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紅,孫家平,陳 涌,李雙勤
(云南省大學附屬醫院 口腔頜面外科,云南 昆明 650021)
在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中,為減少術中出血,保證術野清晰,以利于手術操作,需在磨牙周圍組織中注射含血管收縮劑(腎上腺素)的局部麻醉藥液。由于腎上腺素可引起心悸、頭痛、緊張、恐懼等不良反應,在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應用多有顧慮。為此,有醫生將氨甲環酸用于拔牙手術后局部注射,證明其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1],但拔牙前將其用于局部注射,能否達到與腎上腺素相同效果?本文作者進行了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前來本科就診,需局部麻醉下拔除下頜阻生磨牙成年患者,年齡18~60歲,ASAⅠ~Ⅱ級,無嚴重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及血液系統和肝臟、腎臟疾病(高血壓患者經心內科門診評估無需特殊處理),近1周內未服用氯呲格雷、替格瑞洛等藥物,女性患者除外妊娠期和月經期。隨機分為治療組(T組)和對照組(C組),每組30例。
患者入室后,測量體溫、心率和血壓,由護士按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2組,每組30例。2組患者均使用0.375%鹽酸羅哌卡因2.5 mL行下牙槽、舌、頰神經干一次阻滯麻醉,麻醉起效后,T組用含100 mg氨甲環酸的1%利多卡因液2 mL行擬拔除阻生磨牙周圍組織浸潤注射;C組用含1∶100 000腎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液2 mL在擬拔除牙周圍注射。含氨甲環酸或腎上腺素的局麻液均由固定護士于牙周注射前,用5 mL相同注射器配制好。由分組護士依據分組情況將相應的注射液交給手術醫師(醫師不知其內為哪一種液體)。10 min后,由同一醫師按渦輪機拔牙步驟[2]拔除阻生牙,隨后檢查確認拔除牙完整,牙根數目相符,牙槽窩內無異物(牙石、殘片等)或肉芽腫,牙齦無撕裂,如有應予縫合。將棉球填入患者牙槽窩中,囑患者咬緊。
術中使用棉球壓迫創面止血,當整個棉球浸透血液,即更換棉球。術后每10 min觀察1次患者創口出血情況,如整個棉球浸透血液,立即更換棉球,直至棉球較干燥、無活動出血方可離院。測量并記錄術前及牙周浸潤注射后10 min(切開牙周粘膜前)患者的心率、血壓。記錄開始切開牙周粘膜至手術結束時間,記錄術中、術后使用止血棉球數量。拔牙過程中,觀察患者是否發生包括心慌、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視力模糊和過敏等不良反應。術后7~8 d來院隨訪,觀察有無血管栓塞臨床癥狀。
2組患者體溫均正常,2組患者男女比例、年齡、體重等人口統計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出血量稍多于治療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情況及手術時間、出血量比較
2組患者麻醉前心率、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牙周組織浸潤麻醉后10 min時,C組心率較T組快(P<0.05),較麻醉前明顯增快(P<0.01);2組患者麻醉前、后血壓變化與心率一致,見表2。

表2 2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和血壓比較
腎上腺素可降低局麻藥經血管吸收速度,增強麻醉效果及延長作用持續時間[3]。在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通常選擇下牙槽、舌、頰一次阻滯麻醉。為減少術中出血、保證術野清和方便手術操作,可在阻生牙的頰側近中、頰側遠中角及遠中三點,注射含血管收縮劑(腎上腺素)的藥液[4]。由于腎上腺素可引起心悸、頭痛、緊張、恐懼、顫抖及失眠,如用量過大或注射時誤入血管,血內腎上腺素濃度上升過快、過高,可因血壓驟升而發生腦出血;如心臟過度興奮,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纖顫等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應嚴格限制局麻藥中的腎上腺素濃度和一次注射量。對健康人注射含1∶100 000腎上腺素的利多卡因每次最大劑量為20 mL(腎上腺素0.2 mg),有心血管疾病者為4 mL(腎上腺素0.04 mg)[2,4]。本研究中,C組腎上腺素用量為0.02 mg,低于此上限,全組的血壓均值雖低于臨床高血壓診斷值,但其中卻有6例患者收縮壓超過140 mmHg,2例患者收縮壓超過150 mmHg,4例患者舒張壓超過95 mmHg,而T組僅有3例患者收縮壓在140 mmHg~150 mmHg,2例患者舒張壓超過95 mmHg。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嚴重高血壓患者及合并心腦血管意外的患者,應避免使用,與鄧小明等[3]觀點一致。
氨甲環酸是賴氨酸的合成衍生物,通過與纖溶酶和纖溶酶原上的纖維蛋白親和部位的賴氨酸吸附結合,阻抑了纖溶酶、纖溶酶原與纖維蛋白結合,從而強烈地抑制了由纖溶酶所致纖維蛋白分解而發揮止血作用;此外,在血清中巨球蛋白等抗纖溶酶的存在下,氨甲環酸抗纖溶作用更加明顯,止血作用更加顯著。高劑量氨甲環酸能直接抑制纖溶酶活力,減少纖溶酶激活補體(C1)的作用,從而防止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的發生[5]。楊泓[1]在拔牙手術后將其用于局部注射,證明其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于保軍等[6]將粉狀氨甲環酸與0.9%氯化鈉注射液調制成糊狀并滲入明膠海綿,于拔牙后置入牙槽窩,證明其具有預防干槽癥效果。但術后應用對減少拔牙過程中的出血并無效果。為此,作者在行下牙槽神經阻滯后,用氨甲環酸100 mg行擬拔除牙周圍組織注射,并與腎上腺素進行對比,發現氨甲環酸與腎上腺素一樣,對減少拔牙術中及術后出血均具有較好的療效。這一結果與傅崢[7]將氨甲環酸用于減少全髖關節置換術隱性失血的結論相似。通過術后觀察及一周隨訪,未發現氨甲環酸引起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下頜阻生磨牙拔除術前局部注射氨甲環酸,具有與腎上腺素減少術中、術后出血的相同效果,但無使用腎上腺素引起的的心血管不良反應,且觀察期內未見心、肺、腦等重要臟器相關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