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朱欣 史開心

深秋的畢節,天氣漸冷,但正在等待楊明老師的“粉絲”們卻感覺不到寒冷。
車輛緩緩駛來,楊明走了出來,面帶微笑,背挺得很直,現場一片沸騰,剛獲得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的他,現在黔西市錦繡街道錦繡學校任教。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明銀白的雙鬢和挺直的背脊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他的故事,讓人濕了眼眶。
放棄優渥工作 扎根深山支教
記者在和楊明交談時,得知他是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家離蕭山機場特別近,記者不禁感慨:“楊老師了不起!蕭山的條件比黔西好呀,你卻在這里一待就是12年。”楊明靦腆地笑著說:“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2009年,楊明畢業于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現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對外漢語專業,曾在杭州、迪拜等地工作過,月收入過萬元。當時的他,原本可以成為一名城市白領,拿著高薪在發達地區工作,卻因為一則關于支教的新聞,沒等工作試用期結束就登上了來黔的列車,隨愛心支教團隊來到畢節市黔西縣金碧鎮瓦廠小學,開啟了支教生涯。當時,瓦廠小學沒有通村公路,出行只能靠走路或騎摩托車,吃住條件都非常艱苦。
剛來支教那年,正值西南大旱,為了克服飲水困難,楊明甚至到當地人都不太敢去的地方挑水,腳上穿著解放鞋,踏上泥濘的家訪路。這一年,他皮膚黑了、人也瘦了、頭發白了,但他用微笑和勇氣面對一切的精神力量,如涓涓細流般浸潤著孩子們的心。
2010年,支教期滿,支教隊員紛紛離開,孩子們眼里含著淚水不忍楊明老師離開,家長們也以為這位可愛可敬的老師即將離開。一個孩子說:“真想楊老師您一直教我們到初中、高中、大學……”看著眼里充滿求知欲的孩子們,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參加教師特崗計劃,延續他的支教夢。
楊明大學所學專業是對外漢語,他當時完全有機會選擇離城區近的地方當一名英語老師,可他說:“哪里需要老師,就去哪里!”于是他選擇了一所比瓦廠小學更為偏僻的農村教學點—觀音洞鎮景山小學。在這里,楊明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兩個擔子:一個是工作的擔子,另一個是生活的擔子。面對薄弱的師資力量和沉重的教學工作任務,他勇挑重任,三尺講臺是他照亮山里娃求學之路的舞臺,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他背菜上山、挑水做飯、閑時家訪……他原本有許多離開的機會,可是為了孩子們,他還是堅持留了下來。
到最艱苦的地方 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景山小學任教時,來之前就聽說這里的學生升學率較低,即使升到初中也有很多人因為家境貧困中途輟學。他覺得留住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同學們都會跟他一起安靜地學習。
2012年,他一邊教學一邊考上了公費研究生,但孩子們不知從哪里聽到了老師要走的消息,“六一”兒童節的時候為他唱了《朋友》,還專門改了歌詞,“一句話,一輩子,不要走,留下來”,看著孩子們抽泣,楊明紅了眼眶,他知道自己又走不了了。就這樣,楊明在這里待了一年又一年。
2017年3月,位于深度貧困村的觀音洞鎮新合幼兒園投入使用,迫切需要老師。“到最艱苦的地方,到最需要老師的地方去。”楊明主動申請前往幼兒園任教,一人堅守一園,成為了“孩子王”。在幼兒園工作的同時,他繼續當著幕后英雄,2018年4月,在他的奔波牽線下,杭州市蕭山區高橋小學與黔西縣觀音洞鎮沙井小學結成友好學校,為沙井小學的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助力脫貧攻堅 無悔青春韶華
初見楊明,一件不知名的沖鋒衣,一雙鴻星爾克的鞋子,粗糙的雙手,儒雅的外表,雙鬢已有白頭發,但他的背脊一直是挺著的,這也許是一種精神一直在支撐著。
從2009年到黔西支教,他已把青春奉獻給山區教育事業12年。這些年,村民是幸福的,收苞谷的時節里,村里的空巢老人家里常常會多一雙手;春耕的時候,土里會多一把鋤頭;頭發長了,不便上街,家里會來一個免費的“理發師”;孩子們是最幸福的,孩子們缺什么,楊明總放在心上,孩子們看上了課外書,穿上了新校服、新鞋子,學校換上了新課桌……
近千次的家訪,不計其數的調查,楊明的足跡踏遍觀音洞鎮20個行政村,他用雙腳走出一條教育的“長征路”,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近10萬元,幫助貧困學生100多人次,牽線結對幫扶貧困戶20余戶,聯系公益組織、企業捐贈價值200多萬元的物資,惠及全縣近30所薄弱學校。
在楊明的聯系下,黔西市近30所鄉村薄弱小學成立了“愛心書屋”“愛心圖書角”和杭州學校與黔西學校學生的“圖書漂流”,課外讀物累計增加超10萬冊,聯系公益組織改善農村薄弱學校體育設施設備,幫助5所農村薄弱學校更換陳舊課桌椅。
為了加強教育交流,助推教育均衡發展,楊明促成了杭州高橋小學與觀音洞鎮沙井小學的校際結對。為了讓農村孩子與時代走得更近,在他的牽線之下,2018年6月,黃泥小學成立了“愛心電腦室”,連續10多年堅持“微心愿”,幫助貧困學子實現“微心愿”超3000人次。
2021年11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楊明有幸位列其中。在被問及從人民大會堂回來的感受時,不善言辭的他高興地說道:“內心十分激動!這份榮譽既是鼓勵也是鞭策,今后會更加珍惜榮譽,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把這份正能量接續傳遞下去,繼續承擔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爭做‘四有’好老師,引領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采訪結束,楊明表示,將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揮灑青春汗水,幫助更多的孩子實現夢想,讓夢想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