勞動教育中的責任,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
(三)結合校外資源進行實踐勞動教育
為了讓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從生活中體驗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校需要融合社會等多方面的資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讓良好的道德品質駐扎在學生心間。比如定期深入社區開展環保小衛士活動,為社區衛生清潔做貢獻;開展“關愛孤寡老人”活動,為老人清掃房間,給老人們表演節目;還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家長的工作環境或參與社會公共服務,感受勞動的偉大,進而學會尊重每一位勞動者。
總之,勞動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開創勞動教育的美好未來,讓“勞的觀念動最光榮、勞動最高尚、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浸潤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