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揚州市文津中學個性化輔學平臺以“互聯網+”課外個性化輔學的方式,突破時空限制,建設了超市型輔學室、問診型輔學室、融合型輔學室,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個性化問診輔學,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個性化輔學平臺;超市型輔學室;問診型輔學室;融合型輔學室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2B-0036-03
*本文系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互聯網+’課后個性化輔學平臺建設的校本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1-12-13
作者簡介:朱紅玉,揚州市文津中學,揚州市教學能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歷史教學。
揚州市文津中學一直本著教育公平的理念,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其中個性化輔學平臺的建設與實施基礎扎實而成效顯著。學校數字化教學成果“互聯網+差異化導學的校本實踐”獲得2017年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為個性化輔學平臺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2019年,學校邀請教育教學專家對個性化輔學平臺的設計方案進行論證,明確相關核心要素及技術路線。隨后學校組建攻關團隊,強化組織管理,多措并舉,提高對參與輔學平臺建設、參加課后輔學的教師、學生及家長的管理的組織化程度,有效進行了個性化輔學平臺建設。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實施之后,學校需要承擔更多教育責任,不僅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學足學好,也要加強課后輔學,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教師雖然可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學習輔導,但是輔導的時間、空間都很有限。優化課后輔學平臺,既滿足不同學情學生的差異化輔學需求,又突破時空限制提供泛在化輔學服務。文津中學的個性化輔學平臺契合《意見》“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1]的要求,以“互聯網+”課外個性化輔學的方式,突破時空限制,將課外輔學搬到線上輔學平臺,以網上同步輔學的形式,進行分層輔學、分類輔學、個別化輔學以及大數據采集、分析、反饋下的精準輔學,切實滿足學生課后差異化、個性化的輔學需求,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免費的同步學習指導、學習補救和素養提升。
文津中學的個性化輔學平臺主要包括超市型輔學室、問診型輔學室、融合型輔學室,還有輔學統計、輔學促學等模塊,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一、超市型輔學室: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雙減”政策實施之前,學生之所以有過重的校外培訓負擔,重要原因之一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不均衡,難以滿足家長、學生的教育需求,由此催生出畸形的補課產業鏈。所以,推動“雙減”政策落地,必須“征集、開發豐富優質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利用國家和各地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以及優質學校網絡平臺,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1]。文津中學個性化輔學平臺的超市型輔學室匯聚校內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增加了公益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提升資源的實用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自主選擇資源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情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送資源,提升課后輔學的個性化、差異化,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超市型輔學室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以供學生在開始輔學之前進行預覽和預習。為此,教師首先創建超市型輔學室,并通過本地上傳的方式添加音頻、視頻、課件、練習卷等各類資源。學生進入超市型輔學室,選擇相應學科后,可以按章節、知識點等在線查看資源,進行自學,教師提供相應的輔學服務。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資源都不是靜態的,教師可以根據學情、課程內容的變化,在線編輯完善輔學資源。所以說,超市型輔學室內的輔學資源建設是集研發、上傳、反饋、完善、匯編于一體的。
除了即時上傳和完善輔學資源,教師也會在一個單元或者一個階段學習結束后,根據章節或者專題整理已有資源,建立相關的主題資源,形成學習資源鏈、資源包。學生可以基于資源鏈、資源包進行自主學習,在使用某個章節或者知識點資源時,能夠順著資源鏈(與當前資源關聯)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此外,教師可實時監測學生使用資源進行學習的情況,方便快捷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二、問診型輔學室:開展個性化問診輔學
由于在校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無法完全兼顧所有學生的學情差異,在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課后輔導時經常“取平均值”,給全班學生提供一個“統方”。這就出現了有些同學“吃不了”而另一些同學“吃不飽”的窘境,個性化學習很難實現。針對這一問題,文津中學在個性化輔學平臺中設立了問診型輔學室,以網上同步輔學為形式,為學生提供及時的解答、指導,進行個性化輔學。在問診型輔學室內,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開直播課,學生可自主選課、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滿足自身個性化學習需求,并與教師進行實時互動交流。
在個性化輔學平臺中,教師先創建問診型輔學室,學生可以通過報名進入輔學室,也可以接受教師的邀請進入輔學室。創建者可以設置最大參與人數,查看輔學室基本信息,包括輔學時間、負責教師、學生評價數、學生提問數等。
接著,教師在輔學室內開始直播輔學,師生可進行互動,如點名簽到、舉手互動、客觀題答題互動等。教師可利用WORD、PPT、PDF等靜態文件輔助講解,直播講解時教師可以進行涂鴉操作、觸控屏操作、手寫板輸入等。學生可以在輔學室內向教師提問,提問可以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問題通過彈幕的形式出現。教師可以查看學生提問,可以對問題貼標簽進行歸類,以便統計學生的同類問題數。教師回答時可以用文字、音頻、視頻、圖片、手寫等多種方式。教師也可以上傳提前準備好的典型問題,并進行講解。除了看到教師的講解,學生還可以查看其他同學的問題,自己有同樣問題也可以提交。在輔學室中,學生可以切換到“我的問題”,查看教師的講解,并向教師反饋。直播結束以后,學生可以對本次輔學進行評價,并可使用回看功能,進行回顧或者補看。
《意見》要求,“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免費在線互動交流答疑”[1]。文津中學個性化輔學平臺中的問診型輔學室突破時空限制,開展個性化問診輔學,減少了學生低效重復的學習行為,讓學生既“吃得飽”,又“吃得好”,緩解了社會弱勢家庭由于經濟能力、知識水平有限而無法為子女提供有效課后輔導的困境。
三、融合型輔學室: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2]。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推動“五育并舉”,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包括學校在內的全社會共同的義務。為了踐行綜合育人理念,除了學科類輔學室之外,文津中學個性化輔學平臺還設置了滿足學生興趣發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輔學室——融合型輔學室。在融合型輔學室內,學校跨越學科、超越學科,開設了圍棋、剪紙等興趣類輔學課程。教師通過錄制輔學微課和直播兩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學指導。融合型輔學室還展示師生的實踐作品,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升,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創新創造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除了常設的指向興趣特長發展的融合型輔學室外,文津中學還根據教育教學需要靈活開設各類融合型輔學室。譬如,在2020、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停課不停學”居家學習期間,學校的體育、音樂、心理等學科的教師聯合錄制了在家運動、做家務、調整學習狀態等輔學微課,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疫情引起的心理波動,提高居家學習的效率。2020年12月,文津中學聯合梅嶺小學、竹西中學在朱自清紀念館內開展了一次主題為“探尋朱自清的生命印記”的融合型輔學主題直播。此次輔學主題跨小學、初中學段,融合語文、政治、歷史、美術、博物館等相關知識,帶領參與者從多個維度進行了一次人文之旅。輔學直播受到了廣泛歡迎,學生觀看后紛紛表示,以后到博物館參觀再也不會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了。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1-11-09].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吳晶,胡浩.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10)[2021-11-19].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