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 何詩穎

辭舊歲、迎新春,正月里的始興非常熱鬧,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從城市到農村,從普通話到家鄉話,返鄉的人們看到這座小城煥然一新,在驚嘆的同時也為始興鄉村振興的速度點贊。
昔日鄉村舊貌換新顏
在始興縣武崗村,返鄉的村民小歐告訴筆者,自己孩子還小,回鄉之前還擔心家鄉生活沒有大城市便利,小孩生活所需難以顧及,沒想到家鄉變化如此之快。“對農村的刻板印象應該改觀了,”他說道,“村里的道路全部做了硬化,現在回家車也能開進來了,到處都通了自來水,網絡也更加穩定了,從城市回來農村,生活品質絲毫沒有下降。”
近年來,始興縣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現村內道路硬化率已達76%,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自來水普及率和水質合格率均為100%,電網改造后的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均在99.9%以上,通訊、物流和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村衛生服務站已提升擴建。
與此同時,始興堅持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垃圾革命、廁所革命和污水革命,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小歐高興地告訴筆者,以前村里人環保衛生意識有所欠缺,雞鴨等家禽散養亂跑是常事,垃圾隨處扔、污水亂排放的現象也存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村里實施了“垃圾積分兌換”制度,垃圾清運點也多了,公廁有專人維護,村里的污水處理設施也在建,村容村貌不斷提升,村民們愛護環境的意識也提高了,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好了。
脫貧攻堅成果高效轉化
年前,始興縣各鄉鎮都給脫貧戶們帶去了新春的祝福與問候,不少脫貧戶表示自己在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下日子越過越好,新年也更加喜慶溫馨。
脫貧不脫幫扶,據始興縣鄉村振興局提供數據顯示,始興縣現有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124人,統籌推進46個駐鎮幫鎮扶村項目建設;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開展防貧檢測集中“回頭看”,對43戶96人農村低收入人口實施常態化動態監測,落實縣、鎮、村“三級書記”遍訪制度,分層分類落實幫扶措施;推進現有幫扶政策有效銜接,完成6戶脫貧人口危房改造,將2名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員安排到公益性崗位就業,放松放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發放條件,實現脫貧人口醫療參保率100%等。
太平鎮河北村支書饒穎表示,轉化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鄉村振興必要的一環,以河北村為例,脫貧戶住房條件、衛生環境、水電網等條件均已得到改善,接下來還要在上級黨委、政府、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不斷推動扶貧產業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秋風起,食臘味”是嶺南地區的傳統飲食文化,在政策的調節與市場的有序供給下,上漲了近兩年的豬肉價格逐漸恢復正常水平。在始興,幾乎家家戶戶的房頂、陽臺都掛滿了腌制的臘腸、臘肉、臘魚,有的還腌制了牛肉、板鴨,各家各戶以這樣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來。
始興縣多措并舉,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著力打造“雙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茶罐子”,2021年全縣生豬存欄數、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均超額完成任務,畜禽肉類總產量達1.79萬噸且穩定率達116%。此外,始興縣還著力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加快“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建設、扎實推進農業品牌創建,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始興是中國楊梅之鄉,“始興楊梅”還被列入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筆者在始興縣楊梅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看到,該項目已全面完工,未來將種植楊梅3萬余畝,有望將“始興楊梅”打造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引領粵北山區特色水果現代化加速發展升級。
人才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1月27日,車八嶺生態發展人才驛站舉行揭牌儀,該項目的建設是始興縣落實韶關“百團千才萬匠”人才工程的具體實踐,是實施創新發展和人才強縣戰略的重要成果,是以人才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的基礎保障。
人才驛站的建成使用,為各類高層次人才搭建了一座交流對接合作的橋梁。當前,始興縣以人才驛站為依托,推進伯克生物國家一類新藥柚皮苷片始興基地建設和臨床研究,培育壯大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新興產業。未來始興也將更大范圍、更有針對性地服務人才合作交流與發展,為始興乃至韶關開展項目合作、學術交流、科研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便捷服務。
近年來,始興縣不斷強化人才支撐,深入實施丹霞英才計劃和“三支一扶”計劃,成功引進“校內外”雙師課程等優質教學資源做好本地育才,提升鄉村醫生待遇水平等,人才正以潛移默化的力量激發著始興鄉村振興的新動能,為實現始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跨越式增長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