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赫山區農業農村局(413002) 王迪軒 何永梅 楊雄

倒春寒是指“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氣,即春季前期氣溫回升較快,但因強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倒春寒造成大范圍地區農作物及蔬菜受凍害,若在降溫的同時伴隨著長期陰雨天氣,則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更大。倒春寒發生時間一般在3月末至4月上旬,最遲可推遲至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倒春寒發生時,蔬菜成株比幼苗受害重,開花結果期蔬菜受害最重;多數葉類蔬菜對低溫的耐受力較強,受害較輕,瓜類及茄果類蔬菜的耐寒性較差,受倒春寒影響較大。
1.幼苗期受害 處于緩苗期或發棵期的大棚蔬菜若遇上寒流,地上部葉片首先受害。幼苗子葉受害時,表現為邊緣失綠,出現“鑲白邊”的現象,溫度恢復正常后,不會影響真葉的生長。真葉受害時,表現為葉片邊緣呈暗綠色并逐漸失水、干枯。生長點受害時,往往造成頂芽受害,不發新葉,延長緩苗期,受害嚴重的需另行補苗。尤其是栽植在靠棚膜邊沿的幼苗,更易發生生長點受害。
2.成株期受害 處于成株期的大棚蔬菜遭遇倒春寒時,表現為葉片邊緣失水、干枯,后表現為植株萎蔫、幼嫩葉片失綠黃化等癥狀。嚴重時生長點干枯,導致地下部根系不發新根。
3.開花結果期受害 處于開花結果期的大棚蔬菜遭遇倒春寒,將降低花粉活性,并影響傳粉、受精,導致落花落果。花期突遇低溫還會導致花芽分化不良,致使后續所開的花或所結的果成為畸形花或畸形果。
減輕倒春寒的危害,關鍵在于提早預防。關注天氣預報,根據天氣變化提早做好保溫工作,防止低溫凍害的發生。
1.預防幼苗期受害 一是培育壯苗。注意加強光照,控制苗床溫度。大部分蔬菜苗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溫度在18~20℃。注意降低濕度,不可過濕。及時間苗,防止出現“高腳苗”。用基質育苗的,為了補充秧苗的營養,視苗情進行根外追肥,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如秧苗葉色偏淡,可混合0.2%的尿素溶液一起噴施,苗期噴施2~3次即可。二是定植前低溫煉苗。在定植前7~10天逐漸降低苗床溫度,白天溫度為8~20℃,夜間溫度為10~12℃。盡量加大通風,中午要注意遮陰,使秧苗處于一個涼爽的環境中。注意控制澆水量。
2.預防成株期受害 一是緩苗后及時蹲苗。晴好天氣時進行控溫蹲苗,重點控制夜間溫度,以促進幼苗根系的生長。若白天大棚內氣溫較高,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4℃左右;若遇陰雨天氣且白天氣溫不高,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6℃左右;連續幾個晴好天氣時,夜溫最低可控制在12℃左右,以防秧苗徒長。二是培育健壯根系。緩苗后需勤劃鋤,以促進根系的發育。澆過緩苗水后盡量提早中耕,第1次淺耕,促根系伸展;第2次適當深中耕,促進根系下扎。三是科學施肥。根據土壤墑情結合澆水進行施肥,既滿足蔬菜生長的需求,又能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
3.預防開花結果期受害 一是在常發生倒春寒的時間段內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在倒春寒發生之前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如不要在大棚內澆水,以防低溫高濕環境導致病害的流行。二是倒春寒時需要增加保溫措施,采用多膜覆蓋。在倒春寒發生前,一般氣溫較高,許多農戶將大棚內的二膜、三膜等保溫膜早早撤除了。若遇到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倒春寒,溫度會大幅降低,大棚內的溫度也會隨之降低,因此,不宜過早將棚內保溫膜撤除,倒春寒發生時還需要覆蓋二膜、三膜等提高棚內溫度。若平時擔心棚溫過高,可把棚內的保溫膜放置在棚內兩側。
大棚蔬菜遇倒春寒后的第2天早晨不要急于通風,需先使大棚內溫度提高到蔬菜生長最適宜的范圍內。若大棚內溫度過高必須放風時,注意放風口不要一次拉得過大,要緩慢地把溫度降下來。
植株受倒春寒影響后不能直接讓強光照射,需對植株進行遮擋以減輕陽光照射強度,避免升溫過快。葉面需補充水分,防止受凍蔬菜脫水干枯。噴灑葉面肥既能改善作物的營養狀況,又能增加細胞組織液的濃度,增強植株耐寒抗凍能力,促進其恢復生長,如氨基酸1000倍液、甲殼素1000倍液、全營養葉面肥500倍液、白糖100倍液等其中的1種藥劑配合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等施用。蔬菜受冷害影響后,抗病性降低,易引起病害流行,如灰霉病、根腐病等,應當注意及時進行病害防治。可以用空氣消毒片熏棚,減少真菌性病菌的傳播,若病害已經發生,要提前用藥噴霧,不要等到病害暴發后再進行防治。